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类型文学被小视是主流文学界无法回避的尴尬

作者:丰言 · 2015-09-05 来源:新民晚报

  “刘慈欣写了《三体》”“《三体》获得了雨果奖”,以上两句话和网络文学没有任何关联。不过再加两句话,“《三体》是科幻小说”“雨果奖是科幻小说奖”——科幻文学作为发轫于欧洲,成熟于美国,名家辈出,拥有上百年发展历史的类型文学——网文借此倒能说上几句话。

  当今国内类型文学的大繁荣,网络文学行业功不可没。

  所以自刘慈欣捧回雨果奖后,有关网络文学与类型小说的话题又被无数人提起。中国本土科幻小说既然得到了世界承认,那“网络文学里的科幻小说包括其他类型小说,是不是也能早晚得个大奖回来”。

  “网络文学得奖”问题其实由来已久。比如在百度上键入“网络文学”与“茅盾文学奖”两个关键词,立刻就能得到十几万条搜索结果。只不过网络文学想在评选标准注重现实主义传统的茅奖上有所斩获,根本就是南辕北辙的努力。

  以前之所以会有那么点遐想,大概是因为第七届茅盾奖得主之一,是主流意识形态类型小说《暗算》的缘故。然而这并没有什么用,今年新鲜出炉的茅奖甚至还包括一本基于网络文学创作方式写成的《繁花》。但有评论家、作家或者读者问《繁花》是网络文学作品吗?

  因此,把枪头转向类型文学奖,倒不失为一条出路。只可惜中国本土的类型文学奖项向来稀缺,最近两年偶有民间类型文学奖出现,却也是“大猫小猫两三只”。主流文学界对类型文学长期不待见,才是类型文学窘迫现状的根源所在。如科幻小说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被定位”为科普以及儿童读物。国内科幻文学杂志,更是只留一本《科幻世界》苦撑局面。

  再如武侠文学,这可是能上溯到汉唐文学脉络的中国特有类型小说。当初也是做了足足二三十年的大毒草,被文学界学术界教育界联手批了又批禁了又禁。如果不是金庸大师名望日隆,大众对精神娱乐生活的要求日益高涨,也不知何时才有出头之日。

  说一千道一万,类型文学被小视,这是主流文学界无法回避的尴尬。想那刘慈欣扎根科幻写作二十余年,《三体》横空出世前,有几位读者知道他的大名呢?至于那“雨果奖”,不是资深科幻迷,恐怕在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之前,听都没听说过吧?

  网络文学作为类型文学的大本营,现在有作家,有作品,唯独还缺重量级的奖项。“作家、作品、奖项”——这就是盘绕在网络文学头上的“三体问题”。

  创立真正意义上的重量级官方类型文学奖,已经是个可以放进议事日程的议题。不然哪天网路文学作品忽然荣获某个国外大奖,我们的主流文学界可又要面对“墙内开花墙外香”的遗珠之恨了。

   更多精彩:《凯风智见:两大“影帝”飚戏成就清代满蒙联盟

分享到:
责任编辑:风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