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金庸笔下笑傲江湖的汗血宝马

作者:李 醇 · 2015-07-15 来源:凯风浙江

  早在2013年,天涯论坛有网友戏称,郭靖是“土豪”!理由是——郭靖曾经送给黄蓉一匹“全球限量版阿斯顿马丁级小红马”。

  按《射雕英雄传》描述,这匹绝迹江湖的宝马,来自显赫的“汗血宝马”家族,史称大宛马,小说中直接点名达117次。这“神马”可不是“浮云”,它不仅多次护主,后来更是助郭靖十万火急救襄阳,差一点就改写了历史,称得上是一匹叱咤风云,笑傲江湖的“神马”。

  “神马”是怎样炼成的 

  汗血宝马的出场,很不一般。当时,正值少年郭靖在草原接受江南七怪的“地狱式训练”,逐渐成长之时。书中写道:“......马群又是大乱,那红马却飞也似的向北跑得无影无踪。片刻之间,只见远处红光闪动,那红马一晃眼又冲入马群......”郭靖的师父之一,“江南七怪”中的韩宝驹,其名字便来自“宝马良驹”之意——“韩宝驹爱马如命,一生之中从未见过如此神骏的快马......”。

  这“小红马”的身上,还笼罩着浓厚的神秘色彩,请看:“一个老年牧人神色严肃,道:‘这不是马’。韩宝驹奇道:‘那是甚么?’老牧人道:‘这是天上的龙变的,惹它不得。’”史载,汉武帝在攻打大宛国获得该宝马后,诗兴大发,作《天马》二首,称:“天马徕(来),龙之媒”。于是,大宛马便稀里糊涂与“龙种”攀了亲戚。神速,外加神话,小红马想不成为“神马”看来也难了。

    

  83版《射雕》中的“小红马”(剧照) 

  “小红马”的来历是个谜 

  一般认为,历史上的汗血宝马,即土库曼斯坦的阿哈尔捷金马,一分钟能跑1公里。看来“千里马”传闻是真的,所谓“神马”也确有其马。然而,历史上的汗血宝马每次引进中原后,总是繁衍极少,甚至“绝迹江湖”。

  在《射雕》第七回中,“金大侠”借“江南七怪”中的朱聪之口,讲述了“神马”的“前世今生”。包括:张骞出使西域发现大宛马,汉武帝金马换真马,汉军两次攻打大宛,等等,并提及——“殊不知这大宛天马的骁健,全由野马而来......传了数代,也就不怎么神骏,身上也渗不出红汗了。’”事实上,有关汗血宝马消失的原因,说法不一。魏晋以后,汗血宝马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隋唐时已是难觅踪迹。到郭靖的南宋末年,这“神马”差不多消失百余年了。

  让“神马”重出江湖,是出于情节需要,也证明金庸小说同样擅长“穿越”。但更重要的是,由于《射雕》从一开始,便超越了一般的江湖斗争,尤其随着人物命运与情节的跌宕起伏,“小红马”自然需要担负起更多的使命。

    

  汗血宝马一度“绝迹”中原 

  宋朝神驹的“神圣使命” 

  小红马的“神圣使命”之一,是需要执行多项“高难度”的“军事任务”:

  首先,是“秒杀”弓箭。据金庸“考证”,小红马能轻松躲过名扬天下的蒙古神箭手,并弥补武功的不足,证据就在小红马出场一节:“待小红马第三次冲来时,三名牧人弯弓发箭。那马机灵之极,待箭到身边时忽地转身旁窜,身法之快,连武功高强之人也未必及得上”。

  其次,是传递军情。到襄阳之战前夕,黄药师对郭靖说:“此地离临安虽近,但若报知朝廷,当国者未必便信,迁延不决,必误大事。你小红马脚力快,即日赶赴襄阳”。当时蒙古军想突袭襄阳,从唐州、邓州出发,轻骑兵眨眼就到了。而黄药师等人,却远在临安(杭州)附近,眼见鞭长莫及,再看郭靖乘坐小红马,一路跟黄蓉蜜月式旅行,“不一日到了襄阳”,居然轻松抢在了蒙古大军的前头。所谓事业爱情两不误,郭大侠再次验证了这一“真理”。

  第三,当然是护主逃命。别小看这项任务,当年曹操破徐州,悍将吕布骑赤兔马也难逃一死。面对襄阳危机,黄蓉对郭靖说:“当真危急之际,咱们还有小红马可赖。天下事原也忧不得这许多。”一语道破天机: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有这“宋朝神驹”在,靖哥哥与蓉儿可以高枕无忧了!

    

  小红马忠心护主驰骋疆场  

  宝马与“江湖”的悖论 

  “小红马”确实给人物加分不少,却也反映出江湖人士的局限性。这里,涉及金庸小说中的三个“悖论”:

  悖论之一:所谓射雕英雄,其实离不开一匹宝马。武侠人物虽然善于行走江湖,但“马力”仍然不可或缺。郭靖、黄蓉也是如此,何况“小红马”是如此“神骏”。否则,相距万里的地方,“几日”内怎能到达?比如从大漠到桃花岛。尤其到了《射雕》后期,借宝马助力,黄蓉才能屡屡逃生。

  悖论之二:“神马”的虚拟存在,也凸显出一种“江湖尴尬”。面对正规军,郭靖、黄蓉凭智能低耗高速、且能够自动导航的“山地平原两栖越野作战车”(小红马)可以纵横江湖、驰骋疆场,进攻快,跑得也快。但其他武林中人因为武功、装备低劣,往往无法进退自如,因此总是吃亏。可惜,“小红马”是独一无二的,无法批量生产。

  悖论之三:所谓江湖群侠,在古战场上,要是没有团队合作意识,或者缺乏精湛的马术等常规的古代军事素养,时常不堪一击。

  这种现象,在金庸小说中多有提及。类似场面还不少,江湖群侠看起来固然威猛,什么“武林大会”(如《飞狐外传》)之类更是热闹异常。但由于帮派因素和江湖纠葛,在真实的战场上,各自为战的江湖豪杰往往不敌官军;即便团结一心,可面对由普通人组成、训练有素的正规军,江湖人士的实际战斗力也会大打折扣。在《倚天屠龙记》中,面对元军的弓箭排射,及与步、骑兵的“多兵种联合作战”,除了明教还能勉强组织有效抵抗之外,那些平日看起来很牛逼、很嚣张的“六大派”,无不落花流水,死伤惨重。所以,“江湖群侠”与“乌合之众”的界限,有时候看上去很模糊。

    

  武林中人饮马江湖 

  “英雄之马”难敌天下大势 

  当然,年轻的郭靖、黄蓉可以凭借盖世武功,领导群雄与元军周旋。何况,根据“危急之际”有“小红马可赖”这一“锦囊妙计”,黄帮主其实早有预感。然而,这让广大的南宋军民情何以堪呢?

  据说,马的寿命不过四十年左右,人类也无法抗衡衰老的自然规律。从《倚天》一书所记叙的情况来看,“小红马”很可能没有陪伴二侠走完余生。“射雕英雄”尚且如此,何况是普通的将士。从“射雕”到“神雕”,这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难题。

  毕竟,战争是集体的对决,背后则是国力的较量,还有制度、决策者等许多因素。无论是郭靖,还是杨过,作为个人,谁都改变不了战争的规律,也不可能从整体上扭转宋金、宋元战局的走向,更无法改变历史。所谓时势造英雄,但英雄却往往改变不了时势。

  话虽如此,金庸所创造的武侠经典,依然具有永恒的价值——当少年郭靖在大漠上弯弓射雕,年轻的黄蓉则一路纵马狂奔......这是《射雕》中具有象征意义的画面,他们的结合也正是骑、射的完美演绎。所以,射雕英雄与汗血宝马其实是一体的。

    

  射雕英雄与胯下宝马 

  “靖康”铁蹄下的深思 

  ……长河落日,大漠孤烟,无数草原骑兵如同一阵旋风急速南下,他们越过长城,攻城略地,在很短的时间里席卷中原大地…… 两千年来,这个场景多次重演。饱受战乱之苦的中原人,对来自草原上的、那些弯弓射箭的骑兵印象很深,却时常忽略掉一样东西——骑兵胯下的那匹战马!

  奇怪的是,如此关乎国家安全,乃至影响一个族群生死存亡的战马问题,千百年来,世人却对其知之甚少。早在《射雕》时代前三百年(唐末五代),朝廷便失去了整个河套及河西、幽云地区,而那一带恰恰就是战马产地,尤其是河套,盛产适合各类军事用途的良马。此后三百年,中原王朝节节败退,剩下南宋那半壁江山。

  靖康前后的宋金之战,宣告了宋朝以步兵为主力的“军备”模式彻底破产。在金人的轻重装骑兵的攻势面前,“兵败如山倒”几乎成了当时宋朝步兵的“常态”。直到宗泽、岳飞诸将组建了大量骑兵,整个战局才得以逐渐扭转。令宋人夜不成寐的金人铁蹄,其辉煌就此嘎然而止。这就是《射雕英雄传》开篇时的军事背景。

  遗憾的是,中原少战马,江南无战马。这一地理因素,在冷兵器时代往往是致命的。而“射雕英雄”及胯下那匹汗血宝马的浮沉,正折射出后人对历史的某种寄托!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更多精彩:《凯风智见:天马与蚕-开辟丝路的异域传说   

分享到:
责任编辑:湖一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