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廉颇负荆请罪的后续是什么?结局太悲惨

2021-08-21 来源:腾讯网综合

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出现了一篇名为《将相和》的文章,该文章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围绕着文臣蔺相如和武将廉颇展开,讲述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

在文章的最后,编者写道:“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故事到这里便结束了,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结局,学生们都为二人冰释前嫌成为朋友而高兴。然而语文老师却不忍告诉学生,廉颇和蔺相如的最终结局。

时间回到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大乱世”,群雄并起,你争我夺,角逐最后的霸主地位,正所谓“乱世出英雄”,于是乎廉颇和蔺相如登上历史舞台。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开篇第一句就是:“廉颇者,赵之良将也。”简单明了,直接突出廉颇在赵国的地位,早在公元前283年,廉颇就已经率兵成功讨伐齐国,故而被封为上卿,凭借着过人的能力,惊人的胆识,廉颇成为威震天下的大将,并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好不威风!

然而这个时候的蔺相如,只不过是宦者令缪贤手下的一个门客,和廉颇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不过老天爷给了蔺相如一个机会,此时赵惠文王得到了一块美玉,它就是传说中价值连城的“和氏璧”,秦昭王一听,十分生气,这和氏璧本是秦国之物,如今却被你赵国得到,你赵国不得“意思意思”?

但作为当年战国七雄之首,秦昭王也不想被人说“欺负人”,所以主动表示:“我愿意出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当然了,说是一回事,到时候给不给又是另一回事,可碍于秦国远比自己强大,赵惠文王哪里敢多说什么?准备送上和氏璧。

这时候赵国的大臣不太乐意,表示我们虽然没有秦国强,但也不能这样白白受骗,被对方羞辱吧?但赵惠文王一问他们有何高见,众人却沉默了,场面一度非常尴尬。

就在此时,蔺相如站了出来,他表示:“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看着蔺相如自信的样子,无计可施的赵惠文王决定相信他,于是蔺相如就拿着和氏璧,出使秦国,并且上演了一出“完璧归赵”的好戏,气得秦昭王话都说不出。

而憋了一肚子火的秦昭王,自然也是不甘心的,等到蔺相如一回到赵国,他立马把“攻打赵国”提上了日程,次年,便让战神白起3次杀入赵国西境攻城拔寨,血洗此处20000余人(《史记》: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并邀请赵国举行会盟,这下子,赵惠文王怕了,不敢前往渑池赴约。

这时候廉颇站出来,表示赵惠文王得去,不去就是示弱于秦国,必将遭到天下诸侯耻笑,灭掉国威,蔺相如闻言,也站了出来表示赞同,经过众人商讨,最终决定由廉颇和蔺相如陪着赵惠文王,一同前往渑池赴约。

接下来,便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渑池会见”,在这里,蓄谋已久的秦昭王准备好好羞辱一下赵惠文王,报当年“完璧归赵”的仇,于是在席间,秦昭王让赵惠文王鼓瑟,赵惠文王不敢拒绝,就鼓了一段,秦昭王立马让人记下来:今日赵王为秦王鼓瑟。

一旁的蔺相如看到国君这样被侮辱,顿时火冒三丈,走上前大声说道:“请秦王为赵王击缶!”秦昭王直接拒绝,蔺相如说道:“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意思是,我现在距离你就5步,你要是不击缶,我就和你拼了!接着蔺相如露出视死如归的表情,纵然是秦王,也顿时害怕,最后上前击缶,蔺相如立马让人记下来:今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回国以后,赵惠文王立马拜蔺相如为上卿,且地位在廉颇之上,虽说是实至名归,但一旁的廉颇见了,心里发酸,自己辛辛苦苦那么多年,成为一代名将,结果还不如靠嘴巴立了2次功的蔺相如地位高,于是他私下放话:“我见相如,必辱之。”

蔺相如很快就听到了廉颇的话,为了不和他起冲突,便处处避开廉颇,廉颇上朝,他就请假;廉颇骑马上街,他扭头就走。蔺相如手下的人一看,郁闷了,觉得蔺相如太怂了,蔺相如倒是不生气,他问道:“廉颇和秦王相比,谁厉害?”众人回答:“自然是秦王厉害。”

蔺相如说道:“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颇将军吗?如今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就是顾忌我和廉颇将军。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我若是和将军不和,秦国必然趁机进攻。”众人这才恍然大悟,而蔺相如的话,也传到了廉颇耳里,他顿时羞愧难当,于是脱下战袍,背上荆条,来到蔺相如门前请罪。

蔺相如是个大度的人,自然立马原谅廉颇,从此以后,二人冰释前嫌,成为至交好友,齐心协力保卫赵国,传为一段佳话。故事到这里都是非常美好的,然而随着赵惠文王的去世,儿子赵孝成王的上位,一切都开始发生变化。

这位新赵王并不怎么信任廉颇和蔺相如,一心想着重用自己的将士赵括,故而处处打压廉颇,可这个赵括压根没啥本事,就连他爹赵奢生前都放话:“此子不可为将,为将必损赵国。”聪慧如蔺相如、廉颇怎会不知?于是蔺相如多次规劝赵王,可他根本不听,还觉得是蔺相如偏袒廉颇,继续重用赵括。

在接下来的长平之战中,赵括被白起打得落花流水,白起甚至坑杀了赵国20余万士兵,从此以后,赵国一蹶不振,失去竞争力,蔺相如闻言悲愤交加,竟然生生气死了,真是令人扼腕叹息!

而老友廉颇,情况也同样不妙,后来赵孝成王去世,赵悼襄王继位,新赵王也不喜欢廉颇,甚至搞起了“窝里斗”,廉颇无奈投奔了魏国,后来又去了楚国,但均不被重用,对于一代名将而言,这无疑是巨大的打击。

此时,廉颇多么想回到赵国,毕竟那里才是他的家,可赵王根本没有来找过他,就这样,廉颇在楚国郁郁而终,客死他乡。两位惊世之才,竟然皆落得抑郁而终的下场,真是令人感慨,这也难怪语文老师不愿告诉孩子们真相了。

分享到:
责任编辑:朝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