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凯风专区  >  今日推荐  >  2015
老年人受邪教侵害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作者:叶常青 · 2015-10-21 来源:凯风网

  【内容摘要】自身的易感因素、家庭关爱的缺失因素、社会管理的滞后因素是老年人受到邪教侵害的主要诱因。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家庭关爱、丰富老年人生活,是防范老年人受到邪教侵害的有效措施和途径。

  【关键词】背景意义  诱因分析  对策探讨

  如何有效防范邪教对老年人的侵害,是当前和今后做好反邪防邪工作的题中之义,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只有深刻了解老年人受到邪教侵害的内外诱因,才能找准症结、对症下药,探索出科学有效、切实可行的方法策略。

  一、对问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的分析

  之所以提出“有效防范邪教对老年人的侵害”之论题,是基于两个方面的思考:一是现实表明,老年人是邪教侵害的“易感人群”“高危人群”,老年人误入邪教歧途受到侵害甚至葬送性命的案事件时有发生。以2015年“凯风·湖南”网“案例曝光”栏目刊登的案件为例,截止9月底,该栏目共刊登了40个案例,其中有关老年人受到法轮功等邪教伤害的案例就有28个,占了整个案例的70%,其比例之高足见老年人受到邪教侵害的情况之严重。二是有研究表明,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社会,而且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202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人口老龄化将深刻影响着我国整个21世纪的发展。①因此,有效防范邪教对老年人的侵害,既是关爱老人,发展老年人事业的责任所在,也是维护我国社会长治久安,促进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做好防范邪教对老年人侵害的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二、对老年人受邪教侵害的原因分析

  (一)老人自身的易感因素。随着身体各项机能的衰退,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状态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进而产生特殊的生理、心理需求。这些特殊的生理、心理需求一旦受到邪教组织及其人员的迎合,老年人就很容易陷入邪教组织设置的陷阱而受到侵害。从生理方面来看,人进入老年后,自身的行为能力、适应能力、思维能力都会变差,对生活的快节奏、新事物、新思维很难适应,从而被社会边缘化,成为相对的弱势群体,对家庭、社会的依赖程度也因此与日俱增。从心理方面来看,随着身体各项机能的日益退化,疾病对老年人的身体的侵扰、折磨、摧残也日益严重。对疾病、死亡的恐惧,导致老年人对家人有着更强烈的情感需求,从而容易产生孤独感、不安全感。老年人生理、心理的特殊需要在家庭、社会中如果长期得不到相应的满足,就容易被邪教组织的“糖衣炮弹”迷惑。加之,老年人大脑内的额正中皮层部位容易受损或退化,使由额正中皮层控制的对事物的判断怀疑过程产生缺陷,因此,老年人虽然阅历丰富,但较之中青年人却很容易上当受骗,更容易成为邪教侵害的“高危人群” ②。总之,老年人自身特殊的生理、心理因素,是老年人容易受到邪教侵害的自身诱因。

  (二)家庭关爱的缺失因素。首先,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价值多元化,受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尊老敬老孝老的传统美德没有得到很好地弘扬,子女对老人缺乏关爱甚至虐待遗弃的现象时有发生。如2015年10月7日,“中华网河南频道”“荆楚网”等媒体就报道了一则新闻:郑州一位张姓老人因不堪儿子、儿媳的虐待、遗弃,跪着吊死在小区的树上。其次,当今社会,竞争压力大,子女忙于打拼事业,没有时间和精力关照到老人的生活以及精神、心理需求。有的在生活上能够照顾到,但是对于老人的精神、心理需求却无暇顾及。再次,当今社会,人口流动性大,很多子女尤其是农村的子女,迫于生计或事业上的发展,长期远离老人在外打工赚钱,形成农村特有的“空巢老人”现象。很多“空巢老人”们除了要管好地里的农活、自身的生活外,还要承担照看孙子、孙女的重任。沉重的家庭负担和心理压力,在加重其内心的孤独、失落感外,还带来身心疲惫的不安全感。家庭关爱的缺位,正好给邪教蒙骗侵害老年人以可乘之机。

  (三)社会管理的滞后因素。虽然我国在关爱老人、发展老年人事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毋庸讳言,与时代的快速发展以及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相比,在社会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严重滞后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在二元制户籍制度下,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农村地区,老人的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健保障等问题,仍然是影响着老年人晚年生活的突出问题。退而言之,即使在城市,广大的低收入的老人也同样面临着养老的难题。②老年人事业发展严重滞后。为老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难以满足庞大老年人群,特别是迅速增长的“空巢”、高龄和带病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以养老机构和床位数为例,目前,中国共有各类老年社会福利机构3.8万个,养老床位120.5万张,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床位仅有8.6张,与发达国家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数50-70张的水平相差甚远。③为老服务的社会组织培育得不够。除老年人工作协会、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等官方、半官方的机构外,其他适合老年人去的地方,有老年人活动的地方,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无法满足老年人生活、健体、娱乐、休闲的实际需要。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好“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问题尚需假以时日,并且还需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大力培育社会组织方面下功夫。对发展老年人事业管理的严重滞后,也给邪教趁虚而入侵害老年人提供了空间和土壤。

  三、应对邪教伤害老年人的对策探讨

  (一)健全保障体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要完善好社会养老体系、医疗保健体系,要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应保尽保”等惠民政策、老人福利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老年人因缺乏社会保障缺失或者说社会保障不足而产生的危机感、失落感、不安全感。这样才能从源头上减少或者杜绝老年人因贫、因病、因孤而误入邪教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笔者以为,首先要加强对老年人的反邪宣传教育及警示教育活动,增强老年人识邪、辨邪、反邪能力。当然,在开展反邪宣传教育及警示教育的过程中,要针对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特点,采取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戏曲、歌舞、案例曝光、当事人(老年人)现身说法等方式开展好选宣传教育和警示教育。同时,要坚持问题导向、注意方法、突出重点、常抓不懈,将宣传教育、警示教育融入到对老年人的关爱、服务之中。其次,国家要加大财政投入,尤其是要加大低保、医保的力度,特别是对农村老年人的保障力度要加大。再次,国家要大力发展老年人的产业,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如增加老年人福利机构、活动场所等。再次,要加大社会管理创新,发挥好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的作用,大力培育好服务老年人事业的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好企业厂矿、社会团体、行业协会、志愿者队伍在服务老年人事业方面的积极作用。在培育社会组织的过程中,既要坚持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壮大组织队伍,又要严格把握好政治关、思想关、质量关,要坚决防止邪教人员改头换面,以“志愿者”等伪善面目混入到关爱、服务老年人的社会组织之中,进而造成对老年人的侵害。总而言之,一方面,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做好整个社会的养老工作,加大对老年人的关爱、服务力度。另一方面,政府要通过加大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弥补政府财力投入不足、保障不力的欠缺,从而增强整个社会对老年人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保障。

  (二)加强家庭关爱。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最小的社会,是绝大多数老人赖以生存生活的皈依所在。一方面,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孝老的传统美德,通过开展评选“爱亲孝老”道德模范、“五好家庭”活动等各种方式,传递好爱亲孝老的社会道德正能量,形成敬老孝老的社会风尚;另一方面,子女要多关心父母,不仅要注重物质方面的赡养,而且特别要注重关爱年迈父母的精神、心理需求。此外,对年迈父母疏于照看的要进行道德谴责,对不履行法律义务而虐待、遗弃父母的行为,要加大依法打击处理的力度。通过加强家庭关爱,消除家庭老人的孤独感,从而增进老年人的归宿感、安全感和幸福感,进而从根本上消除或减少老年人因独陷入邪教陷阱事件的发生。

  (三)丰富老年生活。毋庸讳言,老年人的生活相对来说是单调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一是由于身体健康等方面的原因,老年人的社会交际活动圈子小;二是因退休脱离了原来的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由原来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以前的单位活动平台几乎消失殆尽;三是由于服务老年人的社会组织不够发达,政府投入不足、有关职能部门不积极主动作为等因素,老年人的活动开展得也不够丰富;四是由于身体、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原因,适合老年人参与的活动少,而且承办活动的单位、组织面临的潜在风险大;五是在社会保障体制不够健全的现实条件下,许多老人尤其是农村的老年人还面临生活的压力,无暇去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六是一部分衣食无忧的老年人,一方面没有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另一方面又没有文艺体育方面兴趣爱好和特长,生活变得单调乏味、空虚无聊。老年人生活的单调性决定了老年人精神上的失落感、空虚感。因此,要特别注意丰富老年人的物质文化生活,让老年人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以避免或减少老年人因精神空虚而陷入邪教陷阱受到伤害。如何使老年人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呢?笔者以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主导作用,做好关心关爱老年人的工作,力所能及地为老年人活动开展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搞好服务,如成立老年人俱乐部(活动室)、老年人协会、老年人反邪教志愿者队伍等;二是充分发挥社区、村组居民自治组织、社会公益组织的作用,多组织开展一些有利于老年人强身健体祛病益智的活动,如组织老年人参加太极拳练习、身体保健讲座、琴棋书画活动等;三是充分发挥好老年人在关爱青少年成长、道德传承、乡贤文化、文明劝导、史志编撰等方面优势,发挥好老年人自身的余热,增强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价值感、成就感。

  【主要参考文献】

  ①《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文章来源:2012年2月24日  中国网)

  ②《老年人为什么容易上当受骗》(2012年12月7日《新华每日电讯》)

  ③《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文章来源:2012年2月24日  中国网)

分享到:
责任编辑:洞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