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龙春风》:让独龙族在文学史中留影

《独龙春风》:让独龙族在文学史中留影

《独龙春风》:让独龙族在文学史中留影

天下网商 · 2022-04-13 来源:腾讯文化

近日,长篇报告文学《独龙春风》研讨会在北京和昆明两地同步举办。

《独龙春风》全景式地描写了一个世居祖国西南边陲、人口只有数千的少数民族——独龙族的两次命运转折。第一次,独龙族从原始社会直接迈入社会主义社会,获得了民族平等的地位;第二次跨越,独龙族与各族人民一起奔向乡村振兴。《独龙春风》的作者潘灵与段爱松数次深入地处怒江峡谷的独龙江乡,历时三年,写出了这部45万多字的长篇报告文学,呈现一部独龙族的兴衰史。

《独龙春风》细致讲述当地办学兴校、修路架桥、通电通网的历程,深山河谷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召唤着与独龙族父老乡亲合力攻坚克难的人们。

 

研讨会中,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邱华栋表示,中国作家需要以文学的方式不断回应着社会的巨变,邱华栋认为,《独龙春风》在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的角度有着独特的意义,两位作者以详实的文字让独龙族这样一个边陲小镇和云南少数民族在文学史中留影。

据了解,《独龙春风》的两位作者段爱松与潘灵在疫情有缓解的间隙,数次去往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县独龙乡采访,走遍了那里的村寨与山水,采访了老猎人、村干部、乡村教师、致富带头人、创业年轻人、驻村工作队队员等,也遭遇过塌方、断路和泥石流,走访中,留下了珍贵的采访笔记,为书的创作准备了丰富的田野调查基础。

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委员张陵认为,《独龙春风》的文学性表现在生动地描写了一大批独龙族人的故事。他们的故事,他们的形象,反映着独龙族的前世今生。《独龙春风》分为上下篇,上篇是回顾历史,下篇描述的是现实。历史与现实的比例大致是2:3,用较多篇幅回顾独龙族历史,这也是作者着力为独龙族立传的写作意图。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执行主任、教授张清华提出,作品有套叠的四重文本,即:民族史、边地书、民俗志、主题书写。“民族学的寓意在这里得以有问题意识地获得展开,它把大西南地区的民族关系、权利结构、边境沿革和动荡引入其中,深刻反映这一地区各民族的文化认同、家国观念、爱国意识。”

因为聚焦于民族的复兴,专家们认为,《独龙春风》表现出浓郁的史诗性,云南大学教授、评论家宋家宏谈道:“《独龙春风》不以主观抒情取胜,而着力于客观的写实。作品大量篇幅都是人物与往事追述,不以想象和虚构来完成情节的完整性,不追求故事情节的传奇性,而以还原历史场景为目标。故事保留了零散与片断的特征,甚至由多个片断构成,以塑造人物形象为目标。”

研讨会最后,段爱松回忆了与潘灵共同写作的历程。他说,写独龙族的故事于他而言是机缘巧合,但却是他一生难忘的事,“在所有关于独龙族的历史中,没有任何一个时期有现在这般发人深省,一个曾经快要灭绝的弱小民族,在不断寻找生存发展的机会中,如何勇敢地、有尊严地站在了时代的面前,这个答案就藏在《独龙春风》里。”

据了解,《独龙春风》为中国作家协会“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重点选题,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 经典章节
  • 作者介绍
  • 主要内容

近日,长篇报告文学《独龙春风》研讨会在北京和昆明两地同步举办。

《独龙春风》全景式地描写了一个世居祖国西南边陲、人口只有数千的少数民族——独龙族的两次命运转折。第一次,独龙族从原始社会直接迈入社会主义社会,获得了民族平等的地位;第二次跨越,独龙族与各族人民一起奔向乡村振兴。《独龙春风》的作者潘灵与段爱松数次深入地处怒江峡谷的独龙江乡,历时三年,写出了这部45万多字的长篇报告文学,呈现一部独龙族的兴衰史。

《独龙春风》细致讲述当地办学兴校、修路架桥、通电通网的历程,深山河谷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召唤着与独龙族父老乡亲合力攻坚克难的人们。

 

研讨会中,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邱华栋表示,中国作家需要以文学的方式不断回应着社会的巨变,邱华栋认为,《独龙春风》在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的角度有着独特的意义,两位作者以详实的文字让独龙族这样一个边陲小镇和云南少数民族在文学史中留影。

据了解,《独龙春风》的两位作者段爱松与潘灵在疫情有缓解的间隙,数次去往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县独龙乡采访,走遍了那里的村寨与山水,采访了老猎人、村干部、乡村教师、致富带头人、创业年轻人、驻村工作队队员等,也遭遇过塌方、断路和泥石流,走访中,留下了珍贵的采访笔记,为书的创作准备了丰富的田野调查基础。

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委员张陵认为,《独龙春风》的文学性表现在生动地描写了一大批独龙族人的故事。他们的故事,他们的形象,反映着独龙族的前世今生。《独龙春风》分为上下篇,上篇是回顾历史,下篇描述的是现实。历史与现实的比例大致是2:3,用较多篇幅回顾独龙族历史,这也是作者着力为独龙族立传的写作意图。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执行主任、教授张清华提出,作品有套叠的四重文本,即:民族史、边地书、民俗志、主题书写。“民族学的寓意在这里得以有问题意识地获得展开,它把大西南地区的民族关系、权利结构、边境沿革和动荡引入其中,深刻反映这一地区各民族的文化认同、家国观念、爱国意识。”

因为聚焦于民族的复兴,专家们认为,《独龙春风》表现出浓郁的史诗性,云南大学教授、评论家宋家宏谈道:“《独龙春风》不以主观抒情取胜,而着力于客观的写实。作品大量篇幅都是人物与往事追述,不以想象和虚构来完成情节的完整性,不追求故事情节的传奇性,而以还原历史场景为目标。故事保留了零散与片断的特征,甚至由多个片断构成,以塑造人物形象为目标。”

研讨会最后,段爱松回忆了与潘灵共同写作的历程。他说,写独龙族的故事于他而言是机缘巧合,但却是他一生难忘的事,“在所有关于独龙族的历史中,没有任何一个时期有现在这般发人深省,一个曾经快要灭绝的弱小民族,在不断寻找生存发展的机会中,如何勇敢地、有尊严地站在了时代的面前,这个答案就藏在《独龙春风》里。”

据了解,《独龙春风》为中国作家协会“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重点选题,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