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心灵鸡汤
知音并不难觅 难觅的是那个愿意懂你的灵魂

2019-12-06 来源:人生边边

  觥筹交错的宴席上,词人晏殊偶遇一位声遏行云的歌女,随后更被她的身世深深打动,遂提笔为她写下了一首流传至今的《山亭柳》。

  一、比别人漂亮,比别人有才华,还比别人更努力,天呐,你让别人怎么活?

  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

  花柳上,斗尖新。

  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

  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这位家住西秦的歌女,才艺非凡,她深信凭着这一身本领,自己有和别人赌,也有和命运赌的资本。

  有人认为词中的“博艺”,应为“薄艺”,之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前者而非后者,要么是古人信手拈来的通假使然,要么就是流传过程中的抄写失误。

  原因是什么呢?不妨从如下两点来加以分析。

  首先,歌女虽然才惊四座,但是“博艺”这种评价,还是从别人口中出来比较妥帖些,与她自说自话的叙述口吻不太匹配。

  其次,从词中叙述者的身份来看,她毕竟只是一名歌女,在古时只能列入卑下之列,“博艺”这种豪爽自信的说辞,与这样的身份也是不太能吻合的。

  综上所述,“薄”比“博”更合适。

  歌女觉得自己小有薄艺,所以才敢一脚踏入花柳的世界,想着可以凭此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来。

  天赋奇佳又肯踏实用功的歌女,果然不负辛勤,获得了一众看客的叫好又叫座,无数蜀锦缠头纷纷收入囊中,名利双收的她很是欣慰,觉得一切努力都没有白费。

  看到这歌女终成辉煌,我们除了感叹天道公平以外,还必须明白另外一个道理——人和人,真的是不能相比的。

  因为一不小心,其中一个,就会被比成了垃圾。

  所谓自作孽不可活,平白无故,还是不要随便和别人东比西比的好,优秀的人那么多,只要撞上了,下场就是被虐得不要不要的。

  词作中的歌女那么美丽,那么有才华,又那么努力,放到现在,我们准会说此人不红,天理难容。

  可是,这样的人,你那么优秀,让别人怎么活?

  题外话,别人是谁?我们都不认识他,既然如此,他怎么活是他的个人私事,和我们没有任何关系。

  二、没有宴席上的热热闹闹,也就没有了宴席后的人去杯残。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销魂。

  关于此句,通常的解释是这样的:

  数年来,我奔波往返于咸京道上,所挣得的报酬,不过是一些剩酒冷饭,如此光景,想想都令人心也碎了。

  认同此一解释的人摆出的理由是,歌女最辉煌的日子已经成为历史。

  如今的她,年老色衰,再别奢望什么蜀锦缠头,能讨口残杯冷炙已经是主人给她的莫大恩典了。

  这种解释,表面上看来非常合理,然而却不是没有漏洞的。

  那么,漏洞在哪里呢?

  只要想想词作者晏殊的身份,就算他因为被牵连,从宰相的高位上退下来,也不过是他富贵人生中的小小插曲,如此,能和此等人物结交者,无不非富即贵,席间用来助兴的歌女,有多少可能会请来年老色衰之流呢?

  所以,词作中的这句,应该另有深意。

  歌女对词作者晏殊诉说的是,在她往返卖艺的生涯中,纵然听众无数,掌声无数,但是她仍然感到极为落寞,尤其是每每见到宴席尽散,宾客不见一人,留下的只有杯残炙冷的宴席后凄凉光景。

  歌女的落寞,仅仅是因为简单的触景生情,抑或是她想到了自己将来年老色衰被人抛弃的日子,而提前感受到了阵阵寒意?

  为什么她会感受到如此寒到魂魄的消极情绪呢?

  三、遍唱阳春,需要知音见采;尽诉衷肠,需要何人出现。

  衷肠事,托何人。

  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

  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词作的最后,歌女终于自我揭示了她郁闷落寞的答案,原来,是因为她找不到一个可以尽诉衷肠的人。

  那些为她拼命鼓掌的人,那些为她慷慨解囊大送蜀锦缠头的人,他们中间,没有一个人能真正欣赏她阳春白雪,洞悉旋律间抑扬婉转的美妙背后,是她那颗无比寂寞无比需要人认真解读的心。

  知音果然难觅,因为前来观赏她表演的人,都只能称得上“听音”,但没有一个能当得起“知音”的!

  听音者众多,知音者却无一人,这到底是听者的悲哀,还是唱者的悲哀呢?

  那个真正能知她音的人,在哪里?

  有朝一日,你现身的时候,她愿意为你遍唱阳春——

  这所有的歌声,天下惟你能知!

  这所有的歌声,只有你在的时候,唱了,才算真正唱过!

  流淌的,不再是美妙的旋律;回旋的,也不再是响遏行云的歌声。

  一声声,一句句,声声句句,那都是歌女无处可诉的衷肠。

  结语

  歌女才艺傍身,天资聪颖又吃得了苦中苦,所以她的成功一点也不令人意外。

  真正让人意外的是,在成功的光芒中,她并没有真正感到心满意足。

  因为,虽然唱了那么多歌,也有那么多人听过她唱歌,但是于她而言,却觉得并没有人真正听懂了她。

  众多为她叫好的人,不过是欣赏到了她才艺的皮毛,而附着在这皮毛下她深刻而孤单的灵魂,却一直无人在意。

  知音,果然如此难觅,非要人天涯尽处无可寻吗?

  不,知音并不难觅,难觅的,是那个愿意懂你的人。

  那个愿意懂你的灵魂。

  那个愿意懂你灵魂的灵魂。

  很多人,很多很多的人,他们只愿走进你的皮毛,至于皮毛后的灵魂,他们太忙,太赶,根本没有时间看上一眼。

  没有在意,何来的愿意?

  没有愿意,又何来的知音呢?

分享到:
责任编辑:佳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