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李贺很冷门的一首送别诗 构思精巧更显得别开生面

2022-01-01 来源:腾讯文化

古代才子因为仕途困顿,生计艰难,不得不经常四处奔波。所以送别诗就是一种很常见的题材,诗人们运用各种技巧,融合许多素材,只为区别浩然烟海的同类诗篇。

李贺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中唐诗人,大文豪韩愈对他评价极高,晚唐诗人李商隐也从李长吉的作品中,得到过很多启迪。可是天妒英才,诗人27岁就离开人世,令人倍感痛心。下面分享李贺很冷门的一首送别诗,构思精巧,更显得别开生面。

勉爱行

唐代:李贺

洛郊无俎豆,弊厩惭老马。

小雁过炉峰,影落楚水下。

长船倚云泊,石镜秋凉夜。

岂解有乡情,弄月聊呜哑。

元和八年,李贺因病辞官,对原先本已生机窘迫的李家,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不仅加速了家庭的经济危机,更主要的是,在家中搅起了骚屑无望的漩涡。

李贺痊愈后,再次启程至洛阳,寻找出路。时隔不久,他的弟弟离开故乡,前往庐山一带。弟弟取道洛阳,特地来告别李贺。分手在即,诗人在郊野相送,并即兴赋诗相赠。

按照古人常规,送行应当设宴饯别,然而诗歌开头,却明言“洛郊无俎豆”。俎豆是古代祭祀和宴会时,盛装食品的器皿,这里引申为饯行的菜肴。

这不是因为兄长的吝啬,而实在是他的家境贫寒。诗人不仅自己瘦弱不堪,还乘着瘦骨嶙峋的老马。“弊厩、老马”,就道出了个中原因,可谓家徒四壁、穷困潦倒。作者缀一“惭”字,又益见诗人对小弟的愧情。

或许是当前的情境过于凄凉,长吉转而设想弟弟的行程。因其去往庐山,故连缀香炉峰、楚水、石镜等山水佳处,以为终极目的地。

穿越其间的,则是一只初涉江湖的“小雁”。弟弟初出茅庐、毫无经验,诗人将其比作雏雁,非常形象。

作者想象对方缘楚水、乘长船,依云以泊;过炉峰、寻石镜,又值秋夜之凉,颇富意境。“小雁”的飞过,更是平添了一份动态之美。

秋意深浓,路途遥远,才子颇感惆怅。他一定在心中责怪自己无能,不仅无法为家人谋幸福,反而连累他们漂泊无依,其内心的愧疚之情,不言而喻。

写到这里,读者已经感受到作者的非凡文笔,但诗人并未搁笔,后两句索性直接煽情。“岂解有乡情”,这一句看似唐突,然而它与末句的“弄月聊呜哑”相联,人们立刻就发现了诗人的巧思妙想。

作者深情地说,值此情境,怎么可能不引起思乡的情绪。但又无处倾诉,只能对月悲啼。南宋刘辰翁曾这样评点末两句:只是一只雁,却一语中的。这样的评价可谓深得长吉诗心,作者以雁拟人,将兄长的嘱咐,化作形象之语,从而使这首送行诗别开生面。

李贺的这首送别诗情感深沉,构思精巧。作者把自己比作老马,又用“小雁”比喻初涉江湖的弟弟,并遥想沿途的各种风景,生动形象,更感人至深。

手足情深,尽显诗行;艰难处境,溢于言表。设想如果李贺这匹千里马,如果得遇伯乐,必然可以尽情驰骋;华夏的诗坛会增添一朵更加璀璨的奇葩,读者们也能欣赏到更多的上乘之作。

分享到:
责任编辑:佳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