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刘禹锡的这首诗 表面明白如话 实际却韵味无穷

2021-03-24 来源:腾讯网文化

通俗易懂,是诗歌语言风格中的一种,即讲究语言明白如话。但并不是说它就浅而无味。相反,它不仅浅中有深,还平中有奇。如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两句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就以直出肺腑的思乡怀亲之情,给人一种韵味无穷之美。

再如本文向大家分享的《乌衣巷》,亦属于此类诗歌的名篇佳作。《乌衣巷》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之手,是刘禹锡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在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径金陵(今南京)时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它可以看成是刘禹锡在金陵的一篇游记。

不过与寻常人不同的是,在刘禹锡的游记中,虽然他也有写乌衣巷附近的各种景象,但是刘禹锡却“志不在此”,而是通过对乌衣巷附近野草、夕阳的古今变化,去抚今吊古,感叹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这便是《乌衣巷》韵味无穷的地方,亦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地方。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首先,诗的开篇“朱雀桥边野草花”,刘禹锡便直出肺腑,以明白如话的语言,告诉了我们当时的朱雀桥边长满了野草和野花。从“野草花”来看,刘禹锡到金陵的时间是在春天。一般来说,春天的花草给人的印象都是美好的。而刘禹锡这里用了一个“野”字,便说明了此种景象的非同寻常。

据记载,东晋时的朱雀桥就是一个城中心所在。它旁边的乌衣巷里,更是住着开国元勋王导,以及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两大家族。如此一来,这句“朱雀桥边野草花”,包括次句“乌衣巷口夕阳斜”,给人的印象就不是寻常春日里的美好和风光,反而有了一种荒凉、衰败的历史感蕴含其中。

然后,诗的三四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虽然写的是当时唐代的燕子,但是刘禹锡却将它写成了是东晋时的燕子飞入了唐代的百姓家。很显然,刘禹锡这样写就是直接告诉了世人要往古今对比上去联想。也就是说,刘禹锡赋予了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

那么刘禹锡写这首诗,它究竟想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呢?众所周知,刘禹锡人生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贬谪的路上,就如同刘禹锡自己在另一首诗中所写的“二十三年弃置身”一样,这也就意味着刘禹锡始终壮志难酬。而这里便是体现了刘禹锡对待政治的豁达之处。

即旧时再繁华的地方,再辉煌的家族,在时间的流逝下,都如过眼烟云,终会成为历史的陈迹。时代一直在发展,社会也一直在变化,繁华鼎盛的大唐也终将走向衰亡。由此可见,刘禹锡在这首诗中通过野草、夕阳的描写,再以燕子作为盛衰兴亡的见证,便巧妙的把历史和现实联系了起来。可见它表面明白如话,实际却韵味无穷,发人深思。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