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写了《游子吟》的孟郊 原来也是一位奇葩诗人

2020-08-21 来源:腾讯网文化


都说中唐诗人,是奇花异葩的天下,诗人孟郊就是其中的一位。

孟郊,字东野,生卒于公元751~814年,今浙江德清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五言古诗最多,后人称之为“诗囚”。他虽才华出众,但是在考场上却是蹉跎半生,毫无建树。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50岁时才写了《游子吟》的孟郊,都有哪些奇花异葩之事呢?请继续往下看。

一、囧事之一,人到不惑,45岁之前,依旧白丁一个

孟郊,自小丧父,是母亲含辛茹苦把他们兄弟三人抚养成人。生活的艰辛拮据,在孟郊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因此他自小苦读,酷爱写诗,除此之外,再无其他爱好。随着年龄的增长,孟郊参加了好多次科考,但是每次都是屡试不第,名落孙山,就这样他屡败屡战,直到45岁,依旧榜上无缘,于是就把心思全部放在了写诗上。

二、囧事之二,因一首诗,被母亲赶出家门,终于谋得县尉一职

在一个寒冷的深秋之夜,大风从破烂不堪的门窗吹入,孟郊整个人似乎都要被吹飞了,他却岿然不动,在月光灯的照耀下,写了一首秋怀:

秋至老更贫,破屋无门扉。

一片月落床,四壁风入衣。

(这四句诗用在这里只为文章具可读性)

这是孟郊《秋怀十五首》中的一段节选。不料这四句感叹之声被老母亲听到后,火冒三丈的说,知道家里穷,你到是出去谋个一官半职,来改善家里的境况,不好吗?

于是,孟郊在母亲的督促下,离开了家,踏上了赶赴长安应试的征途。

这一走就是十年,总算苍天不负有心人,孟郊在他46岁这一年,终于考中了进士,可是直到4年之后,也就是他50岁的时候,才终于等来了一个任命,他被任命为溧阳县尉。

三、囧事之三,《游子吟》一般认为是二三十岁的游子,在离家时所写,然而事实却是孟郊人到到暮,已50岁才写下的千古名篇。

孟郊是一位孝子,当得知自己被任命为溧阳县尉后,欣喜若狂,自己终于有了一个安身立命的职位,有了一份可以勉强养家糊口的薪水,于是入职的第一件事,就是托人到老家,接母亲过来安度晚年。

在等待母亲的时候,孟郊回想半生的自己,可谓饱尝世态的炎凉,更觉亲情可贵,于是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颂母名篇《游子吟》

诗曰: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在溧水边,盼望着母亲的船,初春的天气乍暖还寒,他便将长衣披上,看着衣服上密密麻麻的针脚,“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情形涌上心头,回想起那个昏黄的月夜,大家都来向自己告别,只有母亲迟迟没有出现。

孟郊出门一看,才发现,原来在屋外昏暗的月光下,慈祥的母亲正揉着昏花的双眼,用粗糙的手紧握着针线,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身上的衣物。

多么伟大的母爱,她将衣服缝好,穿在游子身上,却暖在慈母的心田。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担心儿子,在外迟迟不能归来,所以将在远行之前,为衣裳添加了一道又一道的针脚,只为让这些衣服够多穿些时日。

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慈母的这种爱,却从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拨动了每一个人的心弦,催人泪下。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穿着母亲缝制的衣服,就仿佛被母爱守护,身上的温暖就如同眼前的春草,沐浴着阳光的温暖一样。

刹那间,他感觉自己就像那春草,而母亲就是那光芒万丈的太阳,正是有了阳光的关怀,小草才能破土而出茁壮成长,所以小草总是一心向着太阳,但是谁说小草那微弱的心意,就能够报答得了,整个春天阳光的恩情呢?

就像作为儿子的自己,恐怕无论如何,都是回报不了母亲对自己的恩情。

四、囧事之四,好不容易做了个县尉,孟郊上班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孟郊虽才华横溢,但是这个人做事有点不太负责任,他在江苏溧阳县做县尉时,不在县衙好好办公,经常跑到郊区的风景区去赏景喝酒。县太爷一看,这还了得,于是给上级打了个报告,结果他的工资折去一半,只能当个临时工了。

就这样,到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孟郊因老母病逝,只得回乡丁忧,辞官守服。

结语

看完上文,孟郊却是中唐的奇花异葩诗人。

但是他的这首《游子吟》,用词清新流畅,淳朴素淡,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而对于每一位母亲而言,其实儿子做了多大的官不重要,儿子挣了多少钱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陪伴,所以如何报答,形式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子女有没有寸草心。

全诗最后用一语双关句,写出儿子对母亲的深情。这种深情,人人心中所有,个个笔下所无,故能千古传颂不绝。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