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文正”不是官位 为什么皇帝不轻易给人呢

2020-06-12 来源:丁金龙

后人把晚清一代名臣曾国藩一生所著的文章汇编出版,取名为《曾文正公全集》。有人也许不解,文集名称为何把曾国藩称为“曾文正公”,难道这是曾国藩的号或者是字?

这当然不是,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文正”则是他的谥号,是他去世后由皇帝封的。所以,曾老爷子生前是不知道后世的人会把他尊称为“文正公”的。           

说到“文正”这个谥号,它虽不是官位,但皇帝是不会轻易给人的。

在古代,文人当官后,在死后能得到“文正”这个谥号是他们生前梦寐以求的事情,因为这表示朝廷给了他的最高评价。

在明代,有一个叫李东阳的大学士,在他临死之前听到来探望他的内阁首辅杨一清对他说,他死后会给他一个“文正”的谥号时,垂死的李东阳竟在床上向杨一清磕起头来。可见,古代文人对这个谥号的重视程度。

北宋文学家司马光就指出:“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他认为文是道德博闻,正是靖恭其位,是文人道德的极致,是非常难得的人才能配享。

“文正”这个谥号,最早出现在北魏时期,当时用的字是“文贞”。第一位被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追封“文贞”谥号的是崔宏。

崔宏是北魏时期的名臣,他从小就才智过人,号称冀州神童,成年以后很多达官显贵都要拜会与他,请他出来做官,出仕之后,政绩卓著,虽处兵荒马乱的时代,他的名望一直在上升,不管朝代更替有多频繁,当政者都要请他辅政,拓跋珪立国时,就请他做官,北魏这个国名也是他取名的。崔宏不仅政绩卓著,其书法也自成一家,他善写草、隶、行书,为世人所推重。当崔宏去世后,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才追封他谥号“文贞”。

崔宏

唐代也只有几位名臣被追封为“文贞”,如魏征、陆象先、宋璟、张说等人。

“文贞”这个谥号演变为“文正”是到了宋仁宗年间,因为宋仁宗叫赵祯,为了避讳,“文贞”才改为“文正”。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配享“文正”这个谥号呢?

按照古代“谥法”的规定,只有符合下列这些条件的人,才有资格使用“文正”这个谥号:

文: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勤学好问曰文;博闻多见曰文;忠信接礼曰文;能定典礼曰文;经邦定誉曰文;敏而好学曰文;施而中礼曰文;修德来远曰文;刚柔相济曰文;修治班制曰文;德美才秀曰文;万邦为宪、帝德运广曰文;坚强不暴曰文;徽柔懿恭曰文;圣谟丕显曰文;化成天下曰文;纯穆不已曰文;克嗣徽音曰文;敬直慈惠曰文;与贤同升曰文;绍休圣绪曰文;声教四讫曰文 。

正:内外宾服曰正;大虑克就曰正;内外用情曰正;清白守洁曰正;图国忘死曰正;内外无怀曰正;直道不挠曰正;靖恭其位曰正;其仪不忒曰正;精爽齐肃曰正;诚心格非曰正;庄以率下曰正;息邪讵诐曰正;主极克端曰正;万几就理曰正;淑慎持躬曰正;端型式化曰正;心无偏曲曰正;守道不移曰正。

所以,历朝历代只有很少的几个人才被皇帝封为“文正”谥号。

宋朝得到“文正”谥号的,只有李昉、范仲淹、司马光、王旦、王曾、蔡卞、黄中庸、郑居中、蔡沈等九人。

元朝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只有吴澄、耶律楚材、刘秉忠、许衡、廉希宪、贾居贞等六人。

明朝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只有方孝孺、李东阳、谢迁、倪元璐、刘理顺等五人。

清朝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只有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等八人。

我国最后一位获得“文正”谥号的是晚清名臣孙家鼐,他是安徽寿县人,状元出身,历任工部侍郎,署工部,礼部、户部、吏部、刑部尚书等,后创办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1909年去世。

在历史上,能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人,大多都是当时文人敬仰的对象。所以说“文正”虽不是什么官职,但皇帝是不会轻易地把这个谥号给人的,也正因为稀缺,就更显得珍贵。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