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热点
宋襄公:世不仁而独仁 与春秋大争格格不入的逆行者

2021-12-06 来源:腾讯网

提到宋襄公,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迂腐,认为这个人执着的近乎偏执,天真的近乎愚蠢,那么这样一个人身上到底有没有可取之处呢?凡事都有两面性,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回顾历史,来重新认识一下那个千年前的诸侯宋襄公,一起了解一下他的称霸之心和称霸之术。

宋襄公继位:看得见的推位让国,看不见的权谋之术。

歌颂宋襄公的人,都会提到他的仁,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呢?首先就是推位让国,提到推位让国我们会想到伯夷叔齐,其实在宋襄公身上也放生了类似的事。

宋桓公疾,太子兹父固请曰:“目夷长且仁,君其立之。”公命子鱼。子鱼辞曰:“能以国让,仁孰大焉?臣弗及也。”遂走而退。子鱼,目夷字也。——《左传》

宋桓公病重,要托付后事,他把太子宋襄公叫到身边,宋襄公说:“我的哥哥目夷比我年长,而且比我仁德,他才是国君的最佳人选,请您立他吧!”宋桓公于是把目夷叫到身边,把宋襄公的话告诉了他,问他有什么看法。目夷对父亲说:“能够把国家都让出来的人,还有什么样的仁比这个更大呢?我比不上他,他才是国君的最佳人选呀!”

对于宋襄公的推位让国,在我看来还有另外一种解释:哥哥目夷虽然是庶出,但是他是长子,且身边有一众支持者,从后来宋襄公对于哥哥目夷的安排来看,目夷不仅有极强的政治能力,也有突出的军事素质,可以说确实是那个时代的人中之杰。对于这样的人,如果他窥视君位,对于继位者来讲都是极大的威胁。宋襄公对于父亲宋桓公的传位推辞,也可以看成是对于父亲的提示:哥哥目夷能力强,威望高,我继位他恐怕不会服气,您最好问问他的看法。

宋桓公问目夷有目的,是想看看目夷的态度,而后决定自己的对策,如果目夷态度谦恭,那么就没有什么,目夷为臣,宋襄公为君,如果目夷当仁不让,恐怕宋桓公临终前就得大义灭亲,稳定局面了。作为庶子目夷很知趣,他坚决支持弟弟为君,并具体落实到了行动中,为表明对宋国国君之位没有企图,目夷直接出奔到了卫国。

没有了潜在的竞争者和威胁者,宋襄公顺利继承了宋国君位,他继位靠的不是仁德而是权谋之术,这位新任的宋国国君,可不是个迂腐无能之人。

扶齐兴宋:哥哥口中的仁德之主,齐桓公眼中的可信之人。

宋桓公去世后,年轻气盛的宋襄公开始了自己的争霸之路,首先他把哥哥目夷从卫国请了回来,大局已定的情况下,自己独木难支,还需要哥哥这个能者辅佐,这样才能实现宋襄公的称霸之心。

三十一年春,桓公卒,太子兹甫立,是为襄公。以其庶兄目夷为相。——《史记·宋微子世家》

宋襄公告诉哥哥,你的担心是多余的,我不会把你怎么样的,宋国的国君是我,但国相是你,我们来一起治理国家吧。恶人由父亲宋桓公来做,仁君由我宋襄公来演。目夷因为恐惧而逃离宋国,又因为弟弟的宽容而回到了故乡,对于弟弟能不忠心辅佐吗?有道是“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宋国因为有了仁君、能臣,国力逐渐变得强大起来。

未葬,而齐桓公会诸侯于葵丘,襄公往会。——《史记·宋微子世家》

宋桓公还没有下葬的时候,齐桓公要诸侯们到葵丘会盟,宋襄公当然不能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欣然赴约。提升自己影响力的方法,一个是要足够的实力,另外一个是见更多有影响力的人,这样才能接触到更多的机会。

桓公与管仲属孝公於宋襄公,以为太子。——《史记·齐太公世家》

宋襄公得到了齐桓公和管仲的认可,并把太子托付给宋襄公,让他照顾以防不测。如果说看走眼的话,作为春秋霸主的齐桓公和明相的管仲都看错了宋襄公,没有看出他是个无能之人?对于这一点我是存疑的。

是岁,晋公子重耳来,桓公妻之。——《史记·齐太公世家》

因为在此之前,齐桓公就对流落到齐国的晋国公子重耳十分看重,还把自己的妹妹齐姜许配给了重耳为妻,重耳就是齐桓公之后来称霸天下的晋文公。事实证明齐桓公和管仲没有看错,宋襄公最后成为了那个终结齐国乱局的人。

孝公元年三月,宋襄公率诸侯兵送齐太子昭而伐齐。齐人恐,杀其君无诡。齐人将立太子昭,四公子之徒攻太子,太子走宋,宋遂与齐人四公子战。五月,宋败齐四公子师而立太子昭,是为齐孝公。——《史记·齐太公世家》

齐桓公死后,齐国陷入了混乱之中,五公子争位,太子逃到了宋国寻求帮助。这对于宋襄公而言,简直是自己接过齐桓公霸主事业的最佳机会,他没有继续蛰伏不出,而是选择了主动出击。当时齐国正逢内乱,晋国也由于内乱而衰落,秦、楚两国距离中原又相对遥远,因此给了宋襄公一个机会,让宋国成为春秋霸主,那个接过齐桓公接力棒的人应该是我。

宋襄公护送太子昭回国,齐人迫于压力,杀死了当时的齐君,准备立太子昭为齐君。但是其他四公子不服,他们联合起来进攻太子昭,太子昭又跑到了宋国,向宋襄公寻求帮助。宋襄公当仁不让,又出兵和齐国四公子的部队交战,最终彻底铲除了反对势力,为太子昭继位扫清了障碍,太子昭回国继位为齐孝公。

宋以桓公与管仲属之太子,故来征之。以乱故,八月乃葬齐桓公。——《史记·齐太公世家》

到这个时候,宋襄公的事业达到了顶峰,他遵从齐桓公的嘱托,践行了自己的仁,辅佐齐太子昭继位。宋襄公出师有名,因动乱而迟迟不能安葬的齐桓公终于可以瞑目,属于他的时代过去了,面对虚位以待的霸主之位,宋襄公这个恢复了齐国秩序的人,心里难以压抑自己的那份激动和迫切的心情。

宋襄公的败局:没有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不知兵而用兵,世不仁而独仁。

在齐桓公和晋文公之间,有一个名字被历史所记录,他就是宋襄公,尽管属于他的时间并不长,只有短短的几年。

八年,齐桓公卒,宋欲为盟会。——《史记·宋微子世家》

宋襄公开始筹备会盟之事,从齐桓公去世那天算起,四年后,宋襄公发起鹿上之盟,要求楚国把附庸于楚的诸侯国,拿出几个来给宋国管理。

十二年春,宋襄公为鹿上之盟,以求诸侯於楚,楚人许之。——《史记·宋微子世家》

对于宋襄公的要求,楚国没有拒绝,那几个小国给你也罢,我倒要看看你还会怎么表演下去。

公子目夷谏曰:“小国争盟,祸也。”不听。秋,诸侯会宋公盟于盂。目夷曰:“祸其在此乎?君欲已甚,何以堪之!”於是楚执宋襄公以伐宋。冬,会于亳,以释宋公。——《史记·宋微子世家》

这个时候,目夷出来劝阻宋襄公说:“我们宋国是小国,没有实力和本钱,做不了盟主,强出头是要吃大亏的!”宋襄公不听目夷的建议,他认为会盟可以解决问题,既然齐桓公可以做到,我也一定可以的。

但是楚国并不按照规矩出牌,他们带了部队,在会盟的时候当宋楚两国谈不拢的时候,他们就来硬的,直接把宋襄公扣做了俘虏,并组织部队对宋进行了讨伐。尽管后来在鲁国的斡旋下,宋襄公恢复了自由,但是对于立志于称霸的宋襄公来讲,是一次巨大的打击。

子鱼曰:“祸犹未也。”十三年夏,宋伐郑。子鱼曰:“祸在此矣。”秋,楚伐宋以救郑。襄公将战,子鱼谏曰:“天之弃商久矣,不可。”——《史记·宋微子世家》

不放弃称霸之心的宋襄公要洗刷耻辱,他选择了攻击依附于楚国的郑国,这次他要在战场上找回尊严。

冬,十一月,襄公与楚成王战于泓。楚人未济,目夷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济击之。”公不听。——《史记·宋微子世家》

宋襄公和楚成王终于在战场上相遇了,趁着楚军没有完全渡河,目夷建议说:“如今楚军多,我们人少,趁着他们没有完全渡河,我们可以直接进攻。”宋襄公这次还是不听哥哥的建议,他坚持先让楚军渡河,而后在开战。

已济未陈,又曰:“可击。”公曰:“待其已陈。”陈成,宋人击之。宋师大败,襄公伤股。国人皆怨公。——《史记·宋微子世家》

楚军渡河后,暂时还没有列好阵势,这时候目夷又说:“可以进攻了。”宋襄公说:“等他们列好阵势后进攻。”楚军列好阵势后,两军交战,宋军大败,宋襄公也受了箭伤,宋国的人因此都怨恨宋襄公。

公曰:“君子不困人於阸,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兵以胜为功,何常言与!必如公言,即奴事之耳,又何战为?”——《史记·宋微子世家》

宋襄公面对大家的责难,说出了一番自己的理由,他说:“君子不依靠险阻去和敌军交战,不去攻击没有列好阵势的人。”目夷说:“国君不懂战争,战争以获胜为目的,还讲究什么礼仪呢?如果讲究礼仪,还不如去做他人的奴仆,还打什么仗呀!”

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宋襄公不知兵,又不听取目夷的建议,和不讲究道义的楚国讲君子之战,可人家不按照你的规则玩,宋襄公不是愚蠢而是偏执,他执着于践行自己的君子之道,君子之战,君子之义,并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六年春,齐伐宋,以其不同盟于齐也。——《史记·齐太公世家》

齐国在这个时候也落井下石,以宋国不和齐国会盟的借口讨伐宋国,完全不顾及当初宋襄公的拥立之德。宋襄公生错了时代,他想用君子之行来解决大争之世的问题,就只能说他是个格格不入的逆行者了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