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三代名将一门忠烈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之二杨延昭

2022-07-25 来源:腾讯网历史

一代将星杨延昭

杨延昭原名杨延朗,是杨业的长子,杨业在陈家谷之战为国捐躯后,朝廷给杨延昭及其他几个儿子都加了官。杨业一共有7个儿子,分别是延昭、延浦、延训、延瑰、延贵、延彬和同杨业一起牺牲的延玉。在演义中分别是大郎到七郎,但历史上除了杨六郎其他人的故事都是杜撰的,且杨六郎并非指他们家老六,而正是长子杨延昭,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杨六郎其名

关于“杨六郎”这个名字来历,有很多种说法,有说堂兄弟间大排行老六的、有说乳名的、有说星宿的(南斗六星),还有说六字其实是“大”字,古籍传抄错了,总之是众说纷纭。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曾做过一期杨六郎的节目,主讲嘉宾作家梅毅考据说“六郎“一名最早出现在北宋文人曾巩的一本书里,“(杨延昭)威震异域,守边二十余年,虏情畏服,上呼曰杨六郎”,他将其解读为皇上叫杨延昭为”杨六郎“,并且还举出了宋徽宗称奸臣蔡京家老大儿子为”蔡六“,以及唐德宗称陆贽为“陆九”的典故佐证其观点。作家的观点似乎也有道理,但是我觉得问题在于杨延昭守边20余年,能见到皇帝的机会很少,皇帝贸然叫他“老六”的可能性也不大吧。总的来说,年代久远,关于一个人外号的考证实在很困难,我们还是采信《宋史》里记载吧:”(杨延昭)在边防二十余年,契丹惮之,目为杨六郎“,也就是说这个名字是辽国人叫开的。

杨延昭雕像

杨六郎其人

杨六郎性格稳重,沉默寡言,在家庭环境特别是父亲杨业的影响下,从小就喜欢玩骑马打仗的游戏,杨业常赞叹说:“这个儿子最像我”。六郎长大后,杨业出征打仗,经常带他一起参加,老令公自是不遗余力地教导儿子兵法谋略,六郎就在这些历练中成长为英勇善战、足智多谋的武将。雍熙北征期间,杨业攻打朔州,六郎作为先锋,在朔州城下被流箭射穿手臂,他不仅不下火线,反而愈战愈勇。六郎善待部下,得到的赏赐都用来犒赏兵将,从来不往家拿,生活也很简朴,出门办事也就一人一马,不搞排场。他善于管理军队,号令严明治军有方,与士兵同甘共苦,打起仗来总是身先士卒冲在前面,打了胜仗却不爱居功,把功劳都分给部下,士兵们都愿意在他手下效力,这些都和杨业很像,没有辜负老令公亲的悉心培养。

古代军队图

遂城之战

公元999年,辽南京(宋幽州)留守耶律休哥死后,辽圣宗其弟耶律隆庆继任留守。辽国结束了约10年的对宋和好政策,再次开始大举入侵宋朝。辽国大军开到保州(今河北保定),保州知州杨嗣等人主动出击,取得了首战胜利。没有占到便宜的辽军转而进攻保州西北的遂城(今保定北徐水区),遂城是一座小土城,从战略地位上属于保定的前哨站,城中军兵缺少,武器装备也不足,萧太后亲自督战,志在迅速拿下该城。

在遂城防守的正是杨延昭。辽兵来势汹汹,一上来就发动猛攻,石炮云梯啥的都往城墙上招呼,激战数日,城上损失不小,众人都很惊慌。为了补充防守兵员,延昭召集城中的青壮年,登上城墙并配发武器装备,协助防守。当时正值冬月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延昭命令士兵夜间取水到城墙上,并将水泼洒到外墙,天寒地冻,水在墙面上全部结成了冰。天亮了,辽兵又来攻城,到城下一看全傻眼了,这光不溜唧的云梯都架不住,还咋往上爬?!整个一牛啃南瓜——无法下嘴啊,只好放弃了占领遂城的打算,在城下丢弃了大量兵器铠甲,奔南面城外村庄抢劫去了,遂城则打开城门,接纳前来躲避战祸的老百姓。古代攻城图

因遂州、保定两地军民奋力抵抗,辽军没有占到便宜,于是打算退兵,宋军乘胜追击,营救了数千被辽军掳走的平民百姓,还缴获不少武器辎重。延昭也因守城有功,加官为莫州刺史,并得到宋真宗的亲自召见,真宗向他咨询边防事务,称赞他说:“延昭的父亲杨业乃前朝名将,延昭治军护城,颇有其父遗风,真乃将门虎子啊!”,并厚赐嘉奖。

在这次战斗中,保州知州杨嗣在上峰主帅傅潜畏敌不出的情况下,组织兵马主动出击,取得了首胜。杨嗣也是长期守备边关,以英勇善战驰名,同杨延昭被人们并称为“二杨”。

羊山之捷

公元1001年,萧太后、辽圣宗再次率军入侵,进兵至河北满城。宋朝在满城西南不远的北平寨驻扎着威虏军,辽军直奔威虏军而来。杨延昭、杨嗣等人接到消息后,迅速率军前往支援,同威虏军会师后,合力抗击辽军。两军对垒,辽军先锋率精锐骑兵发起冲锋,宋军主将魏能也不甘示弱发起反冲锋,在两翼的配合下成功抵御了辽军的进攻,还捎带击毙了辽军主帅和一干将领,辽兵大败。辽军向羊山方向溃退,宋军展开追击,当辽军到达羊山南麓,埋伏在此的杨延昭、杨嗣部突然杀出,正面阻击辽军。走投无路辽军迸发出超强的求生欲,战斗力大增,冲破两军的拦截,突围而出,两部损失惨重被迫撤离。

古代战争场景

辽军虽然突围成功,但撤退速度也被延缓,宋军主力一路追击,终于赶上了溃逃的辽军,辽军精锐铁林军几乎全军覆没,萧太后只好率军退回辽国。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辽军又多次南侵,双方互有胜负,但谁也干不死对方,宋朝攻取幽州收复燕云的梦想渐行渐远。双方最终议和,并在1005年签订了“澶渊之盟”,宋朝每年向辽国缴纳岁币,换取了大概100年北部边境的和平。

落寞的将军

双方结盟后没有仗可打了,杨延昭依然驻守边关,但今时不同往日,如今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武将的使命也就结束了。六郎在驻所踌躇满怀却无处施展,因此不问政事,公务都交给手下一个叫周正的小兵打理,但这个人心术不正,收受了不少贿赂,连皇帝都知道了还因此训诫了延昭。

公元1014年,杨延昭去世,享年57岁。真宗皇帝知道后很悲伤,特别派遣近侍宦官亲自扶灵归乡,附近的百姓感怀六郎恩情,都前去哭着送了最后一程。

分享到:
责任编辑:朝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