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热点
混社会 若不弄懂这3个真相 你可能会吃哑巴亏

2021-06-17 来源:千面略懂先生 企鹅号

世间最复杂的莫过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中国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微妙、更加难以把握。

一方面,中国人认为“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靠不靠得住,就看关系如何;另一方面,中国人又希望凡事凭本事,讨厌“拉关系”。

殊不知,一个毫无能力的人,是无法依靠人际关系而成功的。而如果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即便能力再强,也无法顺利地获得成功。

本专栏立足于老祖宗历经数千年检验的处世策略和教训,结合当代人的人际关系痛点,给出行之有效的解决之道,帮助大家营造健康、优质的人际关系。

仔细想想,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

朋友聚会,各自聊得甚欢,唯独你被孤立,气氛陷入尴尬.....

公司里,同事之间在工作上相互帮助,唯有你遇到困难时,别人对你置之不理........

生活中,别人总能安逸自在,广结善缘,唯有你总是遭受小人伤害,诸事不顺,诸善难行......

如果中了一条,那你就要谨慎起来了,因为你可能已经坠入了人情世故的“坑道”中。倘若久久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或许就会陷入“越努力,越烦恼”的怪圈。

朋友不待见自己,是因为自己犯了什么错吗?

同事们对自己越来越冷漠,是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吗?

为什么别人就能到处结交良师益友,唯独自己要常与小人为伴呢?

所以说混社会,若是弄不懂人脉真相,实在太吃亏了!而今日我便在此给大家分享一下这几点处世真相和处世技巧,相信看完之后,你便会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并对为人处世有一个全然不同的领悟了。

01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水至清则无鱼”,水过于清澈,鱼就难有藏身之处。“人至察则无徒”,做人太精明了,太计较、太苛刻,就难免会遭遇众叛亲离的结果。

以生活现象为例。有些父母不容许孩子在学习上有半点松懈,强求孩子做事一丝不苟,就连休息也得照计划行事。在这样一种压迫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很容易患上心理疾病,不是叛逆就是抑郁。

又或者是职场上,某些公司对待员工太过于苛责,稍有不是之处,就通报批评,丝毫不留情面。

这种没有给予员工足够理解和体谅,毫无人情味的公司,就算再有发展前景,也无法避免人员流失。

仔细想想,以上父母与子女、领导与员工之间的诸多矛盾,不就是因为做人太精明,太苛刻所导致的么?

假如人们能够用一种委婉的态度来对待问题,不是咄咄逼人,而是冠以包容和谅解,那么尴尬的人际关系又怎么可能得不到缓解呢?

因此,我们为人处世,一定要全然接受“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事实。如果你太过奢求完美,接人待物都是求全责备,总是苛求别人去按照着自己的想法办事,那么你的行为就无异于缘木求鱼——

会严重影响到你的人际关系,让你因此错过成功和幸福的机会。

包容和谅解不是让我们对别人的过错视若无睹,甚至是去惯纵他们犯错。而是要求我们在打点人际关系一事上,做到“静而不燥,处变不惊”。

在原则性问题上可以“明察秋毫”,在一些无关痛痒的小事上又能心胸宽阔,做到“虽知世故,但不世故”。

尊重别人的想法,留有足够的空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存七分理性,留三分感性,你若随和待人,那么外人也好,生活也罢,自会以相同的“随和”回馈于你。

02

攀龙附凤是人的天性,不要责怪社会太现实

世人钟爱强者,厌恶弱者,这是不争的事实。因为和强者相处,人们可以从他们身上得到或者学到不少成功的窍门;

而和弱者相处得多了,不仅汲取不到任何营养,甚至还有可能在潜移默化间习染他们的缺陷,让自己日益沦落败坏。

故此《晋书》才会写道:“饥则附,饱则翱;燠则趋,寒则弃,人情通患也”。

意思是,人总是潦倒之余就去主动寻求依靠;吃饱了就远走高飞;见到富人就趋炎附势,见到穷人就心生鄙夷,这是每个人都有的通病,也算符合人性趋利避害的特点。

但同样,不是所有人都默许这种“特点”的。生活中依然有不少人对这种“趋炎附势”的行为嗤之以鼻,认为“为五斗米折腰”的行为是人丧失尊严骨气的表现,是难以成大气候的。

这种说法倒也不是没有道理。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人想要成事,想要建立良好的社交圈,“攀龙附凤”究竟可不可取呢?

答案是相对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攀援权贵”是积极正面的。因为如果每个人都“嫌富爱贫”,都有着“仇富”心态,那么我们就无法正视自己的不足,更不会积极改变颓势。

整个社会就会出现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现象!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嫌贫爱富”的人性,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推动着个人乃至社会的发展。

当然,过度崇拜富贵的态度也是不可取的。当一个人沉溺在追名逐利的过程中时,就很容迷失自我,忘记初衷,甚至还会丧失道德的底线,去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稍有不慎就会让自己陷入无尽的麻烦中。

因此,“攀龙附凤”也理应“适可而止”,不能一昧求成,只有结合外缘力量和自身的理智,才能谋求更长远更稳定的持续发展。

人到底应不应该“趋炎附势”?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实际上,我们无需去过度辨别甚至评判人的本性是好是坏。

存在即有它的价值,更何况“趋炎附势”是人类经过几千年甚至几万年所归纳出来的本性,它强调的应该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而不是“恶人”与“善人”的关系。

我们不要去仇视这种现象,去责怪人或者社会太现实。而是应该去正视它们,接受这些“品性”的存在,在“憎恶”它们的同时,去发掘它们的可用之处,将其融入到我们的处世智慧中来。

当你能够转消极为乐观,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之时,那么你就能在人际社交中挑选真正有力的“帮手”,来奋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了。

03

宁得罪十个君子,不得罪一个小人

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所以,俗话也说:“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

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在于其为人的品性。君子行事光明磊落,谦和大度,小人则是奸诈歹毒,心胸狭隘。

倘若生活中我们无意中得罪了“好德”的君子,只要自己态度足够诚恳,能够知错就改,那么,彼此的关系还是可以及时补救的。

而反观“宵小之辈”,他们就远没有君子那般大度磊落。一旦你得罪了他们,他们就会想方设法在背后报复你,比如造谣生事,又或者挑拨离间,总之,举手投足间,就能让你寝食难安。

因此,在生活中,当你发现自己遇到了小人时,最好的态度就是避而远之,不要与他们有过多的来往;尤其是在遭受小人算计之时,更是不要与他们一般见识,不必嫉恶如仇,想着“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毕竟你做不到像他们那么卑劣,你就无法“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且,一旦你受其影响,丧失理智,那么就等同于自降身段格局,正中其下怀,到头来得意的是对方,毁的却是你自己的个人形象。

故此,对待诸般小人恶人,最实用的方法就是保持平常心,即“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也要以理智来应对。

这就像寒山禅师与拾得法师所说一般:“遇人诲我、辱我、欺我、诈我,该当如何?”自是要“忍他、让他、避他、敬他,因果不空,来日你且看他”。

小人作祟,定是自讨苦吃。毕竟善恶终有报,只要我们自己能够心存戒备、保持距离、扬长避短,留个心眼,小人也就无从下手了。

有了坚固的屏障,小人自然就不会自讨没趣地来招惹我们,就算存有祸心,我们也照样可以据理力争,分庭对峙。这才是我们为人处世,杜绝小人侵害的万全之策。

总而言之,对待日常人际关系,总能做到游刃有余的人,不一定在能力上有多么厉害,但他们绝对是能够看破人情世故真相的“智者”。

看破人情世故,是要求人们面对恶缘违逆时,能以忍辱之心观照;面对富贵权势,可以善用外界的力量来实现个人境遇的突破;面对是非曲直,能以刚正之道律己,以柔和之道容人。

只要你能够洞悉这些世间真相,那么你也一样可以左右逢源,成为掌控自己人生的大智者了。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