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项羽为何不选择继续逃下去 更多是背叛的打击

2020-11-13 来源:凯风网综合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夏日绝句》中的一句。描述的是垓下兵败,项羽突围江边后,发现自己军队死亡殆尽,于是自刎江边。但每每提到这样的结局,很多人都会有一个疑惑:明明可以继续逃下去,为何要选择自刎呢?

甚至还有人认为,这个问题估计连刘邦也是到了将死之时才搞明白。至于为何会有人得出这样的结论来,那还得从刘邦晚年的遭遇说起。如果你对这个问题也很感兴趣的话,就不妨跟着我们一起来探寻一下这个问题背后的原因吧!

一、刘邦晚年的悲惨遭遇。

很多人只知道刘邦是位拥有雄才伟略的皇帝,却不知他的称帝之路走得有多艰辛,更不知道他晚年的遭遇有多悲惨。刘邦称帝的时候,年纪已经不算小了。因为他是靠着很多谋士和家乡朋友们的辅助才得以登上帝位的,所以在他刚做了皇帝的时候,曾经给予了这些人中功劳较大的一些人异姓诸侯王的尊荣。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又会逐一将自己亲封的这些异姓诸侯王给灭掉。虽然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也跟他自身疑心重的毛病有关,但起码经此一事后,他手中所掌握的权力可以被握的更加牢固一些了。

尤其是在他将英布这个异姓诸侯王给灭掉之后,他整个人都变得轻松起来了。因为没了他看不顺眼的那些异姓诸侯王的威胁,刘邦便以为自己可以高枕无忧了。可就在他打算好好休养一段时间的时候,一个坏消息突然传入到了他的耳朵里,让他颇感震惊和崩溃。

原来,他在平定臧荼这个燕王的时候曾经改封自己的好朋友卢绾为燕王。结果现在卢绾竟然也闹起了反叛,他岂能不感到震惊和崩溃吗?更何况当时的他已经因为多次亲征而病入膏肓和身负重伤,被此坏消息一打击,整个人的状态瞬间就变得更加不好了。

不过这可不是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要知道当时的他还有力气给樊哙下命令去讨伐卢绾。但是樊哙走后没多久,他有得知了另外一个坏消息,即樊哙已经秘密跟吕后商定,讨伐卢绾归来就带兵入宫将刘邦最宠爱的戚夫人和儿子都弄死。

也就是说,对于那时还身为天子的刘邦而言,樊哙这个大将的行为也算是已经背叛了他。好在刘邦及时得知消息,这才有机会命人去将樊哙杀掉。只是没等到收到樊哙的具体处置结果和为戚夫人及他最爱的儿子做好安排,他就先撒手人寰了。

二、有人觉得刘邦到死时才搞清楚项羽自刎原因的原因。

了解了刘邦死前的悲惨遭遇后,我们就可以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有人觉得刘邦到死时才搞清楚项羽自刎原因的原因"了。项羽是在惨败的情况下选择自刎的,这一点把他逼到这个地步的刘邦肯定非常清楚才对。可若换成是刘邦,即便到了绝境,也未必会做出跟项羽一样的举动来。

正因为如此,才会有人觉得,刘邦知道项羽惨败的原因,却未必清楚项羽轻易选择自刎的原因。直到他自己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的时候,才有可能感受到项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所产生的感受。

要知道,项羽死之前,面临的不仅是战事的惨败,还包括自己人的背叛。尤其是后者给他造成的打击更大,足以让他对继续活下去失去兴趣,而宁愿用自刎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一生。那样起码会显得足够壮烈,而不至于轻易成为别人眼中的笑柄。

而刘邦呢?死之前所面临的处境也非常悲惨,也像项羽一样,遭受到了亲近之人的背叛和算计。所以应该说,只有在他亲自品尝过这种人生苦楚的时候,才有资格称得上是真正理解了曾经经受过这些人生苦楚的项羽。既如此,那自然就会有人认为刘邦直到生命的最后关头才搞清楚项羽选择自刎的原因。

这其实就跟我们现代人常说的那句"未经他人事,莫劝他人善"和"未经他人生,莫批他人恶"要表达的意思差不多。都表明没有经历过他人经历过的,就没有资格去对他人做出评论。

因为那样的话,评论者根本没有办法站在当事人的立场上分析情况,自然也就没有办法做出较为公平的评论了。以上就是我们本次要跟大家介绍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对大家理解文首所提问题有所助益。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