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原创】 从“此间乐,不思蜀”看刘禅的智慧

作者:晓勇 · 2015-12-10 来源:凯风重庆

  刘禅,亦称“扶不起的阿斗”,盖因其说了句“此间乐,不思蜀”而被后人贴上昏庸无能、乐而忘本的标签。但真的如此?其实,其父刘备也有类似的经历。

  那是在刘备羽翼未丰之时,刘关张三兄弟跟随曹操回到许昌,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一方面曹操爱惜人才,想把刘关张三兄弟收入账下,成为自己的得力干将,另一方面,刘备仁义为天下人所熟知,又有关羽、张飞两员猛将辅佐,曹操又害怕他日后与自己作对,放虎归山,成为自己的心腹大患。于是,曹操就设了一个局,一日趁关羽、张飞不在,叫刘备来喝酒,考验他的志向。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两人坐定,开怀畅饮。先是闲聊,说着说着就步入正题。曹操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一语石破天惊,刘备闻之,大惊,吓得筷子都掉到了地上。好在天不亡刘,一声惊雷,让刘备急中生智,“一震之威,乃至于此”,从而掩饰过去,并上前请命征剿袁术。后关羽张飞赶到,才得以脱身。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煮酒论英雄,一个虎视天下,豪气冲天,指点群雄,一个寄人篱下,步步后退,危急时刻急中生智,巧度难关。

  韬光养晦、装傻充愣,让刘备保全了性命,才赢得了出人头地的机会。后称帝,建立蜀汉,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创下盖世伟业,那句“一震之威,乃至于此”也就成了他机智反应的代表和象征。但他的儿子,刘婵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同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形势,甚至更糟糕,他还是亡国之君,被“居”洛阳。一日司马昭设宴款待刘禅,故意安排表演蜀中的歌舞,蜀汉的旧臣们想到亡国之痛,都非常难过。只有刘婵怡然自若,不为悲伤。司马昭见到,便问刘禅:“安乐公是否思念蜀?”刘禅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从而打消了司马昭的猜疑,保全了自己及一众大臣的性命。

  但刘婵真的昏庸无能,一无是处嘛?刘禅被刘备找回后,刘备就着手对其做了精心的培养和教育:诸葛亮亲自抄读《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等书教授刘禅,又让刘禅拜师伊籍学习《左传》,还要他学习骑射之术。而诸葛亮对刘禅的评价也颇高,称其“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天资仁敏,爱德下士”,可以继承大统。再看史实,刘禅在位41年,其中有诸葛亮辅佐的11年,在诸葛亮去世后,刘禅还当了30年的皇帝,是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试想,在那个群雄割据的战乱时代,没有过人之处,又怎么能攘内安外,执政那么久而不被取而代之呢。

  所以刘禅即使称不上明君、贤主,但在正常情况下,却也绝不可能是一个能说出“此间乐,不思蜀”的愚人白痴。但能说出这样的话,那也只可能是形势所迫,韬晦之计罢了。而相对于其父刘备在煮酒论英雄中的表现,刘婵则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大智若愚,装傻,能装得自己都信以为真,数年而不漏出半点马脚和破绽,这个功夫,岂是一般人所能做到。

  李煜因为一句“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被赐毒酒,小周后也郁郁而亡。亡国之君不好当,一句话就可能让自己及亲朋丧命。“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刘禅在诸多亡国之君中算是得了个“善终”,或许正是因为那一句“此间乐,不思蜀”。

    版权声明:本文系凯风网独家稿件,欢迎广大媒体转载,请点击此处按要求转载。 

分享到:
责任编辑: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