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原创】最强盛王朝的大秦军队何以成为军中神话

作者:布哲 · 2017-09-22 来源:凯风网

  核心提示:春秋战国时期,六国称秦人皆有虎狼之心,说其军队是虎狼之师。荀子就曾说过:“齐之技击不可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遇秦之锐士……遇之者,若焦熬投石焉。”便昭示了秦国军队的勇猛和精锐。在统一战场上,秦军勇猛无比,六国军队一遇秦军,便被打得落花流水,“伏尸百万,流血漂卤”, 究其实质,有其多方面的原因可寻。

  一、虎狼之师——千锤百炼出精兵

  1、普遍征兵制,兵种齐全

  在冷兵器时代,士兵的多寡无疑是决定战争走势的重要因素。秦军实行普遍征兵制,秦国的军队数量在战国时期位居各国之首。“带甲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虎挚之士,跿跔科头,贯颐奋戟者,至不可胜计也”(《战国策·韩一》)。

  普遍兵役制下,农民服兵役的年龄一般为15至65岁,但在遇到特别紧急的军情时,则可能打破此限,连15岁以下的少年也要被征发。

  秦军是七国争霸是最强的军队,秦军兵种齐全,战斗素养极高,而且在作战中各兵种协同作战,相得益彰。在秦军的各兵种涵盖了步兵(弩兵、轻甲步兵等)、骑兵、车兵、舟兵。

  2、妇女也要去参军

  在普遍兵役制下下,不仅男子要从军入伍,适龄妇女也要登入军籍、编入行伍,“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商君书·境内》)。

  战国时期的女兵主要参与后勤辎重粮秣的运送和城池防守,但也不乏妇女入伍参战的事例。公元前248年燕将乐毅率军伐齐,连克七十余城,齐将田单孤守即墨时,曾把自己的“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并使“老弱女子乘城”(《史记·田单列传》)。田单是即墨最高军事统帅,他的妻妾尚要编入行伍,更何论一般平民家庭的妇女了。

虎狼之师

  3、训练有素,战斗实力强

  秦军的训练具体而严格,《尉缭子·勒卒令》曰:“金、鼓、铃、旗,四者各有法。鼓之则进,重鼓则击。金之则止,重金则退。铃,传令也。旗,麾之左则左,麾之右则右。……鼓失次者有诛。喧哗者有诛,不听金、鼓、铃、旗而动者有诛。”

  秦俑的成功发掘,为秦国重视队列与阵法训练提供了最好的标本。秦俑中的士卒俑或重装或轻装,都严守岗位,队列虽有密有疏,但个个都有固定的位置。秦俑凡持同类兵器者,必然同一个手势,兵器种类、携带部位、姿势表情整齐划一,如无严格地训练,是很难达到这种严整状态的。

  秦国重视士卒的技击训练。强化技击训练是为了增强将士的体质,提高部队的战斗技能。基于这样的认识,秦军队重进行了手搏、角抵、射技、驭术、剑术等方面的训练。在严格挑选和认真训练的基础上,选拔出一批“选练之士”,组成精锐部队,这部分人在秦国被称为“锐士”。

  秦国的步兵在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张仪估计“秦带甲百余万”,苏秦也说秦“战车万乘,奋击百万”。由于秦人的祖先是为周天子御马,因此,秦军具有优良的马源,马匹极其优良,秦人善骑射,骑兵实力不容小觑。长平之战中,秦国骑兵与步兵协同作战,为战争的胜利建立奇勋。

  二、血色青铜——刀剑弓弩齐上阵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一次著名的谋杀事件:刺客荆轲手持匕首,绕柱奔逃的秦始皇企图拔剑还击,三次拔剑而剑竟然拔不出。司马迁解释说,秦始皇的配剑太长了,所以不能及时拔出来。

  1974年,考古人员在兵马俑坑中发现了一把长度超过了91厘米的青铜剑。那么,秦人用什么方法让长剑不易折断呢?在青铜时代,铸剑的关键在于冶炼时铜和锡的比例,锡少了,剑太软;锡多了,剑硬但容易折断。而秦剑铜锡配比合理,所以秦剑受力加强,弹性也加强。

  秦军的弩机通过一套灵巧的机械传递,让勾牙在放箭瞬间突然下沉,扣动扳机变得异常轻巧。而且在这些秦弩上加装有望山,这可能是最古老的瞄准装置。

秦朝的远程武器:劲弩

  在兵马俑坑,出土最多的青铜兵器是箭头,而这些箭几乎都是三棱形的。三棱箭头拥有三个锋利的棱角,在击中目标的瞬间,棱的锋刃处就会形成切割力,箭头就能够穿透铠甲,直达人体。而且检测结果发现:秦的箭头的三个弧面几乎完全相同,这是一种接近完美的流线型箭头。这种箭头的轮廓线跟子弹的外形相差无几,而子弹样的外形可以降低飞行过程中的空气阻力,秦人凭经验了解了现代空气动力学的规律。这种古老的箭头是早期飞行器的范本,它和今天的子弹一脉相承。箭头的三个棱面的棱长几乎等长,最小误差只有0。02毫米。从这些地方也可以看出秦军的兵器生产已经具有了统一的技术标准。

  秦国的军工管理制度分为四级,从相邦、工师、丞到一个个工匠,层层负责,有质量问题都可以通过兵器上刻的名字查到责任人。当世界上大部分地方仍被荒蛮和蒙昧包围时,秦人就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智慧,创造出了那个时代最强大的兵器制造业。

  三、与子同仇——点燃男儿热血志

  战斗精神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法制的激励和规约是强化战斗精神的有效途径。春秋时期,秦国实行的军功爵制,有效地激发了秦军的战斗精神。

  而且,秦人在尚未立国、还处在氏族社会时期,就在常年与其它氏族与游牧民族的生存竞争中,形成了好战尚武、剽悍善斗的传统。朱熹曾评论说,秦之俗,大抵尚气概、先勇力,忘死轻生。

  《商君书·境内》说:“能得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一除庶子一人,乃得人兵官之吏。”《韩非子·定法》也指出:“商君之法曰:`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由此可见,秦国对斩首士卒除了优渥的物质赏赐之外,更有政治上的优待,这无疑对民众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也更容易激发人的战斗激情,对秦军战斗力的提升居功至伟。秦国的军功爵制不只强调斩敌首的数量,更关注己方的伤亡情况和战争的胜负结果。这就要求秦兵在尽力杀敌的同时,更加强调队伍内部士兵之间的协作,对提升秦军的战斗力无疑是巨大推动。

尚武好战

 有奖必有罚,在军队管理上,秦国实行什伍连坐法。军队编为伍、什、属、闾各级,在这些组织中,有一人“干令犯禁”,其他人必须揭发,否则整个伍、什、属、闾一律惩处。这一法令使军中“父不得以私其子,兄不得以私其弟”,起到了“什伍相结,上下相联,无有不得之奸,无有不揭之罪”(《尉缭子·伍制令》)的作用。刑罚还保证了所有将士都绝对服从命令,听从长官的指挥,使秦军真正成为一支令行禁止、军纪严明的强大军队。

  四、举国之战——众志成城赢天下

  在战争中,有这样的说法: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庞大的战争对秦国的后勤供给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首先是要解决军粮运输问题,主要是水运和陆运,在水运方面,主要是利用河流运输,陆运方面,通过牛车,马车来运输,而且在当时秦车的寄驾方式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寄驾方式,通过把绳索寄在牲畜的胸肌以及肩胛上,方便了牲畜拉车,从而可以运输更多的粮食,强大的运输能力保障了秦军的前线粮食供应。

  水路槽运也是秦供应军队武器、粮草的重要途径与方式。《汉书·张良对溥运描述说:“夫关中,左毅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诸侯安定,河、渭酒轮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汉初去秦不远,故张良之语实是刘秦河、渭槽钦朗总结。事实上,战国时期乃至以前以后的一段时期,渭河、黄河泥沙沉淀不多,河道深广,以船运粮极为方便。秦人对此早有经验。秦穆公时,晋饥乞乘于秦,秦“以船嘈车转,自雍相望至绛。”⑧秦的运输能力在春秋时便已相当地强。至战国中期后,随着秦夺取被函天险、拔取宜阳等重镇,黄河运输水路遂被打通,在河渭水军的支援下,粮袜顺流而下,足以供给秦军。《史记·苏秦列传》便谓:“秦正告魏日: ‘……乘夏水,浮轻舟,……陆玫则击河内,水攻则灭大梁。”说明河、渭的消较、作战都不成问题。而钧南方,左更有一支庞大的拥右“大舶船万艘”、一次可载粟“六百万石,、运兵数一1万的巴蜀水军。它完全可以保障秦军在南方作战时的给养。

  因而,秦军攻到哪里,粮草给养就送到哪里,使得秦军兵精粮足,而无给养反乏之忧,为秦军的作战胜利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其次,要运输粮食,就必须有大量的粮食贮备,而秦军每次作战动辄就是几十万大军,所以对粮食的需求量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所以,粮食就成为了秦国必须解决的问题。

  公元前356年,秦国实行商鞅变法,开始实行耕战这一基本国策,所以,在秦人的生活中,除了打仗,就是耕田。商鞅变法后以严格的律法保障农业生产,“种稻麻亩用二斗大半”,对每亩种多少种子都有严格的规定(长期经验所得),同时,将土地化为不同的等级,对土地施肥也成为常态,铁犁牛耕的出现,也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在当时耕牛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因此,秦国在律法上有着严格的规定,如果十头牛中有三头以上的牛死亡,那么当地的县令、县丞有罪,应当受到惩罚,饲养十头母牛,如果六头母牛不下小牛,同样,饲养牛的人和县令县丞都应当受到惩罚。由于这种先进的管理方式,秦朝的农业高度发达。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生产粮食需要足够大的土地,但是秦国的土地所产的粮食远远不能满足秦军的需求,因此,对外扩张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公元前306年,在秦国的朝堂发生了一次激烈的辩论,辩论的双方是张仪和司马错,而辩论的焦点是到底是攻打韩国还是攻打巴蜀?最终秦王决定攻打巴蜀,这也被最终证明是一个多么英明的决定。但是,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由于岷江具有极强的不稳定性,旱涝频发,粮食产量及其不稳定,公元前256年,秦昭王派遣李冰担任蜀郡太守,李冰与其子修建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至此成都平原出现了“食无荒年”的现象,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天府之国。

  而且郑国渠的修建,大大改变了关中的农业生产面貌,用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就是用含泥沙量较大的泾水进行灌溉,增加土质肥力,农业,迅速发达起来,雨量稀少,土地贫瘠的关中,变得富庶甲天下。至此,秦朝拥有了巴蜀、汉中、关中三大粮仓。

  秦朝能成为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之一,能灭六国、结束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是因为秦军是一支真正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强军。而兵役制度、兵器、粮草供给、强大的战斗精神和尚武精神等共同造就了大秦铁骑气势恢宏、战无不胜的军中神话。

  版权声明:本文系凯风网独家稿件,欢迎广大媒体转载,请点击此处按要求转载。 

分享到:
责任编辑:江小七 青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