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古代诗人笔下的端午龙舟竞渡

作者:高福生 · 2015-06-20 来源:凯风湖南

   

  网络图片 

  今年6月20日(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端午节与春节、中秋节并称我国三大民族节日。端午节除了食用粽子的风俗以外,还有一项最具情趣、风行南北的节俗——龙舟竞渡。这项因纪念屈原而兴的传统体育竞技活动,在我国历史悠久,热闹非凡,古代不少诗人对此都有详尽的纪录和生动的描写。

  初唐时,参加竞渡的龙舟都比较简单轻便,人称“飞凫”。竞渡时,岸上挤满了观众,喝彩声、号子声、锣鼓声响成一片,声震云霄。诗人张说在《岳州观竞渡》诗中就记录了当时龙舟竞渡的盛况:“画作飞凫艇,双双竞拂流。低装山色变,急棹水浮华。”诗人储光羲在《官庄池观竞渡》诗中绘声绘色地描写:“落日吹箫管,清池发棹歌。船争先后渡,岸击去来波。”乐声、歌声、桨声、水波声,合成一曲动人的交响乐,给人们展现了一幅清新动人的龙舟竞渡风俗画。

  由于广受各阶层喜爱,自中唐开始,龙舟竞渡开始设置锦标,成为一项激烈争夺、扣人心弦的体育比赛。比赛时,在终点竖一竹竿,竿头上挂锦彩,夺到锦彩就称为夺标。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齐桡争渡处,一匹锦标归”,就形象地再现了当时龙舟竞渡以夺锦标为胜的情景。唐代状元卢肇也在《竞渡诗》中描绘了端午时节龙舟赛上,鼙鼓初击,兽头吐威,万人助喊,多船竞发,抢夺“锦标”的动人场景:“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人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唐代诗人张建封的《竞渡歌》,更是通过详细记述一场龙舟竞渡的全过程,把这项活动写得轰轰烈烈、宏伟壮观:“五月五日天晴朗,杨花绕江啼晓莺……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刀。”连平时长居深闺的妇女,也纷纷出来争睹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以致“银钗照日”。随后的锦标争夺赛更加精彩:“鼓声三五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瀚波飞万行,鼓声劈浪鸣千雪。鼓响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令鼓三响,红旗一挥,两船如蛟龙出水,划桨似万剑劈波,擂鼓犹千雷炸响。龙舟离锦标越来越近,岸上人的欢呼声也越来越高。夺标者自然兴奋不已,失利者也挥桨祝贺……

  宋代的端午龙舟竞渡,盛况比唐代有过之而无不及。陆游的《归州重五》诗,以极其简练的语言把竞渡盛况描绘得呼之欲出,气象非凡:“斗舸红旗满急湍,船窗睡起亦闲看;屈平乡国逢重五,不比常年角黍盘。”黄裳的《减字木兰花·竞渡》:“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采取白描手法,通过色彩、声音来刻画竞渡夺标的热烈紧张气氛,同时反映了人们热烈紧张的精神状态。龙舟飞驶,鼓击春雷,写的是参与竞渡者的紧张行动和英雄气概;欢声震地,写的是观众的热烈情绪;衔标而归,写的是胜利健儿充满喜悦的形象与心情……

  据史书记载,宋代的龙舟竞渡开始向豪华奢侈的方向发展,成为皇室贵族们观赏的一项大型表演。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就有金明池龙舟竞渡夺标的详细记载:皇帝和群臣坐在大龙舟上观看,锦标插在离大龙舟不远的水中,一名军校在大龙舟上挥舞令旗,指挥几十艘小龙舟在水面上摆出各种阵势,随后,待号令一发,这些小龙舟都敲锣打鼓地划向锦标,夺得锦标者便向大龙舟上的皇帝“山呼拜舞”。柳永在词中记录了宋仁宗在金明池赐宴和观竞渡的盛况:“两两轻舠飞画楫,竞夺锦标霞烂。”宋代诗人朱翌也在《端午观竞渡曲江》诗中写道:“却忆金明三月天,春风引出大龙船。三十余年成一梦,梦中犹忆水秋千。”

  唐宋两代,是我国龙舟竞渡盛行、辉煌的朝代,可说是“群臣相庆嘉鱼乐,共哂横汾歌吹秋(唐徐彦伯)”。随后各代,龙舟竞渡的盛况虽略有逊色,但亦在不断传承中发扬光大。明代边贡的《午日观竞渡》写得活灵活现:“云旗猎猎翻霄汉,雷鼓嘈嘈殷碧流。”清代黄士瀛的《盘溪观龙舟竞渡》既描写了龙舟竞渡的磅礴气势和空前盛况:“紫云宫前擂大鼓,乡人竞渡作重午。灵均孤忠自千古,凭吊遗俗遍三楚。朅来观者如堵墙,万目睽睽引领望。彩旗一挥百棹忙,踊跃直趋波中央。”又展现了观众对龙舟竞渡的全心投入:“锦标一夺群披猖,旁观亦觉兴飞扬。”清代董平章的“堂开宛在俯中流,士女倾城尽出游。记得小西湖上路,罗衫纨扇看龙舟”,也描绘了当时人们倾城观看龙舟比赛的热闹场面。

  在又一个端午佳节来临之际,品味这些流传千古的龙舟竞渡诗话,感受诗人笔下各个朝代的端午风情,领略传统风俗的文化魅力,其乐融融,其趣多多。

  更多精彩:《凯风智见:慈禧唯一一段可以被证实的畸恋  

分享到:
责任编辑:洞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