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管仲是如何实现九合诸侯 一匡天下之目标的

2020-12-13 来源:国学新知堂 企鹅号

经过鲍叔牙力荐,齐桓公放下私怨,决定起用管仲。管仲上任后,对齐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齐国的面貌焕然一新。他改革的主要内容可分成三个大的主要方面:

一、整顿行政管理系统。古人称之为“叁其国伍其鄙”。所谓国 ,是指国都 ,主要是国君、卿、大夫等贵族的居住区。国都的近郊还有庶人居住,庶人平时从事农业生产,战士当兵。鄙 ,指郊外野鄙 , 是那些没有政治权力只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的居住地。

“叁其国”,是将国中划分为二十一乡,士居十五乡,工居三乡,商居二乡,分设三官管理。乡下设连、里、轨三个级别,亦分别设官管理。“伍其鄙”,是将鄙野分为五属,设立五大夫、五正官管理。属下 设县、乡、卒、邑四个级别,分别设县帅、乡帅、卒帅、司官管理。

通过整顿行政区划,使士农工商四民分业,也就是使军士、农民、工匠、商贾按照各自的专业聚居于固定的地区。目标是“成人之事,定人之居”。规定工匠和商贾专心本业,不服兵役。士乡就是农乡,是齐国军士的主要来源,农夫平时耕田,战时入伍。

二、“作内政而寄军令”,寓兵于农。士乡五家为一轨,设轨长;十轨为一里,设里有司;四里为一连,设连长;十连为一乡,设乡良人;五乡为一军。战时,每家出士一人。一轨五人,为伍,由轨长率领;一里五十人,为小戎,由里有司率领;一连二百人,为卒,由连长率领;一乡二千人,为旅,由乡良人率领;五旅一万人,为一军。一国有三军,齐桓公自率一军,上卿国子高子各率一军。

这样,就将全国的军事力量整编为中、左、右三军,齐君率中军,国、高二氏分率左、右军。军下有旅、卒、小戎、伍四级。将军事组织与行政系统紧密结合在一起,建立起国家常备军,农业生产保证有足够的粮食,农夫参军保障了兵源,也就增加齐国的军事力量。

三、废除公田制,实行“相地而衰征”的税收政策,依据土地的肥瘠,规定赋税的轻重。西周的土地,属于贵族所有,农民没有土地的所有权。农民耕种贵族的土地,只有使用权而没有处置权,土地不允许买卖。那个时候,有公田与私田之分,公田是贵族的田地,其收成归贵族所有,私田是农民的田地,其收成归农民私有。若干农民通过贵族获得私田,然后共同耕种公田,“同养公田 ,公事毕然后 敢治私事 ”。这说明古代的地租只是劳役地租。

春秋时期,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牛耕法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大量荒地被开垦。农民在新开垦的土地上获得大量财富,不努力耕种公田,原始的生产关系遭到破坏。由于生产力的提高,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个体生产模式成为必然趋势。管仲的改革适应了这个要求。废除了经营公田的劳役制,将“公田”分成“份地”,变集体生产为个体生产,获得份地的农民要根据土地的肥贫瘠向贵族交纳一定数额的实物地租。这样就以实物地租取代了劳务地租。

“相地而衰征”的税收政策,使农民的税收负担趋于合理,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在税收改革之外,管仲还通过设职官管理全国山林、川泽的收入,加强盐铁管理,铸造统一货币,调剂物价,免除关税等措施促进经济的繁荣。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改革举措之外,管仲还提倡“任贤使能”,要求乡长推荐国中“慈孝”“聪慧”“拳勇”等贤能者,委为官吏。这在一定程序上突破了世卿世禄制,扩大了人才的来源,同时也为普通民众开辟了上升的渠道。

管仲还采取了“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用之”,利用传统的道德观念教化百姓,称“礼义谦耻国之四维”。管仲认为利用此四纲治国治民就可以使“上安位”、“民无巧诈”、“邪事不生”,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得以安定。

通过管仲的改革,齐国迅速崛起,实现国富兵强的目的,为齐国称霸斗争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得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分享到:
责任编辑:佳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