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凯风专区  >  学术
邪教实施精神控制之机理分析

作者:王惠君 · 2009-05-05 来源:凯风网
  早在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就明确将“法轮功”组织认定为具有反科学、反社会、反人类倾向的极端主义精神歪理邪说和违法组织,从此我国公安机关依法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打击。然而,至今为什么依然有那么多的人相信它、崇拜它、追随它,甘心为其卖命,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性命?这不禁使我想起了法国著名启蒙运动领袖伏尔泰曾经说过的一句富含哲理的话: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这句话里的“野兽”是指人与其它动物没有任何区别的方面,如,人和动物一样,都要吃饭、睡觉,肌体内部都要进行新陈代谢,一个人再伟大、再不同一般,也不能逃脱这一定律;“天使”的意思是指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独有特征,即人都是有思想、有精神需求的,精神需求是人特有的本质特征,也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

  精神需求是人的一种思想或情感性的需求,它体现了人的意识与客观物质世界的关系。精神需求主要有对客观世界发展规律的探索、对人生信仰的追求、对情感寄托物的寻求及对一帆风顺人生道路的渴求等。如,在社会生活中,当人们攻克了一个科学难关时会高兴,当人们被评为先进而获得了一张证书时会激动不已,当人们观看了精彩绝伦的艺术表演时会心情愉悦……这是人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时心理和情感的表露和发泄。精神需求满足了,人们会以此为动力,鼓舞和激励自己继续奋斗,争取获得更大的成功和满足。而当人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人的精神则会处于缺失状态,这种现象被称为精神空虚。精神空虚主要表现为一定的信仰危机、社会归属和社会亲和心理的缺失、对现实生活挫折感的加强及独立思考能力的丧失等。虽然,精神需求并不像水、食物、衣服那样直观、具体,能被人的肉体直接占有,但它的作用却是潜在的,而且是巨大的。一个没有精神需求、精神空虚的人,就不会有精神追求,自然也就没有奋进的动力之源,其导致的结果只能是得过且过、碌碌无为、虚度光阴。所有邪教都善于利用人的这种精神空档来发展和传播其歪理邪说,以达到控制人的精神进而达到控制人行为的目的。

  信仰危机为邪教实施精神控制提供了可乘之机。众所周知,经历了30年改革开放的中国,人们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无疑会对原有的信仰体系产生强烈的冲击,导致社会出现信仰危机。一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否定、批判文革时期盛行的个人迷信、个人崇拜错误观点之时,一些人把信仰也当作“迷信”予以批判和否定,使一部分人对原有的信仰产生了怀疑甚至全盘否定。二是由于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社会治安恶化以及腐败现象的滋生,人们的信仰、理想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巨大反差,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感到迷茫,对原有良好而稳固的信仰体系产生了怀疑,甚至完全抛弃了原有的信仰,出现信仰危机,由此引起一些人失落、空虚、孤独感的加重。由于人的心理不会长期存在空白,必然会寻求另外一种精神填充物。于是,宗教的东西甚至邪教信念就会见缝插针,在信仰缺失中提供新的信仰,诱导人们在宗教或者邪教中寻求和幻想精神的解脱和心灵的慰藉。这时人们会有多种选择:可能会信仰神秘主义、玄学,可能会信仰万能的“上帝”,也可能会相信科学的力量,等等。这些不同的选择尽管方向根本不同,导致的结果也大相径庭,但对每个人而言,它填补了人们空虚的心灵,使人们的精神得到了暂时的满足,也使人们的心理恢复了一定的平衡。从这个角度来看,不同的选择其实其心理意义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对人仍具有强大的心灵抚慰功能。也就是说人类是有精神需求的,科学的信仰不去占领这个阵地,宗教、伪科学,甚至是邪教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正是由于人类特有的这种强烈的精神需求,在新的科学和理论尚未形成和发展完善之前,人们很容易对那些新奇的、古怪的、甚至是荒诞的和神秘的歪理邪说、玄想意念产生强烈的兴趣,狂热地加以汲取,进而达到崇拜的程度。一种“理论”或“教义”越是貌似可以解答一切、包容一切,就越具有吸引力。有些非理性的、明目张胆的胡说八道和歪理邪说,竟能够使一些人痴迷不悟就是这个道理。

  “社会归属”和“社会亲和”心理的丧失为邪教实施精神控制提供了机会。人是社会动物,每个人都有一种要求归属于一定集团或群体的情感需求,希望成为其中一员并获得关心和照顾。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都有一种内在的社会归属和社会亲和心理,希望有知心朋友,渴望在团体中与他人之间建立深厚的感情,保持友谊和忠诚。人们在精神上、心理上的这种相互需求,就是社会心理学上所称的“社会归属”和“社会亲和”心理。这种心理不仅是人最基本的一种需求,而且还是人的一种十分强烈而持久的社会行为动机。但在当今社会,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许多人的这种社会归属和社会亲和心理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如,在我国,随着计划经济体制被市场经济体制取代,一方面,个体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政治、经济等社会组织对人的种种束缚,获得了较大自由发展的空间,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性、独立性。但从另外一个方面而言,“自由意味着孤独,独立意味着疏离”,个体在摆脱社会组织束缚的同时,也就失去了这些社会组织所给予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因此,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每一个人都不再有一个稳定的根基。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有些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如同市场上的商品,也是一种相互交换、相互利用的关系,因而导致人际交往缺乏真情实意,人们深感人情冷漠;同时,市场经济体制使人们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的竞争日益激烈,而竞争本身就意味着争夺,并且当今社会法制尚不健全,人们的素质还有待提高,竞争中的欺诈行为时有发生,这不仅会使一些人在竞争中的正当利益受损,而且也会使他们的情感受到创伤;加之相当多的单位只讲经济效益,只注重改善员工的物质生活条件,而忽视了本单位的“团体精神”、“团队意识”建设,忽视了员工的文化、精神、心理需求的满足,致使许多单位有“团队”之“名”,而无“团队”之“神”,员工则是“人身有所归”而“人心无所属”;同时,家庭的小型化,使得过去那种“四世同堂”、“手足相交”、“走亲串友”的血亲交往也越来越少。当社会不能很好地实现和满足社会成员的各种精神需求时,人们的精神便出现了暂时的空白,从而形成精神空虚。如在美国,邪教组织“人民圣殿教”对信徒宣称:“圣殿可以代替家庭……在圣殿这个全新的家庭中联合起来,人人都是兄弟姐妹,充满友爱”;“大卫教”规定其信徒必须集体居住,过集体生活。我国的邪教组织“主神教”,其最基层的组织机构就是“家庭”,每个家庭由若干名居住较近的信徒组成,它既是传教者的落脚栖身之处,也是信徒聚会、活动之地。并规定在“家庭”中,不论信徒入教前的身份地位、贫富贵贱如何,入教后都是“家庭”中的兄弟姐妹,相互平等,互相帮助,使信徒有一种真正的“归属”和“亲和”感。如我国“法轮功”邪教组织不仅要求信徒们集体共同练功,而且要求信徒间必须经常一起学“经文”,谈“心得”,交流“经验”和“体会”,互帮互助,共同提高,这在一定程度满足了信徒的社会归属和亲和心理。所以,邪教之所以能吸引众多信徒,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邪教组织及其活动方式能满足信徒的社会归属和社会亲和心理。

  现实生活挫折感的加强为邪教实施精神控制提供了空间。人的一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和打击,特别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许多人都可能会遇到或因婚恋不幸、事业失败、考场失利、感情受伤,或因自己能力较差、地位较低、病残老丑等挫折。当人们面对现实中的挫折,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克服而又难以克服时,必然会对现实产生既失望而又无可奈何的心理,这种生存的痛苦和压力会迫使他们不愿生活在现实中,而是沉溺于对未来美好生活虔诚的祷告中:即使今生过不上好日子,也祈盼来世有一个好归属,从而可能选择逃避现实的方式来解脱自己。邪教都宣称能医治、安慰、拯救人的心灵,能给人以幸福的生活,能帮助人实现其愿望,甚至宣扬能给人创造一个美好的来世和使人渡入到天国。一些人为了逃避现实,便选择了邪教。

  独立思考能力的缺失也为邪教实施精神控制提供了条件。在现实中有这样一种现象比较普遍,那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别人怎么说,自己就怎么说;别人怎么做,自己就跟着怎么做,这就是人丧失独立思考能力的具体表现。这一现象在文化水平低下,分析判断能力不高的人群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邪教蔓延迅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利用了人们的这样一种心理。这种心理的产生,可由多种因素引起。有的是认知水平较低,因盲从而加入邪教组织的;有的是周围人或自己的亲朋好友都参加邪教组织了,为了与大家保持一致,自己也随大流一起参加,以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就是说他们是不愿承受周围人群的压力而加入邪教组织的。许多邪教组织就是以一定的人数组成群体开展集体活动或练功,在一定的区域内形成“人数优势”,造成规模效应。而这种有一定规模的群体,对区域内未加入该群体的其他人员,会产生“与众不同”的心理压力,并且,在一定限度内,群体规模越大,对群体内个体的压力也会随之增大。因此,当邪教组织达到一定规模时,极少数还没有加入或想不加入邪教的人,则会身不由己加入邪教组织;对于已加入而想要脱离邪教的,面对来自邪教组织群体的强大压力,往往觉得十分困难,难以摆脱,会迫不得已继续留在其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通过满足人的某种精神需求得以控制人的精神,从而达到控制信众是邪教产生、存在的最根本原因,也是邪教实施精神控制的机理。那么,为了铲除邪教,使信众摆脱邪教,则必须从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以不断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入手。(作者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