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作为朱元璋的左膀右臂 开国六公的结局如何

2020-10-15 来源:凯风网综合

任何王朝的建立,并非一人之力就可达到,需有百姓的支持、才能之士的帮助。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了明朝后,就对立下汉马功劳的人进行封赏。其中,最有名的就要属开国六公了。

开国六公的排名分别是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他们在朱元璋创建明朝的过程中,建功立业,要么坐镇后方,要么冲锋陷阵,是朱元璋取得成功的左臂右膀。

不过,开国六公大多数不得善终。

下场最悲惨的,当然是李善长了。

李善长是开国六公中唯一的文臣,长久以来参与重大事项的决策,主管军队的物资供应,深得朱元璋信任。1370年,朱元璋说:“善长虽无汗马劳,然事朕久,给军食,功甚大,宜进封大国。”于是,“授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予铁券,免二死,子免一死”。

李善长不但被封为开国六公之首,还授予丹书铁券,可以免死2次。儿子也沾光可以免死1次。

对于朱元璋来说,所谓“免死”,也就是说说而已。20年后的1390年,朱元璋毫不客气地将李善长满门抄斩,“其妻女弟侄家口七十余人诛之”。一家人最重要就是齐齐整整嘛。

冯胜的下场也不妙。

冯胜是安徽定远人,早年与哥哥冯国用一起投奔朱元璋大军,成为朱元璋帐下一员大将,任职亲军都指挥。

在朱元璋创建明朝的过程里,冯胜几乎无役不予,屡立奇功,成为仅次于徐达、常遇春的一员猛将。1387年,当常遇春、徐达都已经先后去世后,冯胜被任命为征虏大将军,率领傅友德、蓝玉、常茂、李景隆、邓镇等将领远征辽东,俘获了大批人马。然而,由于冯胜与常茂发生矛盾,相互攻击,惹得朱元璋不高兴。朱元璋没收了冯胜的大将军印,让他居住在凤阳,定期上朝觐见,此后也没有安排冯胜率领大军出征。

1395年,冯胜因为受到“蓝玉案”的牵连,被朱元璋赐死。冯胜的爵位被剥夺,不允许传袭下去。冯胜在死之前,设家宴把家里所有女眷毒死。

常茂也没有好下场。

在开国六公中,常茂的名字稍显陌生。他父亲的名字说起来就如雷贯耳了,叫常遇春。常茂是常遇春的长子。由于常遇春在朱元璋封赏群臣之前就已经病逝,朱元璋便将常遇春的郑国公爵位传袭给常茂。

常茂打仗与常遇春一样,敢打敢闯,性格也非常刚烈。常茂的妻子是冯胜的女儿,因此与冯胜是翁婿关系。可是,他们之间关系并不好,在1387年征伐辽东时互相攻击。朱元璋将冯胜的大将军印收回后,也把常茂安置到龙州居住。常茂郁郁不得志,在1391年病逝,年仅35岁。

李文忠和邓愈,都因为在连年征战中过于劳累,导致英年早逝。李文忠活了45岁,死于1384年;邓愈活了40岁。死于1377年。假如他们活久一点,恐怕就算躲得过1380年的“胡惟庸案”,也躲不过1393年的“蓝玉案”。

事实上也是如此。

李文忠得以善始善终,他儿子李景隆却在1404年受到连番弹劾,被明成祖朱棣削爵圈禁,黯然去世。

邓愈的长子邓镇,最初承袭卫国公爵位,后改封申国公。他在“李善长案”中,因为妻子是李善长的外孙女,受到牵连,被朱元璋杀掉。

在开国六公中,唯一能称得上善始善终的,恐怕唯有徐达一人而已。

诗云“诸葛一生唯谨慎”,徐达为人处世,比诸葛亮还要谨小慎微。他自从跟了朱元璋后,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号称“明朝开国第一名将”,被封为魏国公,在开国六公中排名第二。徐达没有居功自傲,在朱元璋面前谦虚、低调,从而保持善终,在1385年因病去世,享年54岁。

徐达去世后,长子徐辉祖在“靖难之役”中反对燕王朱棣,被削爵、禁锢,于1407年病逝;次子徐膺绪在“靖难之役”中保持中立,于1416年病逝;四子徐增寿因在“靖难之役”中暗中帮助燕王朱棣,被建文帝杀掉。燕王朱棣继位后,将徐增寿封为定国公,由徐增寿徐景昌承袭爵位,并允许子孙后代世袭爵位。

在那以后,徐增寿的后代一直保留定国公爵位,到第九代徐允祯继承爵位时,已是崇祯三年(1630年)了。1644年,徐允祯被李自成大军所杀,这才终结了定国公爵位。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