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原创】爱连湾 看白鹭掠影、灯塔引航

作者:文:肖蕾 摄影:沈道远 · 2015-11-11 来源:凯风山东

爱莲湾全貌

  位于荣成寻山街道东部的爱连湾,是我市著名的海水养殖区,辖区所产海带被列为“山东三珍”。爱连湾的景色,也如它的名字一样美丽,沿岸分布有马他角、我岛角、海猫子头等岬角,以及马他角灯塔、青鱼滩灯塔。

  本名爱伦湾 明朝即为重要海口

  很少有人知道,爱连湾并非它本来的名字。

  8月22日,我在爱连湾附近走访时,73岁的俚岛镇南我岛村村民刘元才说,爱连湾本名爱伦湾,这里很早就是渔船避风的天然良港,“爱伦是什么意思我也说不清,老辈一直这么叫,最近十几年才改成现名。”

  而据《荣成市志》,爱连湾北起马他角,南至海猫子头,呈半圆形,面积11平方公里,海岸线长8公里。爱连湾被我岛角分为东湾和西湾,东湾可避偏北风,但避风条件不如西湾;西湾可避偏西与偏北风。

  “我岛角、南我岛等名字也是后来改的,‘我’本应是‘倭’”刘元才说,明朝时倭寇常骚扰附近,这里因此被称为倭岛。

  而关于倭岛之名,清雍正《山东通志•海疆志》亦有记载:“自龙口崖开船……过养鱼池,向正南午字约八十里过倭岛。”

  爱连湾在明清时期即是威海地区重要海口。不过,当时还没有爱连湾和爱伦湾这两个名字,附近海域称之为青鱼滩。

  明人程开祜所辑《筹辽硕画》收录了万历四十六年(1618)至泰昌元年(1620)三年间有关辽东问题的奏疏。有一份是山东巡按陈王庭上奏的,内中提及:查登州海口,如栾家口、刘家汪、青鱼滩、龙门港、花鸽湾;海中岛屿如崆峒、长山、鼉矶、沙门、成山嘴、玄真岛、羊角盘、青棘岛,不下五十八处。

  马他角的具体位置,在上期走访的瓦屋石村南1公里。《威海地名志》称该岬角因是“成山头以南海域中唯一与(荣成湾)马山头南北隔海相望的一个突出岬角,故名马他角。又以岬角位于瓦屋石村南,俗称瓦屋石嘴。南北走向,向南延伸入海约0.3公里。”

  位于爱连湾最南处的海猫子头是一块礁石。据当地村民介绍,海猫子头得名因礁石形似海鸥,而海鸥在荣成又俗称海猫子,这才有了海猫子头之名。海猫子头海拔10几米,附近多礁石。

海猫子头

  海猫子头南1公里的海中,还有一个名为兔子石的小岛,岸线长约0.1公里。岛上地形陡峭,无土壤和植被覆盖。“越远的地方看兔子石,它就越像一只浮在海面的兔子。我们从海上捕鱼归来,朝岸边望去,这只‘兔子’特别明显。”附近居住的寻山街道的青鱼滩村村民腾建国说。

  海湾多美景 车道河入海口白鹭飞

  2012年初,山东省旅游局等部门联合推出“山东三珍”,以提高山东特产在全国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这三珍分别是阿胶、海带、胶东参。

  爱连湾海域所产海带即是“山东三珍”主推品牌。

渔民加工海带

  我走访发现,爱连湾是我市著名的海水养殖区,沿岸驻有多家渔业公司,有生态示范海湾之称。

  由于渔业捕捞和水产养殖业发达,爱连湾海域有两处灯塔,一处位于马他角,一处位于青鱼滩村。

  据《荣成市志》,马他角灯塔为1990年4月修建,为混凝土结构白圆柱塔。塔高7米,标高17.8米,能见度不良时还可以使用雾笛发声。

  青鱼滩灯塔建造时间更早,早在1963年该灯塔就建设完毕,并起到为过往船舶导航的作用。20年后,青鱼滩灯塔重建。塔高约11米,为石砌圆柱形结构,塔外墙刷白色涂料。由于建设时间早,2012年底,青鱼滩灯塔还被公布为荣成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青鱼滩灯塔

  爱连湾附近海域有两个地名很有趣,一是上文提到的青鱼滩,二是爱连湾西侧的寻山街道嘉鱼旺村。当地村民告诉我,青鱼滩得名因“此地曾盛产青鱼(黄海鲱),鱼多到自己跑到沙滩上。”嘉鱼旺得名,则因村处海滨盛产嘉吉鱼(真鲷)。

  当地流传这样一则传奇的故事,传说在数百年前,青鱼游进爱连湾岸边,南岸的一老妇人用竹篮将青鱼一篮篮捞起,倒进其临海院墙内,不长的时间竟然堆满院子一大堆。

  李玉尚所写,发表在鲁东大学学报上的《海湾环境变迁与黄海鲱中心产卵场内部的变动》一文,对青鱼滩曾出现的大量青鱼进行考证,他提出:“明代爱连湾海陆变迁剧烈,海湾变浅,海岸线后退,海岛并陆,河口滨海地带形成滩地,麻柳广泛生长,这种海湾环境越来越有利于中心产卵场的形成。”

  然而,如今两村已经很长时间看不到青鱼和嘉吉鱼。当地村民表示,这可能与后期海洋环境变化,以及过度捕捞有关。

  李玉尚还指出,爱连湾的海陆变迁与车道河流域山洪暴发,带来的大量泥沙输入海湾,有重要原因。

  车道河发源于北伟德山主峰老阎坟,流向西北至东南,然后向南注入爱连湾,是荣成第三大河流。近几年来,荣成市对车道河入海口附近河段进行综合整治,对车道河进行了清淤,新建了橡胶坝和拦河坝等。如今的车道河水清澈,两岸全是树木和绿草,并引来有环保鸟之称的白鹭。我走访中看到,白鹭的数量达数百只之多,其翩翩起舞之美,丝毫不亚于大天鹅的美丽。

车道河内白鹭起舞

  明海防重地 六百年后遗址仍可寻

  荣成沿海多海防设施,此前几期我们就分别介绍过项家寨、琵琶寨、崮山烟墩等。明时即为重要海口的爱连湾,海防设施更是有着不少。据不完全统计,在其周围分布着寻山所、罗山寨和南我岛烟墩等,皆有或多或少的遗迹可寻。

  寻山所位于寻山街道寻山所村,设于明成化年间。所城为砖城。据《荣成市志》,所城筑在一个高岗上,地势西北高隆,东南低下,北门里为最高点。城垣略呈正方形,其南北二垣各长375米, 东西二垣各为400米,周长1550米。

  寻山所村民刘洪国回忆,寻山所城墙由大块石头做基石,内填夯土,并用标准大小的青砖砌成。“寻山所的城墙高和宽都有近7米,相当于4个人的身高,站在城墙上,远处大海近在眼前。”他说。

  如今,寻山所故城尚保留南垣一段250米。

  因为地理位置险要,寻山所常常成为倭寇袭击的焦点。刘洪国至今记得1941年阴历6月28日(阳历7月22日)那次日军扫荡行为,“村里的房子几乎被焚烧殆尽,另外还有许多村民惨遭杀害,可谓丧尽天良。”

  罗山军寨位于寻山街道罗山寨村。罗山军寨呈正方形,边长250米。如今军寨城墙四周都有保存,只是城墙中的青砖被拆除。由于保存相对完好,罗山军寨是威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罗山军寨遗址

  南我岛烟墩位于南我岛村东南1.5公里处,为一底径10米、高约7米的圆形土墩,附近地形为北端接陆,东、南、西三面靠海的小半岛,从墩上可以俯视整个爱连湾一带海域。这处烟墩同样是明代为防倭寇侵袭而建立。

分享到:
责任编辑:皓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