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古文诗词常用的典故:虢灭虞亡

2022-08-22 来源:腾讯文化

【典源】《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弗听,许晋使。”后,晋灭虢,再灭虞。

“唇亡齿寒”本是一句古语,先秦典籍中多有。如《墨子·非攻中》:“古者有语:唇亡则齿寒。”《左传·哀公八年》:“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亦作“唇竭齿寒”。见《庄子·肱箧》、《吕氏春秋·权勋》等。后人言“唇亡齿寒”一类,多谓用虞虢事。

【释义】虢国与虞国相互为表里,虢国灭亡,虞国亦随之灭亡。后遂用“虢灭虞亡、虞虢相依、唇亡齿寒、唇竭齿寒、齿寒,唇齿相依、辅车相依、唇齿、辅车、辅车唇齿”等比喻相邻两国或相互依存的事物安危与共,利害相关。

【虢灭虞亡】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夫虢灭虞亡,韩并魏徙,此皆前鉴之验、后事之师也。”

【虞虢相依】周昙《咏史诗·春秋战国门·宫之奇》:“虞虢相依自保安,谋臣吞度不为难。”

【唇亡齿寒】《三国志·吴志·华覆传》:“蜀为西藩,土地险固,加承先主统御之求,谓其守御足以长久,不图一朝,奄至倾覆,唇亡齿寒,古人所惧。”

 

【唇竭齿寒】《淮南子·说林训》:“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塞,唇竭而齿寒。”

【齿寒】周昙《咏史诗·春秋战国门·宫之奇》:“贪怜璧马迷香饵,肯信之奇谕齿寒。”

【唇齿相依】《三国志·魏志·鲍勋传》:“王师屡征而未有所克者,盖以吴、蜀唇齿相依,凭阻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

【辅车相依】鲁迅《二心集·〈艺术论〉译本序》:“他们这时的辅车相依的形态,所编辑发行的报章,是lskra(《火花》)。”

【唇齿】杜甫《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战连唇齿国,军急羽毛书。”张孝祥《从张钦夫觅纸》诗:“比邻寒亡忌唇齿,君但勤渠送川纸。”

【辅车】刘筠《受诏修书述怀感事三十韵》:“处末加骈拇,于中或辅车。”黄遵宪《陆军官学校开校礼成》诗:“同在亚细亚,昔邻封辑。譬若辅车依,譬若掎角立。”

【辅车唇齿】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外失辅车唇齿之援,内有毛羽零落之渐。”

【释义】晋国以向虞国借路的名义,出师攻打虢国,虞国国君没有察觉到晋国的阴谋,结果造成亡国的下场。后遂用“假途灭虢”比喻别有所图。

【假途灭虢】洪楝园《后南柯》第一出:“堪忧,他假途灭虢,狡谋自有。”

分享到:
责任编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