首页  >  凯风专区  >  学术
高校反邪教警示教育的困境及路径探析

作者:杨一平 · 2015-02-21 来源:凯风网

  【摘  要】当前,邪教组织在我国境内活动的一个新特点和新动向,就是其活动范围已由原来的乡间农村、城市社区逐渐向高等院校渗透,企图在高校大学生中谋求发展。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高校反邪教警示教育面临的自身困境和现实挑战,并就加强和改进高校反邪教警示教育工作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当下高校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工作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高校  反邪教警示教育  困境  路径

  邪教是人类社会的公害,已成为困扰当今世界多国的严重社会问题。以法轮功为首的各类邪教组织,经过我国政府的坚决取缔和打击,其猖獗活动目前已得到有效遏制。但近年来,随着社会面教育和防控打击力度的逐步加强,邪教组织活动又出现了新特点和新动向,一些邪教组织已变换手法,调整策略,将触角伸向了高等院校,图谋将在校大学生作为重点发展对象,其潜在危害不容忽视。作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精英的高等院校,一定要认清反邪教警示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及面临的困境与现实挑战,从信仰教育的角度、科学发展的维度、校园文化的培育等方面审视高校反邪教警示教育工作,通过开展信仰教育、加强信息管控、发挥社团作用等形式,积极化解当前高校潜在的邪教渗透危机,确保高校反邪教警示教育工作真正取得实效,切实建起保护“象牙塔”免受邪教侵袭、渗透的铜墙铁壁。

  一、当前邪教组织活动的新特点与新动向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大潮涌起,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空前的社会变革引起了剧烈的社会动荡,社会上形成的气功热以及对“人体——特异功能”的公开倡导和宣传,导致各类所谓的“气功大师”满天飞,一些邪教及伪气功组织乘机在国内滋生蔓延,法轮功、实际神、“中功”等邪教组织及有害气功组织也乘势而起,一度严重威胁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1999年以后,我国政府对邪教开展了持续有力的打击,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反邪教宣传,使人们认清了邪教的本质和危害,“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在国内的公开活动失去了可能,遭到了大部分民众的唾弃和抵制。然而,随着邪教教主纷纷逃往国外,活动基地也随之转移境外,邪教原来的活动对象和方式发生本质变化,这些邪教组织头目在境外与反华势力相勾结,运用“境外策划、网上指挥、国内闹事”的策略,借助现代通讯工具和传媒手段向境内渗透。这样一来,灵活掌握现代通讯工具、世界观正在形成之中的大学生群体,便成了邪教组织最理想的发展对象,高校则成了邪教组织活动的重点区域,邪教活动呈现出技术化(以现代高科技手段搞思想渗透)、精英化(将受教育程度较高人员作为发展重点)和低龄化(企图在大中专学生中发展蔓延)的新特点。

  另一方面,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国外的各类意识形态和文化思潮也逐渐进入中国社会,一些境外邪教组织也乘势而入,通过招募国内信徒出境、在国内投资建立经济实体、打着公益幌子非法传播邪教物品等形式在境内发展蔓延。近年来,在一些高校先后发现自称是某传统宗教的信徒进入校内,或以组织学生学习英语为名进行宣传“天父”的活动,或在校园内无偿散发所谓的宗教书籍,经查这些活动均非宗教团体所为,而是境外传入的“血水圣灵”、“统一教”等邪教组织所作所为[1];成立于境外的“观音法门”邪教组织则打着“拯救生命、拯救地球、吃素食”等幌子,迎合人们的环保心态,极力在高校大学生和社会精英人士中发展信徒。另外,这些境外邪教组织不仅围绕高校设立秘密传教点,还频繁组织境内学生信徒到周边国家和地区参加培训,并企图在我国留学人员和访问学者中发展信徒,实现境内境外遥相呼应、同频共振的发展势头,邪教组织的这些新动向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和高度警惕。

  二、高校反邪教警示教育面临的自身困境与现实挑战 

  高校作为国家培养精英人才的摇篮,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认清高校反邪教警示教育面临的自身困境与现实挑战,不仅是营造高校良好育人环境的需要,更是关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国家战略的实现。

  (一)高校反邪教警示教育遭遇的自身困境

  1、作为教育对象的大学生是邪教易感群体

  大学生是当代青年的精英,是推动中国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但是这些90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特别是作为互联网陪伴成长的一代,心理、生理还不成熟,社会经验相对缺乏,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成型,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邪教侵害能力较差,他们在遇到学习压力、就业焦虑等现实挫折后,容易迷茫、彷徨,甚至自暴自弃、迷失方向。2004年,浙江省就邪教对大学生的影响,在浙江六所高校1322名大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有相当多的大学生不同程度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缺乏等问题。他们喜欢标新立异,对超自然、超能力的神秘现象有着浓厚兴趣,但又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和是非辨识力,因此,极易成为被邪教渗透的对象和被邪教欺骗的群体。[2]

  2、作为教育主体的高校反邪教警示教育亟待加强

  目前,迫于社会、家庭、学校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高度关注等原因,高等教育的一个倾向似乎就是通过努力为学生灌输知识,帮助学生拿到各种证书,以便实现更好就业。在这种倾向影响下,一些实用性很强的课程被视为重中之重,而从事反邪教警示教育的“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课)则被视为空谈大道理,学生逃课、缺课现象严重。加之,有些高校的反邪教警示教育还停留在摆摆展板、发发资料,或者停留在开开座谈会、听听报告的阶段,没有真正将反邪教内容与学校各项活动有机结合;有些高校虽然将其纳入了“两课”教学计划或者成立了专门的反邪教协会,但是由于教育的内容、方法乃至途径未能及时跟上时代要求,内容枯燥、脱离现实,方法呆板、手段单一,填鸭式的反邪教警示教育在客观上降低了教育的可信度和接受度,容易使大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二)高校反邪教警示教育面临的现实挑战

  1、大学生数量与教育资源投入不成正比

  财力、人力、物力等投入是教育正常运行的物质保障。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截止2010年,我国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的数量达到2385.63万人,如此庞大的学生人数,对应的教职工却只有215.66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34.31万人,师生比达到了1:17.33[3],由此可知,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两课”教师与在校大学生之比将会更加悬殊,而“两课”教育作为高校反邪教警示教育的一个重要抓手也就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反邪教警示教育资源的投入也是少得可怜,思想教育力量投入大大滞后于大学生的数量增长。

  2、社会转型期形成的思想真空容易让邪教乘虚而入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在价值多元、文化多元、规范失位的特殊历史时期,转型时期各种社会体制、思想、观念、规范的并存对峙所形成的碰撞摩擦日益剧烈,社会转型和经济、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给部分人带来了巨大的思想空虚和困惑,加之未被彻底清算和改造的民间秘密社会文化在社会上仍有一定市场,导致邪教极易乘虚而入,大学生群体也不例外。少数大学生在社会变革的冲撞和各种学习生活压力下,容易迷失自我,产生信仰危机,对政治产生迷惑,甚至出现反主流社会的情绪。对社会不满和对周围事物的诸多不满意使他们对社会事物持有怀疑和敌意态度。有些甚至企图用自己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行为方式去影响社会,而以“法轮功”为首的各类邪教组织正好提供了这样的可能。

  三、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反邪教警示教育的思考 

  (一)从信仰教育的角度看反邪教警示教育工作

  信仰的确立既是个人的社会化过程,也是社会对个人进行信仰教育的过程。任何一个社会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对其社会成员进行信仰教育,以期使每个人都接受社会普遍通行的价值观念。[4]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信仰需要的生成期和选择期,当代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和一定的文化知识,他们不仅需要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而且往往对社会发展有着自己的理性思考,这种需求和思考本身表明他们有信仰的需要,但对信仰的需要还处于盲目状态。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各种信仰都有可能对个人产生影响,大学生需要对不同的理论和观点进行比较和选择,才能最终确立自己的人生信仰,而反对和抵制非科学信仰尤其是反对和抵制各类邪教迷信思想已成为当务之急,强化对在校大学生的反邪教警示教育,帮助大学生明确人生的目的,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显得尤为必要。

  (二)从科学发展的维度看反邪教警示教育工作

  从本质上看,科学与邪教是对立的。一切邪教都具有僭越神圣的本质特征,不是将俗人神圣化,就是将俗事神秘化,这与科学尊重真理、尊重事实的精神是格格不入的。从发展维度看,科学的发展给邪教的产生和流传提供了一定的生存空间,特别是科学发展至今仍无法给我们提供关于圣灵世界的任何科学意义上的解释,而这一切在为宗教发展留下一席之地的同时,也为邪教的滋生留下了可乘之机。加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等现代科技在为现代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为现代邪教的传播和经营的隐蔽性、高效性以及突破传统的地域限制走向全球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所以说,在高校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要在大力普及科学基础上,认清科学在反邪教警示教育中的“双刃剑”作用,守好科学的边界,不要用科学去解释目前无法证实的未知世界,注意运用科学常识去驳斥邪教的歪理邪说,利用网络技术开展高校反邪教宣传教育。

  (三)从校园文化的培育看反邪教警示教育工作

  近年来,积极、健康、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已经成为高校一道绚丽的风景线。各种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也通过潜移默化和点滴渗透的方式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校园文化的形成确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和培育。在这种培育过程中,教育管理者和被教育者的主体作用当然毋庸置疑,但是校园文化的滋养作用也不可否认。在高校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就要从培育校园文化入手,发挥社团组织、教育平台等机构作用,抓好反邪教警示教育与高校社团活动的有机融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高校社团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工作的源动力,强化宣传部、团委等部门在校园文化培育中的领导和管理职能,促进高校反邪教警示教育工作的蓬勃开展。

  四、当前高校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的路径探析 

  (一)开展信仰教育是高校反邪教警示教育的主要路径

  1、强化政治信仰教育

  政治信仰是人们最高价值的政治理念,集中表现为社会成员对一定政治理念体系的高度信奉和尊崇。当前我国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日渐成熟,政治体制改革也在稳步推进,但与此同时,国内滋生的贪污腐败等丑恶现象使得部分敏感而偏执的大学生容易以偏概全,对其过分夸张和过度泛华,进而对我国政治体制和政治理念认识模糊,政治信仰出现危机。当前要大力加强高校的政治信仰教育,通过充分的阐述和分析各种政治价值观、各种社会思潮,努力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力量和实践效果,以其严谨的科学性和无可辩驳的真理性来说服感召大学生。同时,不回避大学生群体对各种现实问题的疑虑,并能及时给予正面的客观的适当回应,使学生自己做出鉴别选择,而不是依靠生硬的灌输来让学生接受,引导学生对社会主义逐步形成政治认同。

  2、开展宗教信仰教育

  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之一,大学生同样也有宗教信仰自由和宗教信仰需求,但现实中不少高校思政工作者对宗教缺乏科学评判,只看到了宗教的唯心主义本质,只注重宗教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信仰的对立面,而忽视了宗教是一种很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需要正确分析这一事实。近年来,部分高校开展宗教信仰教育的实践证明,适时开展宗教信仰教育,不仅有助于当代大学生以学术的理性和信仰的宽容态度客观地看待宗教问题,而且有助于增强他们对各种社会思潮的辨别能力和对有神论的免疫力。新疆地区各高校从2002年开始在大学生中增设《科学无神论》课程,在教材中增加了反对邪教和迷信的相关内容,以帮助各族大学生在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同时,划清宗教与邪教、迷信的界限。[5]2005年,新疆师范大学李建生教授对课程开设效果以发放问卷的形式作了专门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此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划清宗教和邪教的界限,搞清迷信和邪教的联系,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识别和抵制邪教的能力。

  3、推进科学信仰教育

  科学信仰即马克思主义信仰。[6]马克思信仰教育是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传统的教育大多是生搬硬套或者片面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中存在着内容贫乏、手段单一等缺陷,往往和大学生的思维方式、现代社会生活的内容相脱节,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持续推进科学信仰教育,使当代大学生坚定“四信”: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7]通过坚定“四信”,确立当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和对邪教的免疫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反邪教工作刻不容缓

  1、加强引导,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

  近年来,信息技术以其信息更新的即时性、数据传输的便利性、资源配置的优化性等优势广泛应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网络传媒等也日益成为高校大学生获取外界信息,进行沟通交流的主要手段。针对以“法轮功”为首的邪教组织通过网络发帖、博客发文、微博互动、电话骚扰等方式,发布鼓吹邪教歪理邪说的帖子或者传播邪教思想的博文、录音,以实现邪教歪理邪说“文化殖民”的邪恶企图,作为高校反邪教警示教育的主体,各大高等院校要对在校大学生加强思想引导和教育,正视和重视大学生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对精神文化的需求,特别是精神慰藉和心灵满足的需求,帮助其确立健康向上的上网浏览习惯,面对邪教在网络媒体上散布的歪理邪说,切实做到“不听、不信、不传”。

  2、拓展平台,积极开展反邪教网络宣传攻势

  纵观目前高校的反邪教宣传,基本上不是在课堂教学中宣讲防邪反邪知识,就是借助某个“宣传日”或“活动日”搞运动式宣传,借助的平台较为单一,教育的手段比较传统,学生的参与度、接受度不高,互动性不强,实际宣传效果不明显,防邪反邪教育尚未实现与信息技术、网络社交平台的无缝对接,信息技术在反邪教警示教育方面的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这就需要高校结合工作实际和学生上网状况,积极建设反邪教阵地网站,主动链接“凯风网”等反邪教专业网站,打造反邪教网络资源共享平台,通过高校内部论坛、校园广播电台、师生博客微博等信息平台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正面报道和网络反邪活动。同时利用手机等即时通讯工具,以“反邪手机报”、“反邪微信”等多种形式开展反邪教宣传,扩大宣传面和覆盖面,积极开展反邪教网络宣传攻势。

  3、净化网络,加大对邪教信息的清查封堵力度

  网络是邪教向高校渗透的主要途径,加强网络上的邪教信息清查封堵力度,对于高校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工作,防范邪教渗透十分重要。要切实加强校内网站和网络用户的统一归口管理,尤其是校园网BBS的管理,严防邪教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要建立健全校园网管理制度,专人负责校园网的监管工作,遏制利用校园网组织邪教聚会、宣传邪教教义、联络邪教成员、破坏社会稳定等活动。在校园内所有电脑上安装国家公布的首款用于堵截互联网上邪教、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的互联网净化器软件——网络警察110(校园版),从而从技术层面实现对校内网络邪教信息的清理抵制,有效保护学生安全绿色使用互联网。

  (三)在高校社团文化培育中有机融入反邪教警示教育

  1、践行核心价值观,为高校社团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工作提供源动力

  任何一个社会都会提出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我国也不例外。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求,就是当下中国积极培育和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战斗的强大动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而且也是高校开展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遵循,是开展高校反邪教警示教育工作的源动力。坚持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社团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就是必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武装社团成员的头脑,引导他们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自觉抵制邪教组织破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罪恶行径。

  2、强化领导和管理,为高校社团发挥反邪教警示教育作用创造好环境

  目前,部分国内高校已建立起反邪教组织,如反邪教协会,或者在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中增添反邪教内容,这些都为高校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提供了组织基础和骨干力量。但是,作为学生自治团体的各类社团组织,不少社团在建设过程中轻视甚至忽视反邪教警示教育工作,没有发挥好自身的教育作用。为此,各大高校宣传部、团委要切实发挥领导和管理作用,积极协调社团组织在开展校园活动时,重视反邪教内容,自觉把反邪教宣传纳入到社团活动之中,积极探索反邪教警示教育进社团的新途径、新方法,发挥社团的思想教育功能、凝聚功能、培养功能和示范功能,为高校社团发挥反邪教警示教育作用创造良好环境。

  3、培育好社团精神,为高校社团成为当代大学生精神家园增加感召力

  社团精神是社团文化的灵魂,是高校社团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社团精神的培育有利于社团文化的健康发展,能够取得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能动性,突出教师的指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社团的第二课堂育人功能,广泛设计各种以反邪教为主题的校园社团活动,通过师生共建和大力宣传,提高社团成员和其他同学对社团精神的认同,扩大社团文化的影响力,增强社团文化的凝聚力,发挥社团文化的正向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坚决抵制各类邪教歪理邪说对大学生社团文化和个体心灵的侵蚀。

  【参考文献】 

  [1] 赵康太:“当前邪教活动的新动向与我国高校反邪教的历史重任”,载《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第153页。

  [2]方建基:“高校反邪教工作给我们的几点思考”, 载《探索求真》杂志,2006年第2期,第26—27页。

  [3]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统计数据,综合统计数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4]王颖:“高校德育与信仰教育”,载《思想教育研究》杂志,2004年第4期,第8页。

  [5]李建生 叶蕾:“当代大学生对邪教的认识”,载《社会调查》杂志,2008年第5期,第25页。

  [6]檀传宝:“论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期,第48页。

  [7]龚鹰:“论大学生信仰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关系”, 载《继续教育研究》杂志,2011年第12期,第208页。

分享到:
责任编辑: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