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热点
唐朝编撰的《晋书》避讳“虎”字 为什么不避讳“世”和“民”

2022-09-07 来源:腾讯网

“二十四史”之一的《晋书》是唐朝贞观年间编撰的,导致《晋书》不得不避讳唐朝皇帝的名字。比如因为唐太祖叫李虎(李渊的祖父),所以后赵皇帝石虎在《晋书》里被称为“石季龙”;因为唐高祖叫李渊(唐太宗之父),所以汉赵皇帝刘渊在《晋书》里被称为“刘元海”。

 

有意思的是,贞观年间编撰的《晋书却没有避讳“世”和“民”两个字,比如《晋书》的第一个段落就写道:“历唐、虞、夏、商,世序其职”,甚至编撰《晋书》的史官都在“史臣曰”里明确写道:“故民咏维新,四海悦劝矣。”那么《晋书》为什么不避讳唐太宗名字中的“世”和“民”呢?

 

“避讳”的礼法大概在春秋初期(学界对此并无定论)出现,在春秋中后期逐渐成型,在战国时期通行天下。而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避讳”高峰时期,甚至连“音同字不同”都要避讳。比如因为汉宣帝叫刘询,而“询”与“荀”同音,所以荀卿(荀子)在汉宣帝登基后就被叫做“孙卿”。

 

到了两晋南北朝,“避讳”更是登峰造极。不仅皇帝的名字要避讳,甚至连皇后、权臣乃至士族门阀的名字也要避讳,依附于门阀士族的“谱牒学大师”更是将“不犯名讳”视为荣耀。再加上两晋南北朝的皇帝和权臣都换得比较频繁,各种“避讳”更是层出不穷,搞得百姓哭笑不得。

 

正因如此,唐太宗登基后宣布:“有‘世民’两字不连续者,并不须讳”,即只避讳“世民”这个词而不避讳“世”和“民”两个字。因为生活中几乎用不到““世民”这个词语,所以唐太宗此令就取消了对自己名字的避讳。就连唐太宗的手下败将王世充在贞观时期照样可以被称为“王世充”。

 

《晋书》成书于贞观年间,而唐太宗下令不用避讳“世”和“民”两个字。于是《晋书》不避讳“世”和“民”,而只避讳李虎的“虎”字和李渊的“渊”字。可惜的是,唐高宗登基后又下令“世”和“民”两个字也要避讳,毁了他父亲唐太宗的一个好政策。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