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热点
秦朝末年率先起义的陈胜吴广 最终是何结局

2021-11-15 来源:腾讯网

引言

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掀起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也是秦末丧钟的开始。大泽乡起义,开始呈现烽火燎原之势,一发不可收拾。秦朝二世的严苛统治与暴政,终于迎来底层的大规模反抗。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秦军并没有进行重视,导致起义军形成气候,威胁秦王朝的统治根基。

直到起义军攻克函谷关,逼近关中之地的时候,秦二世才意识到形势的严峻性。开始进行严厉的镇压行动,面对秦军的强力打击。陈胜所领导的起义军,各支部队都是怎样应对的,其结局又是如何。

起义的无奈性

陈胜吴广起义,是因为秦法严苛。去渔阳戍边,因大雨失期,按照秦法,应当斩首。在死亡的威胁下,不得不进行自救行动。通过种种手段,利用鬼神之说,与激化队伍与押解人员的冲突。斩杀看守人,进行政治与利益捆绑,最终宣布起义反秦。

喊出“伐无道,诛暴秦”的政治口号,开始进行军事扩张。由于秦朝的暴政,导致起义人员不断壮大。最终在攻取陈县之后,开始进行内部整顿,并建立“张楚政权”。

陈胜自封为陈王,任命吴广为假王(代楚王)。开始大封功臣,进行伐秦部署的大业。先后派出三支起义队伍,分别在北、中、南三面开始对秦朝进行攻伐。

这样通过建立楚地政权,赢得民心与道义支持。开始正式与秦朝,进行军事史与政治史的对抗。作为第一次,也是首次的反秦政权,在当时还是有着不少的支持力量。一度成为新兴政权的势头,开始自己的政权架构,与对秦的反击事业。

葛婴出击,终因失误投机而死

其中一支队伍的领导人就是葛婴,其是原大泽乡起义的一员,因为作战勇猛,而受到重用,成为领军的人物。在其攻打蕲县时,被陈胜重视,成为自己的心腹人物。并命令其独立领军南征。而他也确实争气,不断地攻城略地,并站稳脚跟。

成为张楚政权旗下,能够独当一面的人物。也是陈胜的嫡系力量,只是这人有一缺点,那就是执政方面的无知。

在这期间葛婴发现楚王后裔襄疆,没有考虑政治后果,而拥立襄疆为楚王。却没有想到后来,陈胜自立为楚王。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把襄疆处死。并向陈胜效忠,表明自己的决心。

只是其被召回之后,就遭到陈胜的猜忌与疏远,最终夺其兵权,将其杀害。这次错误的政治投机,被自己的直系上司直接解决,算是一种政治惩罚。但是陈胜这种行为,也造成起义将领之间的猜忌与离心。陈胜的领导权也在被自己不断地削弱,将领之间对于他的忠诚度已经出现隔阂。

周文进取关中,成为第一个被灭杀目标

周文是陈县之人,也是一个名人。资历不凡,曾侍奉春申君黄歇,也曾与楚将项燕共事过。因此自身的见识与能力还是有的。

因其能力和坚定的抗秦主张,而被陈胜重用。在吴广攻取荥阳失利的情况下,受命领兵继续伐秦大业,直接绕过防线,攻击秦朝的腹地关中地区。而他本人也熟读兵法,利用自己的兵力,经过沿途补给。

到达函谷关时,已经有十数万之中,并利用突击性与秦军防守的疏忽,攻克函谷关。进入关中腹地,直达西地时,兵峰已经开始向着咸阳城推进。这时秦二世开始重视对手,任命章邯领兵平叛。

经过一番战斗,周文的军队大败,被赶出函谷关,并被章邯大军一路追杀,在渑池之战中,周文主力尽丧,自己也自杀身亡。短暂的胜利只是与地方军的优势,但对于正规军或是囚徒军的胜算。没有经历军事化洗礼的农民军,在起义初期并不占优势。

吴广攻略要地,兵败被杀

吴广是起义军的第二号人物,也是陈胜最重要的助手,担起抗秦大旗,奋斗在第一线上。其担任中线进攻的主要任务,进攻荥阳城。这个位置是关中要道,也是背靠重要的敖仓储粮基地,是重要的军事要地与后勤中心。一旦守住这里,秦军的出关之道被封死,起义军就占据有利位置。

可是镇守此地的三川郡守李由,是个厉害的人物。不但阻击了起义军的攻势,还不断地消耗起义军的力量。接连多次的突击,也难以拿下这一战略要地。起义军受到自起义以来,最大的阻碍,而因此停滞不前,难有进展。

这时周文战败,起义军面临章邯大军的冲击。局势不容乐观,受到两面的夹击之态。为此起义军内部出现分歧,对于是战还是撤。吴广倾向的是继续进攻,并防御章邯的大军。因为没有后路可撤,一撤起义军的形势更加不乐观。必须挡住章邯大军或攻破敖仓粮食基地,才有回旋的余地。

最终田藏利用假传陈王的旨意,杀死吴广之后,带精兵迎战章邯大军,不敌战死。李归则分兵继续攻伐荥阳城,不但没有攻取成功,自身也战死。这支起义军也被秦军镇压。本身就处于弱势,还内讧而分兵迎击,想不败都难。

武臣攻赵自立,意外叛乱而亡

武臣是陈胜故交,在领命攻取赵地之时,受到陈胜重用。但是在张耳、陈余的辅助下,虽然快速占领赵地,却也因此萌生自立之心。开始不听从陈胜的命令,自立为王,独立一方。对于伐秦的攻略也不那么用心,而是经营自己的小地盘。

当起义形势有变,局势变得不利时,也没有伸出援手,坐视各路农民军败亡。即使陈胜求助,也无动于衷。

但自己的小算盘在精,在大势已逝的情况下,自己也是难逃败亡的命运。他的自我保存实力,使得他也没有避免秦军的打击。在命令自己的部将李良,攻击太原与常山时,出现变故,被秦军招降。

由于心里有愧,武臣想要再争取一把机会,攻克这一地区,再做最后的决定。只是这时武臣的姐姐,大醉而归。车架驶来,让李良误认为是武臣的车架,而跪迎王驾。却受到武臣姐姐的无视与怠慢。最终李良造反,击杀武臣的姐姐,顺势也把武臣击杀。武臣算是被冤杀。

陈胜失去进取心,最终难逃一死

陈胜的张楚政权,因为这三支队伍的失控,而失去对分拨出去的农民军的掌控。只能领导自己的直属地的部队,进行单独抵抗章邯大军。章邯在周文、吴广的主力军后,直接向着陈县的陈胜这支领导核心进行绞杀。

经历战争的洗礼,这支囚徒军开始成为常胜之师。在章邯的带领下,攻略陈县周围的城镇,孤立陈县。最终完成合围后,进行最后的攻伐。陈胜的军队,因为处于战争的后方。加之兵力几次分化,战斗力也因为自己的失误,而有所减弱。面临秦军的全力一击,很快败亡。自己也趁机逃跑,在逃亡的路上被马夫庄贾所杀。

张楚政权的成功建立,本有成功的希望。只是自己内部的操作不当,才导致在最后的功败垂成。陈胜领导权地位的巩固,因为自己的个人问题与思想固化,开始贪图享乐。

掌权之后的性质转变

使得起义军本有四路兵马的大好局势,让自己直接废掉一路。又因为自己的贪权与怀疑,让武臣这一路人马直接自立割据。对于周文这路人马的救援,与战略部署也有问题,最终周文被孤立败亡。

吴广的军队直接也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而自己还坐视后方,不关心前线的战局与自救准备。坐等秦军攻伐,最终失去战场主动权,大好形势毁之一旦。

张楚政权前后也就存在六个月的时间,就被章邯逐步歼灭,成功灭掉第一波的起义军。但是却也给六国遗族势力可趁之机,最终秦国在这种此起彼伏的战斗中,因为自身内部的问题,而最后退出历史的舞台。

没有根基的先天弱势

只不过陈胜吴广的第一波起义,还是冲击了秦国的统治秩序与根基,三路出击的部队在山东六国之地的攻伐,使得秦军的掌控力被严重冲击。尤其是原三晋之地的冲击,阻碍秦军的出关之路与统治秩序。

即使这三支部队有两支部队被歼灭,但还有一支部队在赵地进行抵抗与牵制。而其他被歼灭的部队,也有残余势力加入其他义军的组织,进行与秦军的对抗。

起义军的失败就是政治纲领的不明确,自身的战略配合与内部建设架构不完整,对于部队的掌控力不够。最重要的就是政治人脉威望不够,底层出身,限制自身的潜力,这是致命的弱点。

结语

大泽乡起义的教训,还是因为秦朝的暴政,逼得农民不得不造反求存。而秦朝经过二世的残暴统治,已经处于警戒线状态。区别就在于,到底有谁来引爆,这个火药桶。张楚政权前期的成功,在于同一生存的压力下,抛开彼此的成见,团结一心成就功业。

而起义成功,局势明朗之后,人性的弱点与自私,又开始各自的算盘。最终成为神散而行不散的政权。葛婴之死是因为陈胜的猜忌,周文之死是自己的自大与孤立。武臣之死也是意外,又是自己自立造成的恶果。

吴广之死则是内部的权力争夺,陈胜之死纯粹就是自己的安逸与享乐,放弃自己的政治目标。他们除周文战败自杀,葛婴被陈胜所杀,其他几人都是被部下所杀。最终还是亡于自己的内部动乱。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