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热点
南怀瑾:世界上能干的人 都是自己把生命糟蹋了

2021-07-20 来源:腾讯网文化

在这个节奏加快、压力增大的现代社会,我们似乎一直在赶着往前走,一直为未来的美好生活拼搏。我们希望自己能干,能干到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能干到能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能干到获得金钱和名望的胜利。

可是,我们应该怎样设计自己的人生,怎样安排自己的生活呢?当静下来与自己对话时,问自己一句:你真的快乐吗?你会得到怎样的答案?

在持续地低头行路中偶尔抬头四望,其实,总有不少人突然质疑行路的意义,突然找不到前进的动力,突然感到生活的单调与无趣,突然体会到生命的茫然与虚无。而这,可能不是因为我们不能干;答案甚至恰恰相反。

于儒、道、佛皆有精湛造诣,学贯中西,著作等身的一代宗师南怀瑾先生,曾发表过一句惊世骇俗的话:“世界上能干的人,都是自己把生命糟蹋了。”

诚然,能干是一种优势,意味着有能力达成目标。然而,许多人忙碌着去达成一个又一个目标时,却忘了先认真审视一下,自己究竟想达到什么目标?当不得不直面人生的短暂与有限时,什么才是真正想得到的呢?

01 能干者的“内卷化”

“内卷化”一词近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讨论。

从学术角度看,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一书中,曾将“内卷”和“进化”相对照进行论述,认为“内卷”与“进化”是两种不同的演进方式。

后来,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在其著作《农业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的生态变化过程》中,将“内卷化”界定为某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停滞不前,无法转化为更高级模式的现象。

“内卷”现象短时间内博得大量关注是由于名校学生争分夺秒、精疲力竭地学习,只为追求更高绩点的新闻,激起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共鸣。人们震惊于跻身名校的天之骄子们居然还需要拼命奋斗。

人们或许原本想象着,当自己竞争到一定层次便可以舒心地生活。他们没有料到,即便是精英阶层也免不了继续在激烈的竞争中挣扎。竞争似乎没有终点,只有一轮又一轮地升级。

并且,与令人窒息的竞争氛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拼命加码的额外奋斗并不能带来与付出成正比的回报。更悲观地说,投入激烈的竞争之中,仅能减少自己落后的可能性。

盛极必衰。正如老子指出的,相反相成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基本形态,一切事物达到极致后,就必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于是,我们会发现,与内卷同时呈现的是广泛存在的“佛系”心态。人们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网络环境里,都反反复复强调自己的“佛系”和“躺平”心态,似乎一心将“竞争”排除出自己的生活范畴。

手机游戏“旅行青蛙”的火爆助推了该心态的流行。在这个游戏中,玩家怎么喂养青蛙都可以。无论是否被投喂食物,青蛙该离家时就会离去,玩家无法预测,无法干预。因此,这被称为“佛系蛙”。

“佛系”心态表面上看是放下执念,看淡一切,乐于接受任何生活局面。但是,究其根本,“佛系”者并不是真的丧失了追求、弃绝了欲望,而是在疲劳、不甘、无奈、失落的状态下选择尽力回避不完美的现实。

普遍的“佛系”心态源于现代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普遍的快节奏、高压力的工作给职工造成了难以承受的身心劳累,使得他们无力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发展多余的想法。很多时候,万般努力后也只得到求不得的失落与挫败。

过于能干,过度竞争,可能适得其反。

中国禅宗的一个说法是,我们生来就具有一种“天香”。过度地争抢,无节制地欲望则会使这种香气褪去,被世俗的铜臭气取代。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院长贺雪峰在《要警惕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内卷化》一文中,也借“内卷”概念批评我国学术界表面上成果丰硕,实际上却止步于象牙塔内的书斋式探讨,无法被应用于实践层面。

任正非在谈到华为内的工作岗位时,则一针见血地提出,内卷发生在不应该进行精益求精的地方。

在环境和自身欲望的驱使下,我们总不免陷入工具理性,错将手段作为目的,把工具视为价值。有很多时候,由于出发得太久,我们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因此,要警惕成为低着头忙忙碌碌的“能干者”,警惕自己在内卷中消耗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只有认真审视并设定有意义的目标,我们才能靠近真正的自由和成就。

02 “能干”的诅咒

很多时候,“能干”的诅咒一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提出的“赢家的诅咒”:通过付出更高代价战胜了竞争对手的赢家,其实内在是不值得的。

在经典著作《赢家的诅咒》中,塞勒以多家石油公司竞争拍卖某特定土地的开采权为例,指出由于土地价格难以准确估计,最终赢得拍卖的估价最高的公司往往会由于出价过高而最终亏损。

其实,能干者又何尝不是如此?意识到自己的“能干”,依仗对自身能力的信心,他们更可能“出价过高”,最终伤了自己。

能干者之中,有人是为了向他人证明自己的能干,有人是为了利用自己的能干满足自身物欲,还有人的确心怀伟大目标,想不辜负自己的才能……共同处是,他们往往比普通人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拼命工作,将自身能力逼到极致。

努力开发和应用才能去追逐自己的目标,值得肯定和赞赏;但是,不能忘记,人都是有局限性的。

即便在智力层面一时不感到存在任何局限,身体总需要适度休息和放松。太能干者,倾向于持续投入过多的精力去追逐目标,心理长期处于焦虑和紧绷的状态下,很容易产生身体及心理疾病,最终伤及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近年来,各行各业就业者不断声讨日益普遍化的“996”工作模式,就是对这种威胁的反抗。

在这种谴责面前,企业家们主要将“996”与敬业精神、塑造奋斗的企业文化、增加员工收入、构建美好家庭生活、加快经济发展等方面联系起来,致力于将其美化成一种理性而光荣的选择。

马云说,我们8小时以外的两个小时、三个小时是学习、提升,而不是去加班。

刘强东也说,超时加班有利于帮助国家进步和承担帮助贫困人口的责任,混日子的人并非他兄弟!

这种表面具有合理性的言论,似是对员工能力和潜力的信任与激发,实际却是对劳动者的剥削与道德绑架。

成为拼搏奋斗、上进谦逊,不断追求美好未来的能干者,是高尚的选择;但是,我们也需要警惕为此付出了不相匹配的高昂代价。能干,不应成为一种诅咒。

03 多维度生活

不要因为具有某一才能,而总想着据此最大化自身利益,进而限制了自己生活的丰富度。生命是多维度的,莫要一味执着于“能干”。

能干的人倾向于关注自己实现的结果。这导致他们往往忽视了过程中的快乐,只忙忙碌碌完成一个接一个目标。

泰勒·本-沙哈尔,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老师,致力于研究如何才能变得幸福。他总结了四种人生模式,其中之一便是“忙碌奔波型”,其典型特点是不懂得享受正在做的事情,错误地认为只要目标实现,就会开心快乐。

这是企业家喜闻乐见的。他们会向员工强调,只有努力奋斗,将来等你老了之后,才不会觉得一生碌碌无为,甚至开始后悔自己年轻的时候没有拼命工作。这其实就是以“终点处的成功可能性”诱使人们忽略不合理的过程对自己的伤害。

这换来的仅是一种虚假而短暂的幸福。事实上,能干者总是被外力牵引着去达到社会或他人的目标,换取他人的肯定。而真正的幸福需要自己内心的认同与满足。

才富五车的苏轼曾经何等风光。然而,在被贬黄州,不再寻求社会准则的认同,而在内心世界寻找超越与平衡,以儒释道合一的哲学指导人生时,他才达到了更高的人生高度,无心插柳般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人生典范。

还值得注意的是,仅关注工作结果还可能迫使人们丧失其他重要的幸福维度,如亲情、友情等。

例如,在“996”工作制度中,许多能干者被工作挤占了大量的家庭时间和社交时间,造就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的本质”的缺失。他们或许能够取得职位的晋升,但除此之外,生活可能是一地鸡毛。

我们都缺乏安全感,都需要在稳定美好的社交关系中获得安慰和温暖。但一切关系都需要时间经营。家人需要被关心,朋友需要被理解,我们需要陪伴他们,倾听他们,以换取他们给予的关心和理解。

我们总是太过浮躁,缺乏耐心。有时已经压力缠身,牢骚满肚,却不知如何排解。转而被“狼性精神”和“鹰式教育”等粗暴的话语洗脑时,我们希望以这一次的胜利来拯救自己的生活,却往往事与愿违。

我们需要有意识地摆脱他人灌输的价值观,自主反思我们的生活和人生。无论如何,能干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不能带来生活的满足。

人类从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就一直在追寻生命的长度、生命的质量以及生命的意义。每个人都想增加自己生命的长度,生活过得更美好一些,人生过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我们需要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向死而生,在无意义中构建自己生命的意义。只有真正找寻到了精神家园,我们才能够安身立命,体验到生命的幸福感。

古往今来,无数思想大师都冥思苦想过这一命题,发表过有益见解。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祝愿大家都能抽出一些独处时间,自在安静地阅读先哲的智慧,认真审视自己当下的生活。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缺乏的不是资源,而是独处和思辨。希望我们都能细细地审查拷问:我们究竟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