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凯风专区  >  学术
邪教痴迷者的心理干预问题

作者:陈艳波 · 2012-06-07 来源:凯风网

  邪教成员,我们又将其称之为邪教精神依赖性(成瘾),精神依赖性(psychological dependence)又称为“心瘾”,是指个体对某种物质、组织或行为存在心理渴求。当一个人形成对某种行为或物质的心理性依赖后,就会感到必须从事某种活动才能维持情绪或心理上的幸福感。

  一、精神依赖者的心理特点

  1、精神依赖者越来越多的参加邪教组织的活动,以感觉安全和诉说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和参与来维持精神承诺。

  2、精神依赖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财力在邪教团体的教义和活动中。越来越脱离日常的、必要的家庭、工作、社区职责和健康或娱乐活动。

  3、精神依赖者停止必要的医疗,试图通过宗教做法寻求精神治疗。

  4、精神依赖者试图脱离习惯性的邪教团体活动时会经历精神、心理或社会症状、不适或压力。维持日常生活的平衡很难。

  5、精神依赖者虽然成员希望减少花费在邪教团体活动上的时间和财力,但他很难做到。虽然成员了解其参与邪教团体与其职责不符,但他还是无法脱离邪教团体。

  做好邪教成员的挽救工作,使之从邪教的精神陷阱中解脱出来,需要经过一个相当艰苦的过程。能否成功,一方面取决于成员本人的主观愿望,另一方面则取决于挽救工作者的态度和方法。因此,在挽救工作过程中,必须适时应用心理干预的工作方法,以理服人,突破他们的心理防线,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思想认识问题,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邪教成员心理问题及表现形式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邪教成员的心理问题和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逆反心理:在心理学上又叫控制心理,它是指行为主体按照特定的标准或社会规范对人们进行引导和控制时,行为客体产生的反向心理活动。也可以说是人们由于受某种原因的影响产生对某事物(内容和形式)持对立、抵触、反对态度的心理状态。一些邪教成员,对社会产生很大的偏见,对挽救工作往往表现出心理上的不舒服,不接受,甚至不欢迎,产生心理上的排斥,情绪上的抵触。

  2、恐惧心理:所谓恐惧心理,是在真实或想象的危险中,个人或群体深刻感受到的一种强烈而压抑的情感状态。其表现为神经高度紧张,内心充满害怕,注意力无法集中,不能正确判断或控制自己的举止,变得容易冲动。不少邪教成员,他们希望自己能强身健体,希望能找到一种精神寄托。

  3、偏执心理:偏执,意指对一些问题或事物的看法主观死板、僵硬或以偏概全,不能听取别人的不同意见,固执己见,不灵活,不善变道,其认知不能随着现实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发展下去还会影响到情绪和行为。具有偏执心理的人,辩证思维不足,看问题不善于一分为二,容易意气用事,主观武断,往往导致错误的结论。这样的人,虽不愚钝却易陷入某件事物中不能自拔,任凭周围亲朋的劝说,也总是执迷不悟,最终受到实践的惩罚。

  三、运用心理干预实施挽救取得的实效

  1、心理干预的含义

  要做好心理干预工作,必须先要准确地理解心理干预的概念。这需要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从医学的角度解释,就是利用心理学的知识改变人们的心理认知、情绪、行为和意志,以达到消除症状,治疗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的方法。二是从思想工作角度来理解,就是通过解释、说明、同情、支持和相互之间的理解,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来影响对方的心理状态,改善或改变心理问题以及人群的认知、信念、情感、态度和行为等,达到降低、消除不良心理状态和清除思想障碍的目的。心理干预从医学角度讲,就是根据患者所处的环境及其生活条件、个性等其心理特征以及患者的发病诱因来施行心理干预,千方百计地把他们从痛苦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幸福地生活。而做好思想工作,也要从心理和精神角度考虑问题,分析问题,因为心理和思想是有机统一的,是相互发生作用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挽救工作。

  2、运用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手段,实施多把钥匙开一把锁

  由于邪教成员多重性的复杂心理交织在一起,采取单一的,或简单的办法,难以取得很好的效果。我们必须依靠法制的力量,社会的力量,家庭的力量,以多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式,运用“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手段,帮助他们矫治扭曲的心理,找回自我,尽早地回归社会。

  四、总的干预方法

  打破、动摇“邪教”成员迷信“邪教”的思想观念。主要的干预措施是运用科学的气功修炼知识和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方法对他们进行教育转化。进行工作时应该注意,这种心理干预不是典型意义上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而带有较强的教育性质,是应用心理学方法做教育转化工作。

  1、合理的“情绪疗法”(ABCD疗法):(1)帮她搞清楚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怎么就变成目前这样了,讲清楚不合理的信念与她的情绪困扰之间的关系(这不合理的信念就是邪教的歪理邪说)。(2)帮助她领悟:她的情绪困扰所以延续至今,不是生活或身体方面因素的影响,而是由于她所存在的不合理信念所导致的,指出你也是受害者,但你触犯了法律,自己就要承担责任。(3)帮她认清其信念的不合理性,进而放弃不合理的信念。帮助她产生某种认知层次的改变,这一阶段的工作是合理情绪疗法中最主要的部分。帮她认清宗教与伪宗教的区别,信仰正宗的宗教。(4)帮助她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使新的观念得以强化,认清邪教的本质,彻底摆脱邪教的精神控制,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应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更好地适应生活,回归社会。

  我们运用了合理的情绪疗法,平等、诚恳地与她对话交流,耐心地倾听,消除邪教成员的逆反心理、偏执心理,开启邪教成员封闭的心扉,进而产生了认同感,愿意交流、沟通。

  2、认知干预。认知干预的目标是转变“邪教”成员的思想观念。其内容主要包括:科学地解释练功的强身健体作用和气功幻觉产生的机理。科学地探讨如史前文明、宇宙现象等尚未被完全认识的事物。科学地说明有关宗教的基本知识。

  认知治疗以个别访谈为基本方式。针对“邪教”成员的人格特征和偏执性认知障碍,应注意掌握访谈的技巧。这些人的人格依赖性大,本质上需要关切。然而他们又有从自卑到偏执的逆反,单纯的关切还不够。偏执心态的工作对象一般不愿意接受教育式的谈话,他们认为对方居高临下,不平等;他们对规劝式的谈话也通常表示厌烦,规劝属情感打动,与他们横下心来的心态不符,也与他们自认为的“高层次”相抵触。他们比较愿意接受的谈话方式是探讨,此种方式谈话双方相对平等,因而阻抗较小。因此,一般情况下,访谈以关切的态度和探讨的口气进行比较容易成功,把握局面主要靠谈话的内容,不倚势压人。冷冰冰的态度和生硬的批评容易引起阻抗,使以后的访谈难于进行。访谈的频率似不宜过密,因为访谈内容需要有时间消化吸收,不是谈一两个小时马上就能奏效。每次访谈后应布置心理作业,即留下要求思考的问题,并规定书面还是口头回答。

  3、行为干预。行为干预主要针对“邪教”成员在社会生活中脱离现实的倾向。其内容可以包括:适当安排劳动锻炼,遵循自食其力的生活原则。适当安排文体活动,培养现实生活的兴趣和情趣。抓住出现于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及时促进转化。如果可能,安排学练科学的气功功法。

  行为干预以集体活动为基本方式。一般说来,行为干预不直接涉及“邪教”问题,但对于转化“邪教”成员脱离社会现实的倾向和自认为“层次高”的心态有积极作用。“邪教”歪理邪说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空洞虚幻,脱离现实。批驳这些荒诞的说教仅采用认知干预不够,还应当引导成员们从行为上回归现实。当他们看到那套说教不能够解决社会劳动、文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迷信就会逐渐被打破。除组织集体活动之外,还应善于抓住各种有助于转化的个别事件和问题,及时进行干预。

  邪教痴迷思想观念的转化需要时间,不能期望几次谈话就能立竿见影地解决问题,而是要做深入细致的心理工作,与“邪教”做长期的斗争。

 

【责任编辑:晓涵】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