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热点
神秘的良渚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2022-10-22 来源:腾讯文化

良渚文化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被认为是中国文明发展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而载入史册。但在学术界,关于良渚文化如何消失的问题,一直是一个未解的千古之谜。

在很多人看来,良渚文化是横空出世的,良渚人是神秘的,并且像是突然从人间蒸发了。

那么,良渚文化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又到哪里去了?或者说,良渚文化为什么会消亡?

一、良渚人究竟是谁?

良渚人是谁?对于这个问题,坊间有很多传说。有不少人认为良渚人是三苗、越人、夏人、防风氏、蚩尤后代等等。但是,这些说法都是用考古学文化去比附古史传说,可信度并不高。

在中国古典文献中,常常都是虞、夏、商、周四代并提。大多数学者认为,虞代是指尧、舜、禹时期。但是,这个时间段太过短暂。“尧舜禹”时代也仅仅是部落联盟时代的代表性人物。实际上,虞代应该延续了上千年。在夏代之前,中国有多个文化遗址可以涵盖在这个“虞代”里。

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高家堡镇石峁古城遗址的发现,为“虞代”的存在提供了一个证据。石峁古城被定性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代早期遗存,属于“虞代”的纪念范围,有学者就认为石峁古城是黄帝居住的地方。黄帝是三皇五帝时期的人物,从时间上来看,这种说法是站得住脚的。

公元前2070年,夏启代禹继位,建立夏朝,“公天下”向“家天下”转变,也是军事民主选举制(禅让制)向君主世袭制的转化。这一重要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从此开始正式进入文明社会。夏朝文物中有不少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禹都阳城(今河南郑州登封王城岗遗址)、夏都(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都表明夏朝有规模宏达的都城。这也说明,城市、文字、金属器是衡量文明社会的三大标尺。我们不妨用这个标准去衡量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玉琮

良渚文化出土了大量的可以称得上是礼器的玉器、古城、可以称作文字的刻划符号等,还有堪称王陵一级的高等级大墓。从衡量文明社会的三大标尺来看,良渚文化正处于文明起源的晚期阶段,但还没有正式踏入阶级社会的门槛,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明社会。

神人兽面纹

中国文明的起源,是在互动与交融中形成的多元一体的格局。早在文明起源阶段,早期中国人便开始了密切接触并不断地融合。无论是黄河流域的马家窑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齐家文化、龙山文化,还是长江流域的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崧泽文化,抑或是东北地区的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他们都是早期中国人,都表现了兼容并包的胸怀。

从早期中国文化的文明曙光,到良渚文化的文明实证,再到陶寺古城、石峁古城等城池的林立,最后来到二里头文化、殷墟遗址、周原遗址。中国文明经历了文明起源、虞、夏、商、周的发展阶段。文明的发生、发展路线非常清楚,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序幕——良渚文化时期,或许远比我们想象的要精彩。

二、良渚文化从哪里来?

考古发掘中,很多古文化遗址中都存在着这样一个地层关系:良渚文化层叠压在崧泽文化层之上。结合同一时期陶器类型演变规律,可以确定良渚文化的主体是由松泽文化发展而来。并且,这个结论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得到学术界的公认。

但是,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崧泽文化玉器远不如西边的凌家滩遗址出土法玉器发达,良渚遗址群所在的良渚文化核心地带,崧泽文化并不繁荣。联想到凌家滩遗址突然消失后该地域出现的文化空白期及凌家滩玉器与良渚文化玉器的内在关系,不能排除良渚文化的某些重要因素是从外部引进的,比如凌家滩遗址。

新石器时代晚期,环太湖流域的崧泽文化和安徽的凌家滩文化,阶层分化明显,反映了较高程度的社会复杂化现象。而同时期,山东半岛的大汶口文化、东北的红山文化、西北的马家窑文化、中原的仰韶文化等,都没有特别明显的阶层分化现象。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大概5800年前,东南地区已经率先出现了文明的曙光,而它们又直接为良渚文化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良渚文化走在时代的前列,良渚文化的文明高度也不是凭空出现的。

三、良渚文化到哪里去?

良渚文化消失后,控制其分布区域的是马桥文化,但两者文化面貌差别很大,似乎属于不同文化系统,良渚文化去向成谜。

一个已经拥有高度文明的文化却在辉煌了1300年后,突然消失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消失?

针对这些问题,学术界比较流行三种看法:

(1)在距今4000年左右,天气逐渐转暖,海平面不断上升,良渚人生活的区域开始沦为一片汪洋,海水倒灌、发生大洪水,良渚文化因此消失。

(2)良渚人移民了。海浸后,一部分良渚人南下,融入了珠江流域的石峡文化中,一部分人北上,与中原地区的龙山文化先民发生了战争,失败后被融合,另有一部分人留在故乡,数百年后与马桥文化逐渐融合。

(3)良渚贵族过于奢靡,太崇尚神权、制作大量玉器,导致国家的非生产支出过于巨大,终致亡国。

著名学者肖飞先生经过缜密分析研究认为:良渚文化消失的原因是发生严重的海水倒灌造成淡水资源缺乏,晚期良渚人整体迁出“江南地区”。他们迁到了何处呢?

新沂花厅遗址

依据对现有相关考古资料和古籍记载的综合分析,晚期良渚人整体迁移到了今天的苏北地区。主要有3个依据:

(1)良渚文化西部的安徽潜山薛家岗遗址和含山凌家滩遗址,存在文化断层现象,江西和广东曲江石峡遗址也有类似现象,这就排除了晚期良渚人迁徙到这些地区的可能。

(2)考古工作者在新沂花厅遗址发现10座良渚文化晚期大墓,8座大墓有人殉,共出土良渚文化玉器378件、含有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和良渚文化早期的陶器345件、含有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特征的石器37件。有学者据此认为,花厅遗址早期是大汶口文化领地,晚期,北上的发达的良渚文化取代了土著的大汶口文化。由此推断,晚期良渚人迁移到今天的苏北地区,他们的政治中心在新沂花厅遗址附近。

(3)苏北地区有很多良渚文化晚期遗址。在原为大汶口文化覆盖的苏北地区,发现大量的良渚文化晚期遗址,说明良渚文化晚期,有大量良渚人移民到苏北地区。

分享到:
责任编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