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心灵鸡汤
宋代小词人李元膺 鼓励人们以积极的心态去生活

2022-10-15 来源:腾讯文化

宋朝的文学土壤,培养了柳三变、苏东坡、李易安、辛稼轩这样的词坛参天大树,同时也有一批独立生长、各具特色的小树们,李元膺就是其中一位。

李元膺,东平(今属山东)人,生平未详,曾任南京教官。据载,“绍圣间,李孝美作《墨谱法式》,元膺为序。又蔡京翰苑,因赐宴西池,失足落水,几至沉溺,元膺闻之笑曰:‘蔡元长都湿了肚里文章。京闻之怒,卒不得召用。”

 

赞春之词在文学长廊中比比皆是。但如李元膺的《洞仙歌》这样别出机杆,深深道出人生哲理的赞春之词却是不多见的。

在这首词的词序"一年春物,惟梅柳间意味最深。至莺花烂漫时,则春已衰迟,使人无复新意。予作《洞仙歌》,使探春者歌之,无后时之悔。"中,词人就旗帜鲜明表述了创作该词的意图,就是要提醒人们及早探春,不待过时后悔。  

《洞仙歌·雪云散尽》

李元膺 〔宋代〕

雪云散尽,放晓晴池院。杨柳于人便青眼。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

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到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已失春风一半。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  

词的上阕承接小序“一年春物,惟梅柳间意味最深”一句而来,分写柳树与梅花所体现的春色。从“雪云散尽”一句可知时间是冬末春初,作者将整个早春的气象浓缩到一个有池塘的庭院中。早春雪后初晴,一派明朗的景象,此时杨柳已长出细细的新芽,仿佛是在对人欢笑。

“青眼”一词用阮籍典故,表现杨柳对人的“垂青”,既用拟人手法,又很符合此时柳叶的真实形象,可谓贴切工整,情趣盎然。这句描写赋予杨柳以人的感情,也暗喻春天“多情”的特色。  

写完了杨柳,接着写与它相映的梅花。梅花色泽雅淡,体态风流,临寒怒放,历来是文人赞赏的对象。但此时既已是早春,梅花自然要渐渐凋落,“一点梅心”正是写梅花将零落时那种若有若无的哀伤之情,与上阕末句“约略嚬轻笑浅”呼应。杨柳新生时的欢快与梅花凋落前的哀伤,正能很好地“相映远”,这样的春色自然就有无限的深情,怎能不让人喜爱?

下阕以赏春为核心,抒写感受。前三句承上启下,独识春光之微,用韩诗“最是一年春好处”意,收结春景,挽合上阕,引出议论。“小艳疏香”上承柳眼、梅心,“浓芳”下启“百紫千红”。“小艳”与“浓芳”对比,用“最娇软”点明了含有无限意味的初春景色之妙。

 

“到清明”三句描写了清明前后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群芳竞艳的热闹场面。“乱”字写出场面之盛。然而盛极必衰,万紫千红过后意味着落红无数和春的消歇,所以说“已失春风一半”,令人猛醒,从反面衬托了早春景色的美妙。所以,作者在篇末殷情劝告探春的游人,应及早取道探寻早春韶光。更风趣的是作者还抓住探春者心理,进一步告诫他们不要怕料峭的春寒,在春寒中饮酒更有乐趣,当小酌残醉面露微红时,自会觉得全身暖和,使早春韵味更深一层。  

纵观这首词,透过词人传递的早春信息,让我们联想到诸多的人生况味,或是一抹新绿中的强大生命力:或是“一点梅心”中美的感悟:或是“小艳疏香”中的清新淡雅;或是“物壮则老”的思考:或是不如意时的自我慰藉:或是让生命鲜活的自我砺炼;或是努力实现自身价值等等,境界高远,极富情趣、发人深思,明代的李攀龙在《草堂诗余隽》中评说道“梅心映远,一字一珠,春寒醉红自暖,得谷初回趣”。

分享到:
责任编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