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心理健康
“我家庭事业都很好,却感觉不到快乐”:这种心病比抑郁症更隐秘

2022-10-19 来源:壹心理公众号

你是不是也曾有过那种,“看起来很好,但其实一点也不快乐”的时刻?

之所以这样问,是我遇到过的不少人,都经历过这样的时刻。


比如好友小米。

在别人眼里,她有着高薪稳定的工作,爱她惜她的老公,听话懂事的孩子。

可她,却觉得自己从未打心底里感到快乐。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感觉生活毫无意义,迷茫又痛苦。

再比如《哈佛大学公开课:幸福课》的主讲人,Shahar博士。

他在顶尖学府哈佛读书,学的是当时最热门的计算机专业,身边都是优秀的同学和老师,成绩优异的同时还擅长运动,社交也游刃有余。

看上去一切都很顺利。

可他,也不快乐。


我曾十分不解,他们明明什么都不缺,本身也很优秀,怎么就不快乐呢?

直到我同样经历过“无意义感”带来的空虚与痛苦时,才终于明白。

他们就像西方诗人托马斯·艾略特的诗歌《空心人》里描述的那样:

我们是填充着草的人,倚靠在一起。脑壳中装满了稻草。唉!

我们干巴的嗓音,在一块儿飒飒低语,寂静,又毫无意义……


北大心理学教授徐凯文将这种心理状态命名为“空心病”。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空心”的发生?这种持续的无意义感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怎样才能过上“有意义”的生活?

不久前我们邀请到了壹心理咨询师——梁靖宇老师,带来了一场主题为【空心病,怎么治】的直播。

不妨来看看梁靖宇老师对于“空心病”有怎样的解读与疗愈技巧。


为什么我感觉自己活得像“行尸走肉”

这个时代,意义感的缺失正逐渐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情况。

当代社会的年轻人,好像大多都如此:

学习成绩优异,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未来目标是什么;

事业稳定、爱情美满,却还是觉得人生没有什么意义;

忙忙碌碌好些天,周末终于闲下来,却依旧焦虑,无法放松……

回溯父母年代,他们却似乎不曾有过这般迷茫、空虚的时刻。

究竟是什么让我们产生了“空心”?

一是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剧烈地冲击了我们传统的价值观。

不同于以前的、固定、重复的农业社会,现代社会是一个日新月异的工业社会。

在这样一个不断更新的社会里,我们需要有足够的精神厚度与内在的成长力。

然而,在被父母的过度保护中,一直被推着往前走的我们,内在的成长力被没有被真正的激发、培育出来。

二是变得越来越单一的的价值观。

每个人的价值观其实是需要我们自己通过生活经验去归纳总结,再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的。

可不幸的是,大多数的我们丧失了主动思考,获取自我价值观的能力。

所以在鼓吹“成功”的信息轰炸下,越来越多的我们把成功与财富,地位挂钩。

所有的成功,被框定在了“利”中。我们也被这样的利益主义捆绑,默认如“进入编制、存款千万,公司CEO……”才是该追求的。

三是我们的内心少了敬畏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越来越多人不相信宗教,并对一些传统文化、习俗嗤之以鼻,内心便逐渐没有了敬畏感。

但其实,这种内在信仰的力量能给予我们比较无限的意义。这种内在的信仰,更应该是对大自然和宇宙的敬畏。

在这其中,我们能感受到自然的不被定义,以及自己的个体性,也更能摆脱单一价值观的“绑架”,找到自己本身存在的意义。


被“空心”支配的我们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感受力

如果放任“空心”不断吞噬我们,我们会变得如何?

我们可能会开始拖延。

因为感受不到意义的存在,我们做很多事情都没有内在动力,会感觉做这个事情并没有办法给我带来价值感和意义感,自然就开始能拖就拖。

我们可能会沉溺于对自己的价值判定。

比如我的一位来访者,学习成绩一直很好。

但上了大学后,就找不到目标和方向,开始通过熬夜来逃避上课,一熬夜起不来就逃课。

每次逃课后,他又会开始批判自己,觉得自己是个没有价值的人。

在这样反复陷入对自己的价值判定(主要是否定)中,进一步会加剧他的无意义感和无价值感。

我们可能会养成一些不健康的习惯。

因为工作、生活中带来的无意义、焦虑感,我们可能会用一直刷短视频、或抽烟、酗酒,甚至更极端地通过自残来缓解这种空虚感,去感受自己的存在。

长期下来,我们可能还会成为一个失去情绪的人。

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长期的无意义感,空虚感让我们成为情绪无能的人,我们就会像“行尸走肉”一般:

体验不到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感受不到完成目标的那份成就感,感受不到牵起爱人手的那份悸动,感受不到看着孩子牙牙学语的温暖,感受不到花香、微风、阳光等点滴的小确幸。


我们如何过上有意义的生活?

电影《心灵奇旅》中说过:火花不是人生目标,当你想要生活的那一刻,火花就已经被点燃。

如果你有过困惑,或开始迷茫:

“我为什么要活着?我生活的意义在哪?我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不妨尝试以下的方法,一步步地开启有意义的生活:

第一步,尝试与自己联系,关注、链接身体

可以试着从关注自己的衣食住行开始,增加对自我的关怀,重新去跟身体去进行链接。

让我们身体日常的起居恢复到一个有秩序的状态中。

还可以借助像运动手表这样的仪器来辅助,关注自己的心率、睡眠、运动,去更加深度地链接我们与自己的身体。

第二步,向内看,重视自己的情绪感受。

近几年因为疫情,出现了很多不稳定性。

我们可能也会因此遭遇很多事情,这个外在是我们没有办法控制的。

但我们可以去改变内在的部分,可以去更好地安顿自己。

去爱自己,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

第三步,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创造动机。

找到一个你有兴趣去“玩”的事情,并持之以恒地去做。

如果实在没有,可以主动和创造一些,至少能获得方向感,并在完成的过程中感受意义的存在的事。

这能让我们寻求到一种“反身性的力量”。

我们通过兴趣点带着自己向内探索,然后这种探索又将我们带回现实,我们也就更有能力去承受来自生活的不确定性。

如果,你从第一步与自己的联系中就不知道如何开始,或已经深深地陷入了“空心”的漩涡,不妨试试心理咨询。

通过心理咨询师带你一点点地探索,带你航向内心,去感觉,去寻找,去确认,去拥有属于你的意义感,找到你内心的快乐。

到那时,你也许会发现,活着本身,就是一件有意义、值得期待的事。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