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战国末期赵王迁为何自毁长城杀了名将李牧

2020-12-27 来源:公子霜尘 企鹅号

经过长平之战一役,赵国元气大伤,秦始皇乘势派出桓齮,统帅大军进攻赵国国都邯郸;情急之下,赵王迁召回了镇守北疆的李牧。战争伊始,李牧采取守势,采取筑垒固守,与秦军对峙。

随着时间的推移,桓齮率先坐不住了,料定李牧不敢出战,遂率主力攻击肥下,企图调动赵军主力来救,但剧本并没有按照桓齮意愿发展。李牧先是率部攻击秦军大本营,收拾了留守的秦军,接着又料定桓齮会回援,在途中设下伏兵,赵军从而大获全胜,李牧因此役被封为武安君。

肥之战后的第二年,不甘心的秦国,兵分两路再次进攻赵国。李牧采取了“南守北攻”的策略,令司马尚据守邯郸;自己率部主动出击,打败秦军后再与司马尚合兵一处,击溃另一路秦军。可见,李牧面对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熟悉赵国地理的优势,采取灵活的战术,打了秦军一个“时间差”,史称“番吾之战”。

然而这么一位“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名将,却不得善终,死在了赵王迁手里。番吾之战后三年,秦国卷土重来,派出了大将王翦。两军相持不下,占不到便宜的王翦,开始玩“阴”的,收买了赵王迁近臣郭开,由其散播李牧谋反的谣言,导致李牧外逃,被“颗”葱(赵葱)所杀。

郭开            

这点上热播的《大秦赋》充分发挥,安排了郭开做局,诬陷李牧私吞军粮的桥段,引起怀疑的赵王迁母子,下令召回李牧;回程途中,李牧被郭开设下的伏兵所杀。李牧悲惨的结局,除了自身的原因外,还与赵国“悠久”的传统有关:

兵变频发

赵国疆域与多个北方游牧民族接壤,同时还在处在众多诸侯国环伺之下,使得民风剽悍,《亮剑》中楚云飞评价赵刚投笔从戎,有“燕赵之风”,说的是赵人慷慨悲歌,好气任侠。但要是意气用事,就是不讲“武德”了,那是个灾难。根据《史记·赵世家》记载,从赵襄子元年,赵氏正式立国开始,至秦破邯郸赵王迁被虏,赵国十二代国君执政中,竟发生过九次兵变:

赵武灵王执政时期,灵王废黜了太子赵章,改立赵何(后来的赵惠文王)。内心失衡的赵章,借机在沙丘发动兵变,企图杀死弟弟;失败后逃入灵王的宫殿。平叛的公子成和李兑杀了赵章后,但又担心灵王会报复,于是两人派兵围住宫殿,将灵王活活饿死,史称“沙丘之乱”。

赵孝成王时,廉颇率部攻打魏地繁阳;但战争还没结束,赵孝成王去世,赵悼襄王即位,一上台便罢免了廉颇,让乐乘代替。廉颇一怒之下竟然率部对乐乘,发起攻击,以表达对赵悼襄王的严重不满;事后,廉颇逃往魏国。

如果说“沙丘之乱”有点久远,那么身为三朝元老廉颇的反戈一击,令到赵王对于手握兵权的大将没有安全感,保持有限度的信任。在此背景下,一旦有不利的风吹草动,极容易将赵王对大将产生不信任,这也为李牧遭遇“反间计”被杀,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没有几个明白人

赵国虽然武将方面,人才辈出,文臣也出了蔺相如等人,但国君以及宗室太多糊涂:

赵武灵王

一般认为,赵武灵王是开创了赵国中兴,通过“胡服骑射”,令到军事实力大增,可也干了废长立幼的糊涂事,导致兄弟相残,自己还命丧沙丘。

赵太后

即赵惠文王的皇后。中学课本中有《触龙说赵太后》,说的是秦军进攻邯郸之时,赵国告急。此时赵惠文王去世,赵孝成王年幼,赵太后成为了赵国的最高决策者,竟然不顾国家的安危,不让最喜欢的小儿子长安君,前往齐国当人质,以换取齐国出兵援救,这是什么觉悟?

赵孝成王

赵太后执政两年后离世,赵孝成王开始亲政,两年后秦国攻下野王后,将韩国一分为二;无奈之下,韩国上党郡守奉上了上党。面对这样的诱惑,赵孝成王自然欣喜不已,倾向于接受。

由上述可推断,此时赵孝成王尚年幼,执政经验不足,可以理解;但也正因为执政经验不足,赵孝成王拿不定主意,征求两位叔叔的意见。

赵国宗室

四叔平阳君赵豹建议不要接受上党,担心上党郡守冯亭将祸水东引。难道说不接受,吞并上党的秦国,就不会找赵国麻烦了?眼界太窄了,是消极的建议。

而三叔平原君赵胜,虽位居“战国四公子”,却眼高手低,不接地气,其建议接受上党,不要白不要。最终原本可以争取的有生力量,在赵胜操作下却办砸了,使得在长平作战的赵军只能独立对抗秦军,且还失去了当地的群众基础,简直是利令智昏。

赵孝成王之后的赵悼襄王、赵王迁,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昏庸不能,宠信奸臣郭开,令到廉颇、李牧,一个逃亡国外;一个命丧黄泉,一个人干掉两位战国名将,可以称得上“战国第五大名将”了。

李牧的原因

李牧以“镇守北疆”而闻名,其打造的雁门关,令到匈奴、秦国都望而却步。一方面是功绩,一方面是雁门关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得赵王赋予了李牧大权。在雁门关,李牧拥有很大的权力,可以任免官吏、收缴赋税等。

《史记》记载: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

“乃具选”说明了有选择的余地,即是说拥有财政、人事大权的李牧,扩充的军队,可不止15万人。由此可见,李牧完全有割据一方,自立为王的实力,这个是赵王迁非常忌讳的。

其次是李牧的性格。所谓开一根筋,就闭一根筋,李牧可以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游刃有余,但并不擅长官场上的人事处理。赵孝成王执政时期,李牧被免职后,边关一地鸡毛;赵孝成王只好再次启用李牧。但李牧却耍起性子,称病不肯前往;直到赵孝成王答应了要求,李牧才出山。

这种“耍大牌”会招致反感,还好赵孝成王不算昏君,但后面的俩货是,所以李牧自然不得善终。

李牧            

综上所述,人们有英雄的情结,但做一个英雄并不容易,因为与英雄相连的,往往又是悲剧。李牧固然有力挽狂澜的英雄片段,但在赵国这个特殊的国度里面,坚持“英雄本色”却不是一件好事。

分享到:
责任编辑:佳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