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汉景帝启用周亚夫 为何快速平定?事实证明真高明

2023-04-22 来源:腾讯历史

公元前 194年,四月。

刘邦病逝于长乐宫,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那时候,在郡国并行体系下,运作的汉王朝已经初现病态。

中央和地方权力之间的相对平衡,在刘邦去世后,开始失衡。

汉王朝的分封体制,经刘邦、吕后、文景、汉武帝才彻底崩塌,中央政权也才真正地集于一手。

刘邦以强力清洗异姓诸侯王,同时在关东地区大肆分封同姓诸侯王,暂时维系了中央和地方权力的相对稳定。

吕后掌权后,刘邦主导的分封体制遭到破坏,部分刘氏诸侯王遭到废除,吕氏诸侯王同步出现,汉王朝的分封体制,变成了刘氏、吕氏混合体制,矛盾开始激化。

公元前180年,七月。

吕后病逝,吕氏诸侯王被废除,地方体制再次恢复到了纯刘氏体制。

这一次,汉王朝的分封体制得到了加强,地方权力也开始膨胀,不断有诸侯王无视朝廷法度,挑战中央王朝的权威。

公元前165年,汉文帝开始对齐王淮南王封地进行分割,淮南王刘喜封地被一分为四,齐王封地被一封为六。

公元前157年,汉景帝登位,继续削夺地方权力。

三年后,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的吴王刘濞成为汉景帝的首刃对象。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下令削夺吴王刘濞会稽郡、豫章郡,削夺楚王刘戊东海郡,削夺赵王常山郡,削夺胶西王刘卬六县。

汉景帝削夺刘氏诸侯封地的消息传出,吴王刘濞极为愤怒,秘密联络胶西王刘卬、赵王刘遂、楚王刘戊。

胶东王又积极联络齐王刘将闾、济北王刘志、

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五王响应刘濞。

至此,齐国互定盟约,合众反叛,共有九国。

正月,削夺吴王刘濞会稽、豫章两郡的令旨刚到,刘濞即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的旗号,发动叛乱。

叛乱发动后,齐王刘将闾退出联军、济北王刘志因为城墙破损,修复城墙时被郎中令劫持,无法参加叛乱。

所以,此次叛乱的诸侯王,大体分为了三个阵营,

吴楚联军、齐国联军、赵国军队

对于此次叛乱,吴王北进时,曾经有过争议。

第一:大将军田禄伯曾建议两路出兵,以主力向西推进,绕过睢阳,威逼洛阳;令派骑兵南下长沙,西进武关,奇袭关中

第二:桓将军建议放弃一城一池的攻打,直接奔袭洛阳,占据大粮仓敖仓,控驭天下诸侯,大事可定。

不过,这两条建议都被驳斥,联军最终从广陵出发,以重兵团步步推进,冲向了洛阳。

当月,汉景帝诛杀力主削藩的晁错,无力挽回局面后,又做出了进一步的部署。

梁王屯驻睢阳,作为前沿战场,窦婴屯驻荥阳,作为二道防线。

这两人主要负责防守。

栾布从蓟县出发,稳定齐国局势。

郦寄从曲周出发,稳定赵国局势。

周亚夫统领三十万大军悄然从武关出关,在荥阳整军后,突袭至联军后方。

这三人主要负责平叛。

汉景帝在部署防线的同时,吴楚联军逼近梁地,包围梁国都城睢阳。

只是,睢阳都城城池险固,吴楚联军未能顺利攻克,被阻于睢阳一带。

梁国都城虽然被吴楚联军不断攻击,但形势依旧一片危急。

周亚夫趁此联军围攻睢阳之际,从荥阳穿插至昌邑、下邑,建立防守据点,切断联军后路,同时又派遣部将韩颓当占据淮泗口,断绝了联军粮道。

此时的周亚夫在等待一个机会,等待联军放弃,等待联军在睢阳和昌邑之间徘徊,等待联军断粮。

这一切的核心要点,就是梁王必须坚守睢阳。

果然,联军猛攻睢阳无果,刘濞果断下令调转枪头,直扑周亚夫营帐,周亚夫继续闭营不出,拒绝与其交战。

刘濞为了引诱周亚夫出战,伪装主力集结于下邑东南一带,引诱周亚夫将主力调往东南方向,自己则趁势将主力转移至西北方向,试图以此计策打穿周亚夫的营帐。

结果是,周亚夫并没有抽调军队,而是将主力屯集于西北方向,等待联军的进攻。

当联军朝着西北方向发起进攻时,密密麻麻的汉军突然杀出,联军大乱,无奈败退。两军继续对峙。

那时候的联军营帐中,已经有不少的士兵饿死,逃亡者更是数不胜数。

吴王终于选择了撤军。

二月,周亚夫知道时机到了,下令全军追击,大破吴楚联军。

而在齐国,因为叛乱之初齐王刘将闾变卦,齐国境内叛乱军队未能一起同吴楚联军北进,演变成了胶西王、胶东王、淄川王三王,围攻骑墙派齐王的一场齐地内战。

在赵国,赵王刘遂还在南部边境观望。

吴楚联军被周亚夫打败后,栾布引兵入齐,驰援临淄城,郦寄引兵入赵,将赵王刘遂围困在邯郸。

一时间,七国叛乱颓势已经不可挽回,仅剩的齐地,齐地三王无法攻下临淄,仅剩的赵国,其兵力受困于邯郸。

后栾布平定齐地后,引兵北上,协同郦寄引水灌城,攻下邯郸。

七国之乱结束。

分享到:
责任编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