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发出的亮光使伤感的送别诗黯然失色

2022-09-29 来源:腾讯文化

王勃(649年—676年),汉族,字子安,唐代诗人。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少时即显露才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共称“初唐四杰”。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因事获罪。上元三年(676年),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他擅长五律和五绝,反对绮靡文风,提倡表现浓郁的情感与壮大的气势。文以《滕王阁序》最著名。

这首诗作于长安,当在唐高宗总章二年(669),王勃因写《斗鸡赋》被唐高宗逐出沛王府,客游蜀中前。当时王勃在长安任职,友人杜少府从长安外放到蜀州做县尉,王勃写此诗送别。

 

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代)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诗借抒发离情别绪,歌颂了朋友间真挚的感情,表达了诗人豁达胸襟及对友情的坚贞信念,体现出诗人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

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开门见山,点明题目。上句说长安城地处三秦中枢,点出送别之地;下句接着点出杜少府将要去的地点:风烟迷茫的蜀川五津。虽然是送别,但开首并不提离别,只是刻画出这两个地方的形势和风貌,将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写于一张画面之上,突出了“展望”之意。站在繁华的京城,举目千里,风尘茫茫。城郭宫殿巍峨壮丽的京城与诗人想象友人要去之地风烟迷茫的景象相互对照,面对此景,能不依依?透露出诗人的惜别深情和对友人艰辛旅途的担心,送别的情意已在这两句诗中了。  

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惜别之感,并点出了自己是“客中送客”,彼此境遇相同、情感相通。同是仕宦漂流在外的人,离乡背井,已有一些愁绪,彼此又在漂流中话别,客中送客,既离乡又别友,更增加了一层愁绪。这种真切的感情表露,显得韵味深沉,感到变化自然。

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对朋友进行宽慰,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情怀。诗人从眼前的离别情景入笔,以积极乐观的情绪宽慰友人,也蕴含着启迪人心的哲理:诚挚的友情可以超越时空,缩短地域距离,永远抚慰温暖人们的心。也就是说远别分不开真正的知己,只要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邻一般,一秦、一蜀又算得了什么呢?这流传千古的名句,概括出古往今来人们共同普遍的感受,用诗歌的凝炼表达出哲理的深微,揭示了只要心志相通,友谊就不会受到地域的阻隔的道理。诗人高尚的志趣远远超出一般人的常情,胸怀之广阔真可囊括世界。这两句名句发出的亮光使一些伤感的送别诗黯然失色,所以尽管一千多年过去了,它仍然没有丧失活力,至今广为流传。  

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直抒情怀,从正面进行劝勉,又回到当时的送别上来了,深化诗意。诗人劝慰即将分手的朋友,在这离别的岔路口,千万不要像一般的小儿女那样,哭哭啼啼,泪流沾巾。这既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对自己情怀的吐露。诗人并不是没有离别的愁绪,而是压抑着这种愁绪。有志之士、怀抱着远大的志向,暂时的离别又算得了什么呢?不仅表现了诗人洒脱超然的心情、深沉而不悲戚,而且表现出诗人豁达的胸襟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诗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那种极高峻处,落入舒缓的波谷而终止。  

全诗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一扫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和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分享到:
责任编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