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凯风专区  >  学术
“丧失”背景下看膜拜痴迷现象

作者:彭 娟 · 2010-08-25 来源:凯风网

  在帮教法轮功痴迷者的实践中,笔者作为社区反邪教志愿者,常常与一些女性法轮功痴迷人员进行交流,了解她们习练功的内在原因。综合这些练功原因,发现大部分女性法轮功痴迷者习练的内在原因在于存在或经过不同程度的“丧失”现象。结合这一现象,在帮教过程中,注重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帮助她们填补内心的缺失,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如何理解女性法轮功痴迷者的“丧失”

  费尔巴哈曾经说过“上帝的起源在于缺乏感”。缺什么,上帝就是什么,缺乏了需要,她就要找替代的象征。法轮功痴迷者所顶礼膜拜的,其实就是她在现实生活中渴望得到,但却缺乏的东西。“丧失”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身体多病,久治无效,丧失健康。二是有所专长,但怀才不遇,缺乏赏识,丧失被人认同。三是情感表达存在障碍,不懂与人相处沟通,丧失和谐的人际关系。它包括夫妻关系、子女关系、同事关系、异性朋友关系、社会主流文化关系等。四是思维偏执、愤世嫉俗,丧失客观的认知辨析思维模式。五是存在躯体或心理缺陷,丧失自理自立能力。

  二、女性法轮功痴迷者在“丧失”背景下练功的原因分析

  综观女性法轮功痴迷者群体,她们基本上都是一些处于社会弱势地位而内心都有所求的人。她们求爱、求心灵的归宿、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她们都是有所“丧失”的人,是不能正确面对“丧失”的人,是“丧失”之后无法心理平衡的人。在这些“丧失”的背景下,她们出现焦虑、抑郁、失眠、孤独、失去兴趣等心理现象,严重的还发展成为各种身心疾病,甚至精神分裂。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加入一个同质的群体,如法轮功组织,则可以减轻自身的恐惧、孤独,重新获得心理上归宿。因此她们在错综复杂的演变中,陷入法轮功而不可自拔,沉迷与自己的心理世界里,这个世界里:没有自己,只有李洪志;没有亲情,只有自己;没有今世,只有来生;没有美好,只有垃圾;没有未来,只有毁灭;没有生死,只有永恒。究其痴迷法轮功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法轮功里面寻找替代“丧失”的客体,找一个更强大的自己。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强大的。强大本身意味着力量、控制和主宰。强大可以带来安全以及安全的体验。当一个人丧失了一个强大的客体,必然要去寻找、发展另一个足以对抗的强大客体。

  二是“丧失”背后,是痛苦、孤独、纠结与矛盾,在法轮功里可以逃避现实,寻找超越现实的归宿。

  三是捍卫与割舍的冲突。因为“丧失”,所以要努力构建一个满足所有幻想的“空中楼阁”。法轮功成了最好的选择,因为她可以带人“圆满上天”。所以,痴迷者反对一切破坏这个“空中楼阁”的人和事。

  四是对得到法轮功虚幻帮助的痴迷者生成了极端的自信心,导致她们由迷信李洪志及法轮功组织到自信、自迷、自恋。西方学者安德鲁哈维做了如下描述:“如果你把崇拜投射到某个人(丧失)身上,你自己会因投射而反射出的光辉变得闪亮,所以你也会体验到隐藏着的自我崇拜。”笔者记得有一位法轮功痴迷者说过“我会一直相信法轮功,即使有一天李洪志自己都不信了,我都还要信。”这个人表面上看上去是崇尚李洪志,实质上是崇尚自己。

  五是依赖情结作用下的非理性思维。法轮功痴迷者对法轮功给她们提供的虚幻帮助有依赖情结,且不能理性的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如果这种依赖情结一旦被破坏掉,她们就会深陷仇恨之中不能自拔,这也是痴迷者存在“怕心”的原因之一。

  三、心理学方法在帮教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女性法轮功痴迷者的“丧失”,有其共性,也有其个性,而帮教她们也并非一蹴而就的事。帮教过程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笔者认为,在帮教女性法轮功痴迷者的过程中,要制定各个阶段的目标,并且要各有侧重的在帮教初期、中期和后期灵活运用心理学不同的方法和技巧,这样才能促使目标的实现。下面,笔者结合案例,进行阐述。

  (一)帮教初期——是指法轮功痴迷者刚刚进入帮教环境中,工作者对其采取强化教育等措施的时期。

  本阶段通过与痴迷者建立信任关系,瓦解她们的内心防御,与其分析迷恋成因,帮教的重点在于“呈现”。即帮助痴迷者呈现她们内心一直存在的且不被自己注意或不被自己认同的“丧失”现象。

  主要做法:

  ——建立关系,瓦解防御

  良好的关系是心理疏导矫治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因此,要灵活运用理解、共情、不评判等心理学技巧,与痴迷者建立信任的关系。笔者在帮教初期,许多痴迷者具有明显的阻抗。于是就通过自由联想的方式与其一起讨论痴迷者的梦,逐步深入到对方的潜意识,慢慢消除心理防御,以此打开内心世界。

  ——呈现关系,促其感知内心冲突

  所有心理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关系问题。因此可以借用“心理雕塑”的技巧来帮助痴迷者,呈现她们内心的关系,促使她们更好的感知自己内心的冲突。在帮教过程中,笔者曾让部分痴迷者用实物演示她与法轮功、家人、自己、帮教人员之间的关系,发现她们选毛绒绒的兔子作为自己,选一间房子作为法轮功,并且将家人、帮教人员拒之门外。并发现许多痴迷者习惯于从入睡到醒来一直都保持一种睡觉姿势。结合其摆放的“雕塑”及睡觉习惯,与其讨论这背后的隐喻即:内心对温暖和爱的寻找的表现形式。让其领悟自己修炼法轮功是内心渴望向外投射的结果。咨询疏导后她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两者之间的巨大差别。

  ——修复关系,促其接纳“丧失”

  修复关系的过程是个人内心重新整合的过程。整合不是简单的平凑,而是理性的梳理。整合的过程势必伴随困难、创伤和阵痛。运用创伤修复的技巧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在帮教过程中,运用绘制“生命线”的方式让痴迷者自动暴露过去的伤痛,例如针对其母亲去世、男友离开、劳教服刑带来的创伤体验,我们按照情景模拟——创伤再现——情感耐受性训练——共情性陪伴——创伤释放——修复整合等创伤治疗的步骤给予其创伤治疗,从而帮助其完成内心没有处理完的创伤情结,以此让其做内在整合和正向改变,破其依赖、虚幻的个性心理,以此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

  ——建立新关系,促其成长

  建立一种新关系实际上是帮助痴迷者建立一种能够适应现实社会环境的一种新的认知行为模式。主要方法是利用强化、锤炼、讨论等方式,使她们摆脱过去因思想消极,个性偏执而引起的不合理认知应对模式,通过服从——认同——内化等心理反应帮助她们建立一种新的认知行为反应模式。在实际操作中,通过开展包括人际关系沟通技巧、生活哲理、自我探索、自信心构建、自我实现等内容的六个单元的团体辅导,破其敏感、自卑、优柔寡断的个性心理,帮助其建立果断、包容、爱的良好品质。

  (二)帮教中期——是指法轮功痴迷者对法轮功邪教本质半信半疑,内心纠结时,工作者对其采取理性教育等措施的时期。

  本阶段围绕法轮功痴迷者内心纠结、矛盾的这一特点,通过利用认知治疗、行为治疗、案例教育等方式,最大限度的调动痴迷者内心的改变动机。帮教的重点在于一个“导”字。即要从多角度、多渠道帮助痴迷者构建内心导出口,将已然内化成的邪教观念导出来。

  主要做法:

  ——以理导欲,修通冲突

  欲望产生需要,需要引发动机。将取材于生活中常发生的事情和因此产生的各种心理冲突,编制成心理情景剧,制作成光碟,让她们收看,促使其反思并认识到:面对冲突,不同的处理方式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同时引导她们结合自身内心冲突,去分析自己潜意识的欲望,以及自己是用何种方式方法来满足内心欲望的,引导其反思这种方式方法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

  ——分析释梦,化解怕心。

  梦是个人内心愿望和情绪的表达,抓住了痴迷者的梦就抓住了痴迷者内心要表达的愿望。与痴迷者一起讨论分析她们的梦,实际上是帮助她不断领悟自己、修通自己、化解怕心的一个过程。例如曾分析过的梦:“我吊在半空中,手里紧紧抓着一根绳子,下面是茫茫大海,我想往上爬,可我靠自己的力量爬不上去,我渴望‘师父’能拉我上去,可好像没有人能拉我上来。我希望有人能帮我,我又想下来,但又怕掉进大海被淹死……”与其分析梦背后潜藏的心里寓意,指出其陷入了法轮功“心理暗示的产生——练功自我获益——教主崇拜——强化——条件反射形成——精神控制——失去自我——主动追随”的精神控制链里。

  ——因势利导,系统脱敏

  许多痴迷者之所以不愿写面对现实的深层次心理原因是对现实生活没有足够的把握,对所处的地位、所正在经历的生活缺少足够的安全感,企图寻求李洪志等这种外在的庇护。因此,用系统脱敏法诱导她们暴露自己的怕心,并通过建立心理放松条件反射来帮助她们缓解、征服这种恐惧情绪。首先让其想象放下法轮功后会出现那些自认为糟糕至极的事件。例如“病业”、“报应”、“形神毁灭”等。然后让其把这些糟糕之极的事件逐级排序。三是逐级脱敏,冥想、放松,直至形成交互抑制情境,以此帮助她们建立新的条件反射机制。

  ——以例引路,注入支持

  对于曾经痴迷其中的前成员来说,他们走过“迷途”,熟悉曾经的行程,让他们引路,参与帮教往往事半功倍。我们选取了典型案例,让这些当事人对法轮功痴迷者讲述自己痴迷时受到的伤害如“隔断与家庭及外界的联系、自尊系统被破坏等;以及走出膜拜后自己的一些困惑如“自卑、内疚、身份混乱”等,再到转化后的泰然、平和的心里转变轨迹。让接受帮教的痴迷者明白转化并不可怕,给予其精神支持。

  (三)帮教后期——是指法轮功痴迷者基本认清了法轮功的邪恶本质,决定放弃法轮功愿意回到正常的生活时,工作者对其采取回归教育等措施的时期。

  帮教后期,大部分法轮功痴迷者能从法轮功的硬壳里走出来,思想上有放弃的主张。但由于深受法轮功歪理的蛊惑,容易产生“怕心”,从而影响思想的坚决。帮教的重点在于一个“立”,即要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她形成发展成一种足以抵抗丧失法轮功后的正性强大的能量。因此本阶段可以通过行为训练、艺术矫正、危机情景训练等方式,对痴迷者提供支持性辅导,增强她自立、自信、自强、自谨的力量,来缓解消除她们的“怕心”。

  主要做法:

  ——认知干预,纠正错误认知

  错误的认识必然导致错误的行为。因此,可以通过认知疗法与其不合理的信念进行辩论。例如运用对质、澄清采取“苏格拉底”式提问等心理学技巧,反驳“‘师父’不是说自己的‘法身’可以保护所有的大法弟子吗?那为什么他眼看着你受难而不出手相救?”“‘师父’不是说世间所有的事情都是由他一手安排的吗?那法轮功被取缔是不是你‘师父’安排的?美国的‘9·11’事件是不是‘师父’安排的?”让其无言以对、无言以辩、无言以驳,纠正错误的认知。

  ——厌恶疗法,破除“空中楼阁”

  针对部分出现幻觉的痴迷者,进行厌恶疗法。一是进行躯体放松,降低防御。二是聚焦“靶行为”,例如看到仙女在飞,“法轮”在转,“莲花”的奇妙景象等内隐行为;三是把“靶行为”与能刺激其痛苦、厌恶反应的情绪链接起来;四是调整变量,不断强化,让其自身将这种厌恶感内化成自己的态度,破除“空中楼阁”虚幻外衣。

  ——艺术矫正,升华情感

  每一名帮教后期的痴迷者都需要爱与被爱,给与别人关心和支持是一种心理需要,如果这种心理需要没有满足,心理状态就会失衡。反之,给别人需要和关注也是一种心理需要,没有被满足就会觉得孤独和焦虑。运用表达性艺术治疗,让其学会情感表达与释放。挑选数名成员组成发展性团体。在团体辅导中,通过绘画、音乐、舞蹈、诗歌等艺术形式和过程,使其在音乐中作画、在分享作品中表达情绪、在体验中反思心得,用一种无声胜有声的语言,开启她的心灵之窗。在表达性艺术治疗中,促使她围绕自我、情绪、关系三个部分展示,使她在体验中实现自我认同,提升情绪管理能力,达到自我与环境和谐相处。

  ——编排心理情景剧,构筑“心理防火墙”

  我们设计了一位痴迷者转化后回家与家人团聚后,面临既往功友劝其“反水”的事件,通过演绎其内心的斗争,最后拒绝前功友,并说服功友放弃法轮功的情景。分别要她扮演那名已转化的痴迷者、前功友,家人的角色,让其体会其中的内心活动和情感。引导其明白继续执迷不悟、重蹈覆辙将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以此巩固帮教成果和防其“反水”。

  ——危机情景科目训练,提升应对“丧失”的能力

  为帮助痴迷者掌握一套有效应对生活应激情景的能力和技巧,提高日后的调控能力和适应水平,让其参加“危机情形训练营”专题活动。通过开展情感耐受训练、释放疼痛训练、脱敏训练等,教会她们学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重大心理压力事件引起的危机情景;通过开展人际沟通技巧训练、安全防范训练等,教会她们学会如何应对日常繁琐事件引起的危机情景;通过开展敌意纠正训练、自我管理训练、行为契约训练等,教会她们学会如何应对个体特征因素引起的危机情景;通过开展抗压能力训练、文化启蒙训练等,教会她们学会如何应对不可抗力因素引起的危机情景。

  四、结束语

  在帮教实践过程中,大部分法轮功痴迷者都需经历敌对——冲突——服从——认同——内化这五个心理时期。因此,根据每名痴迷者的特点,将思想教育与心理矫治技术有机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做痴迷者的心理帮教过程中,应该注意几个问题:

  一是帮教关系决定转化质量。要善于与法轮功痴迷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在帮教过程中,要遵循中立原则、保密原则、自愿原则、不批评原则、成长原则、关系限定原则。只有建立信任的关系,才是有可能转化的前提。

  二是一人一策,因人施法。每一个法轮功痴迷者都有其独有的个性特征。个性心理特征,就是区别于其她群体或个人的某个特定群体或个人的心理特征。她们痴迷的根本原因在人间,在练功者的现实生活。因此,在心理帮教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其生活史、教育史、婚姻史、创伤史等情况,分析痴迷者的个性特征和痴迷类型,灵活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对症下药如精神寄托型的宜以精神分析法入手;封建迷信型的宜以森田疗法入手;道德提升型的宜以认知疗法入手;敌对攻击型的宜以行为疗法入手等。

  三是帮教者能走多远,痴迷者才能走多远。在心理帮教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帮教者自身的情感控制,避免感情用事,情感卷入。否则,就容易影响帮教工作的顺利实施。因此,每一个心理帮教者,除了要掌握心理学的原理、技巧外,还要不断的丰富自身的阅历,经常的进行个案督导,主动修正工作中存在的盲点和死角。时刻保持心智成熟、情绪平稳、认知深入,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认知行为模式影响痴迷者,逐渐带动痴迷者从法轮功里破壳前行,越走越远。

  总之,在做法轮功痴迷者帮教工作时,要充分掌握其修炼法轮功的真正动机,真正知道她们在想什么,缺什么、要什么。综合运用思想教育、心理疏导、社会帮教等方式对其进行攻心、疏心,只要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法轮功痴迷者并不是不可击破的顽石。

 

【责任编辑:舍得】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