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张大千《送梨花海棠诗》:一股飞扬跋扈的气息

作者:霍国强 · 2017-06-01 来源:美术报

  

  张大千除擅长山水人物花卉外,在诗文、篆刻、收藏、鉴赏方面也都有同样造诣,但由于绘事盛名于世,诸如以上修养功夫皆被画名所掩,其中书法便是一例。

  张大千书法初师清末民初书家李瑞清和曾熙。张大千自云:

  二十岁归国。居上海受业于衡阳曾夫子农髯,临川李夫子梅庵,学三代两汉金石文字,六朝三唐碑刻。

  李瑞清为清末著名的文化官吏,学识深广。《清史稿》中称其“诗宗汉魏,下涉陶榭,书各体皆备,尤好篆隶。”

  张大千对李瑞清书法情有独钟,凭借其超常的临摹功夫很快掌握了老师书法的特点,能够逼真临摹李瑞清书作。李瑞清门生很多,但对张大千格外器重,并时有代笔。

  另外,张大千书法艺术受曾熙的影响也很大。从他早年画上题跋来看,其写曾熙的行书不仅形似而且神似。中期大千书法开始酝酿变化。在李和曾的基础上,转学多师,曾以宋人黄庭坚的笔势,用笔跳荡灵动,神采清隽奇肆,形成了独具面目和个性的书体——“大千体”。

 

  张大千 送梨花海棠诗

  此作纸本,50×108cm,释文:“自辇名花送草堂,真成白发拥红妆。知君有意从君笑,笑此狂奴老更狂。”北人道兄亲送梨花海棠至环荜庵,戏拈小诗博笑。六十年嘉平月十四日,大千居士爰。印文:张爰之印(白文),大千居士(朱文),辛亥(朱文),大风堂(朱文),独具只眼(朱文)。

  现藏侯北人美术馆《送梨花海棠诗》书作是1971年12月张大千自作诗四赠侯北人先生的。大千时年73岁。

  从这幅作品来说,张大千晚年作字画体结构与其中年时期相较虽然变化不是很大,但明显少了中年书法剑拔弩张和飞扬跋扈的气息。也许是大千到了晚年随着腕力和书写速度的变化,笔意较前期尤胜一筹。

  运笔更讲究迟涩和转束,笔划线条更注重细提微顿,故作品质感更显老辣浑肆。书体结构亦稍作内敛,主笔不同以往尽作夸张的延伸,行款布置亦更见随意错落,自然生动。 

  

  左低右高取势

  张大千此幅书作字法以左低右高取势,再以每行重心稍向右上倾斜作章法动感并平衡左低右高的字势。诗文部分字行距较宽,款识部分行气紧密,结字更向右倚,与诗文部分相扶相携亲密有致。

  用笔线条和用墨也颇有讲究,运笔使转,极具特点,如第一笔“辇”之竖划,努力顿挫,遒媚天成。

  第七行“海”之折笔,聚毫轻过,虚灵自得。此外,他在提担和干湿变化中亦不着人为痕迹,第三行至第四行,皆笔蘸饱墨一次书成行气虚实相映生辉。

  令阅者感到自然舒畅,赏心悦目,再看其结体形状虽“花”字纵之极,“奴”字横之极,“送”字大之极,“十”字小之极,但在他手下处理就是如此协调毫无突兀生硬感,文中“花”“送”“君”“狂”等相同字皆用不同笔法墨法写构,极富深意。

  最后也许是作者是画家,更能追求作品形式趣味和空间构成,也许是其发现诗文部分与款部分的布白过于均等,故有意留住左尾部空白,使文字部分全体反右积,并在空白处钤上二印,使这幅作品的整体章法更为疏密得宜,完美之至。

 

  张大千

  刘熙载《艺概·书概》云:“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张大千风流倜傥,才华横溢,其作品表现总是精神饱满,神采飞扬。此幅《送梨花海棠诗》书法,不仅体现了其艺术的另一面,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而且真实反映了张大千这位艺术天才的情怀与潇洒人生。

《凯风智见:范仲淹“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凯风智见:朱纨之死与嘉靖海禁实相》  

《文史新说:范仲淹三次贬官却被朋友点赞》  

《文史新说:涨姿势 007、中情局的鼻祖原来在这里!》  

《文史新说:晏子要做顶天立地伟丈夫》  

《文史新说:穿越古代去买房》  

《文史新说:那个被宋朝士大夫们推崇备至的“格君者”陆贽》 

分享到:
责任编辑: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