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热点
杜甫这首诗有两个版本 江村的夏天 久违的安定

2021-05-18 来源:腾讯网文化

安史之乱于755年爆发,长达八年之久。杜甫在战乱中流亡转徙,终于在759年来到成都,得到了久违的安定,并在朋友严武等人的资助下,在浣花溪畔盖起了一间草堂。

一家人疲于奔命,现在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杜甫的心情开始变得轻松起来。760年夏天到了,他欣赏着草堂周围的景色,并写了一首诗来记录当时的情形。

《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诗的题目就叫做《江村》。因为草堂就建在江边一个小村子里,这个村子很小,根据诗人《江畔独步寻花》等诗歌的描述,村民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邻居。

这条江杜甫称为清江,就是说它的水流非常平缓清澈。实际上这条江就是岷江的支流锦江,在成都西郊的这一段又叫做浣花溪,它正好路过杜甫的草堂。

诗中说“一曲”,就是指的浣花溪弯弯曲曲。又说“抱村”,就是说这条水流是绕村而过。诗歌的开头一句就是开门见山,交代草堂所在的地点,点明题意。

绿树成荫,鸟啼蝉鸣。结束了长期的漂泊,突然在陌生的环境中安定下来,一时还感觉无事可做。这样的“长夏”,白昼就越显得漫长。而且“事事幽”,绕村而行,周围也显得非常幽静。

新修建的草堂,就有燕子来衔泥筑巢,它们成双成对,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往门外看,江边上和水田里,那些鸥鸟相互嬉戏,它们一会儿浮水,一会儿又冲向蓝天。

和以前战乱中的逃难相比,一家人显得格外地轻松舒适。妻子空闲的时候,在纸上细心地画着棋盘,兴趣来了自家人或者是邻居还要下几盘棋。既是娱乐,也是打发时间,还能联络邻里关系。

小儿子也很调皮,他模仿着大人的模样,在那里认真地敲打铁针,使它弯曲成钓鱼的钩子。虽然鱼钩很难制作,但为了能够到门前浣花溪里去垂钓,他还是捣鼓不停。

草堂周围风景优美,安静平和,有一种陶渊明诗歌里的田园意境。妻子儿女一改过去战乱时期的忧愁苦闷,也是自得其乐。杜甫对这样安定悠闲的生活已经很满足了。

因此在诗歌的末尾,杜甫就把这样的心情表达了出来。他说只要有故人朋友供应生活所需的“禄米”,自己本来就是一个低微的人,就再也没有其它的什么要求了。

杜甫说自己是“微躯”,这是一种自谦的说法。其实杜甫在成都,不但是朋友严武的幕僚,而且还担任着检校工部员外郎,算是在朝廷里还挂了个头衔。

诗中所说的“禄米”,就是指为官的俸给,这里指生活所需的钱财粮食等物质。诗中的“故人”,指的就是严武。杜甫盖草堂,任幕僚,甚至平时一家人的生活,都得到他不少的帮助。

其实杜甫这首诗在流传过程中有两个版本。另外一个版本除了有“自去自来梁上燕”的“梁”不同以外,最主要的是还有一句诗是“多病所需唯药物”,它的意义和“但有故人供禄米”有很大的不同。

这个版本就回避了故人严武的资助这个话题,把重点放在自己的年老多病上面来了。前一个版本是对朋友的感激,后一个版本则是表达对自己和家人健康平安生活的担忧。

但是不管是哪一个版本,其实都反映了杜甫生活的艰难。依靠朋友资助也好,自己身体患病需要药物治疗也好,这都很尴尬,很痛苦,都是一种无可奈何。

所以杜甫写的这首夏天的《江村》,前六句写草堂的环境,那种轻松快乐闲适都是铺垫,绝不是真正的开心快乐。重点全落在了末尾两句上,这两句是他们一家人能够平安生活下去的希望。

杜甫青少年时期生活还比较舒适,自从丧乱后就没有轻松过,可以说这次居住成都江村是得到了久违的安定。因此夏天来临,诗人触景生情,就有一种复杂的感动。

也正是如此,诗人对在成都的新生活没有过高的要求,没有那种奢望。他只是希望自己在成都能够得到朋友的照顾,只希望自己的病体有药物可以治疗,一家人能够安定地相依为命地生存下去。

这首诗不管是哪一个版本,都是一种辛酸。一个大诗人竟然流离转徙,生活无着,过着乞讨般的日子,这哪里有做人的尊严。希望是美好的,但杜甫连这一点微薄的希望最后也落空了,只能说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