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上下阕矛盾的一首宋词 为什么能够流传千古

2021-02-20 来源:木槿读书 企鹅号

要说文人生活在宋朝,是一件幸事。在皇帝当中,宋朝的皇帝最有文人气质。“重文轻武”是宋朝的一个基本国策,同时宋朝的经济也达到繁荣的状态,在这样的环境中,文人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因此他们也更有闲情逸致来舞文弄墨,喜悦和安定是一大部分的常态。像宋祁的玉楼春就是传达这样时代特性的作品。

宋祁其人

宋祁是北宋文学家,和欧阳修一样是晏殊的学生,宋祁幼年清贫,青年时期和哥哥一起参加科举考试,双双中了进士,人称“二宋”又称“双状元”。

从中进士后,宋祁就在仕途宦海中,沉沉浮浮三十余年。和他的老师晏殊一样,他也是一个乐于享受生活的人,两个人整天吟诗作赋,非常投缘。

宋祁在这个期间也写了大量记录日常生活的词作,1049年,宋祁和欧阳修一起编纂新唐书,他的仕途之路,又到一个新的高度,升任工部尚书,在此期间,他创作了《玉楼春》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诗词赏析

上阕写景,明媚欢快

这首词的上阕是写的春景图,时间是早春,地点是东城。总体的感觉是风光好。在上阙中我们看到的是,春光明媚,湛蓝的湖面,袅袅的微风,伴着绉纱般的波纹。人们悠闲自在地在湖里泛舟,两岸的杨柳在春天如烟雾般弥漫。清晨的空气还是有些寒冷,但是这丝丝微寒挡不住热闹的春意。

上阙给人的感觉非常美好,充满着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尤其是红杏在枝头,春意竟然闹起来了。从色彩上来说有绿柳,有红杏,红绿映衬明朗清新。

下阕抒情,及时行乐

“浮生长恨欢娱少”,这一句颇有点李后主的风格,人生在世,艰难困苦一言难尽,欢娱很少。人生漂浮,人生如梦,匆匆就会过去,因此应该及时行乐。古人说“千金难买美人一笑”,这里劝说人们为了美好的事物要一掷千金,也在所不惜。

为了让这欢乐的时光留住,词人举杯劝说夕阳,多停留一点时间,再向花丛中多照一会儿吧。

看整个下阕所表现的就是人生如流水一样匆匆而逝,所有的美好都如白驹过隙。只要稍微一疏忽转瞬即逝。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要及时追逐欢乐。

这里的斜阳,也可以理解成一个人的晚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里本身就有伤感。

上下阕的矛盾

我们都知道,词的结构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情的产生是由景来触发的,所谓触景生情。正因为这样,才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自己伤感的时候,花也陪着自己流泪,离愁别恨的时候,小鸟的鸣叫都让人感觉心惊肉跳。情和景是相对应的。

而这里的情是伤感的,景却是明媚的。主观的感情和客观的景物是相反的,是矛盾的。

只能说,一个人的作品总是受思想意识和生活情趣制约的,有的人看到旖旎的春光,会心旷神怡。但是宋祁这里想的却是浮生若梦及时行乐。这和他个人经历有关,他虽然在官海中三十年,走得并不顺利,三起三落,也许让他形成了这样的情感体验。

“红杏枝头春意闹”成千古名句

尽管从审美的角度来说,上下阕矛盾不相称,但是并不妨碍其中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流传千古。

这里的闹,不仅写出了红杏的多,而且它们还互相嬉戏打闹,这就是所谓的如临其境吧。通过视觉的感受诉诸于听觉,达到有色又有声的效果。尽管上下阕矛盾,但是因为这一个“闹”字“卓绝千古”,王国维更是评价为“一个闹字,境界全出”,宋祁也因为这句被人称为“红杏尚书”。

总结:《玉楼春》的句子,跳出了词的长短句,全词都是七个字,既不讲究对仗,也没有上下阕的情景交融,更没有叙事,但是全词收放自如,井井有条,将对人生的留恋,对美好人生易逝的惋惜刻画的韵味十足。“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更是誉满词坛,流传千古。

分享到:
责任编辑:佳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