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热点
再次被贬柳州 柳宗元写下一首七言律诗 可与杜甫媲美

2022-09-05 来源:腾讯文化

什么样的诗最能感动人?

南宋诗歌理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里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尤能感人动意。”

陆机说“诗缘情而绮靡”,大抵就是诗词是人们内心情感强烈冲击下的产物。只有情感达到一定程度,写出来的作品,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而严羽所说的这些情况,正是最易引起内心情感波动的。

 

严羽的这段话,用在柳宗元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永贞元年,唐顺宗想要来一场振兴国势的改革,便重用了王伾、王叔文等人,发动了“永贞革新”。可是在位仅8个月的唐顺宗,未能实现自己的愿望,改革很快因种种原因而失败,参与改革的这些人也惨遭贬谪,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柳宗元便是其中一位。

柳宗元被贬永州,在永州苦苦熬了十年,这十年,他写出了以《永州八记》为代表的许多佳作。唐宪宗元和十年,柳宗元等人被召回京师,虽有大臣力主起用他们,但因人阻梗,他们还是被贬到了更偏远的地方。柳宗元被贬柳州,友人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也分别出任漳州、汀州、封州、连州刺史。

 

两度被贬,且越贬越远,让柳宗元内心的痛苦哀怨达到了极致。刚到柳州,还来不及休息,柳宗元就登上城楼,凭高远眺,思念故人。情到深处,写下这首《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了解了此诗的背景,再来读柳宗元的这首诗,就很容易看出他此次登楼,不只是思念友人,而是将自己自“永贞革新”失败后十来年的种种深痛、哀怨,一并融入到了诗中。此诗体量很大,有登高之景,有对景抒怀,有怀念友人,有暗自伤己,满满浓愁,感人肺腑。

 

首句点题目“登柳州城楼”五字,楼前着一“高”字,是站得高则望得远。友人分属漳、汀、封、连四州,相去甚远,唯有登高,才有可能望见。而登楼所见,唯有茫茫无边的荒原罢了,诗人不免失望,那无尽的愁绪便涌上心头、喷涌而出。

诗人本在永州,苦熬十年,却不曾想越贬越远。人生的无助感、孤独感如潮水包围自己——这样的人生,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颔联为近景,真切细致。“芙蓉”、“薜荔”,乃两种植物,为美好之物。芙蓉出水,本与风无关,风却要去吹它;薜荔覆墙,原雨水难入,雨却要斜着侵它。此处的“芙蓉”、“薜荔”,当有自比之意。而“惊风”、“密雨”,如沈德潜所说:“惊风、密雨,言在此而意不在此。”此一联,乃诗人自伤也。

颈联为远景,点题目“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几字。上一联感伤完自己的处境后,这一联便联想友人的境况。可是,诗人虽然已登高望远,无奈树深岭长、江流曲折,无论山路还是水路,都望不到友人身影。此一联,乃诗人寄远也。

 

尾联乘颈联而来,有望而不得的惆怅,亦有音书阻隔的苦闷。来到百越蛮荒之地,已是凄惨,加之书信都无法送达,则此种感情,便更进一步。

清人吴乔认为此诗:

惊风密雨喻小人,芙蓉薜荔喻君子,乱飐、斜侵则倾倒中伤之状,岭树句喻君之远,江流句喻臣心之苦,皆逐臣忧思烦乱之词。

这种解法,虽有过分坐实的嫌疑,却为我们理解诗人创作本心,提供了一个不错的启示。

 

翁方纲在《唐七律诗钞》中说此诗是“声调高、色泽足”,在柳宗元的七律里当属第一,“直欲夺少陵之席”,这个评价颇高。唐朝七言律诗,杜甫当属第一,而翁方纲说柳宗元凭借这一首七律,就要占掉了杜甫的位置,可见此诗之好。

人生的种种悲惨遭遇,于诗人而言,无疑是痛苦的;于读者而言,却是幸福的。虽有些残忍、自私,但正因为这种痛苦,让我们读到了许多优秀的诗篇。

分享到:
责任编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