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美容护肤
冬季易犯皮炎? 中医药防治冬季皮炎有妙招

2021-12-08 来源:人民政协报

“大雪”至,气温越来越低,空气也越发干燥,不少人的皮肤开始“闹情绪”,发红、脱屑、痒痛,越痒越抓、越抓越痒,反反复复。其实,这些都是冬季患皮炎的症状,如果处理不当还极易引起病灶处皮损、皮肤溃疡感染、皮肤苔癣样变,甚至留下疤痕,让人十分苦恼。

气候干燥,皮脂分泌减少,易引发冬季皮炎

“冬季皮炎又称乏脂性皮炎,主要是由于冬季气候干燥,皮肤表面油脂分泌减少,缺乏足够滋润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表现为皮肤出现细小鳞屑,严重时可见‘碎瓷器’样裂纹,尤以小腿胫前明显,手背也会出现干燥性裂纹。皮肤干燥脱屑后会刺激痒觉神经,从而引发瘙痒症状,并因搔抓而出现抓痕、渗血。”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主任医师张江林介绍,冬季由于患者皮脂腺、汗腺分泌减少,自身保水功能差,导致皮肤水分流失,如果洗澡再过于频繁,并外用碱性较强的肥皂或者沐浴露,或者喜欢用温度高的水洗澡,更会加重皮肤的干燥程度。洗浴刺激是泛发性乏脂性皮炎的风险因素之一,患者机体内部的易感因素则可能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皮脂腺分泌功能尚未健全的儿童,皮脂腺分泌功能开始退化的老人,自身皮肤保水功能较差的人,是冬季皮炎的多发人群。”张江林说。

冬季常见皮炎的防治

“冬季常见的皮炎主要有:皮肤瘙痒症、干燥性湿疹、皮肤皲裂和冻疮。”张江林介绍,具体来说——

皮肤瘙痒症。冬季天气寒冷,皮肤干燥,瘙痒症发生率较高。瘙痒有阵发性,尤其以夜间为重,常在饮酒后、洗澡后或被褥睡暖时,全身皮肤瘙痒,部位不定。皮肤瘙痒好发于大腿内侧,小腿伸侧(即小腿前面)及关节周围等处,一般刚开始并不严重,可能只局限于一处,但渐渐地会因为抓得过猛,导致皮肤发炎、抓痕,引发湿疹、脱屑、皮肤变薄,甚至细菌感染。皮肤瘙痒症可分为全身性和局限性两种。全身性常见于中老年人,可适当减少洗澡次数,沐浴用品尽量少用,水温不宜过高,沐浴后最好涂抹具保湿作用的润肤霜;局限性好发于肛周、外阴、阴囊、头皮及小腿处,因反复搔抓,患处皮肤常发生相应的变化,可用凉毛巾冷敷来化解瘙痒,平时应防止搔抓、烫洗,尤其瘙痒症及湿疹患者应防止洗浴过勤、水温过高,少用碱性洗涤剂及肥皂,浴后选择涂用尿素软膏、维生素E护肤甘油、护肤宝等润肤保湿。饮食上要注意对鱼、虾等海鲜及酒、辣椒等辛辣刺激的食物尽量不要食用,平时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

干燥性湿疹。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内外因素引起的过敏性皮肤炎症,干燥性湿疹高发于比较瘦弱的婴儿。眉间、头皮等部位多见,患儿出现潮红、脱屑、丘疹,但没有明显渗液。发展为慢性湿疹后可有轻度浸润肥厚,也可出现抓痕、皲裂或结血痂。患儿多因剧烈瘙痒而哭闹和睡眠不安。治疗应找出原因,对症治疗,合理喂养、精心护理、注意保湿,并使用相应的药物进行全身及局部治疗。

皮肤皲裂。冬季皮肤皲裂主要表现为手足皲裂,是冬季常见皮肤病之一,由于冬季天冷风大,手足部皮肤容易干燥,形成线状裂隙,尤其是经常从事户外体力劳动者易发此病,这时可选择使用尿素软膏、水杨酸软膏等外用药物。还要特别注意保暖,戴手套,穿棉鞋,洗手时用温水,在天气较暖时适当活动,活动手足部关节,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耐寒能力。另外,劳作可戴橡胶手套,这样可以避免洗涤剂与双手皮肤直接接触,对接触油、漆等化学物质类的户外工作者来讲,工作时更要佩戴手套。饮食上,应多吃些含有维生素A的食物,促使上皮生长、保护皮肤、防止皲裂,如胡萝卜、豆类、绿叶蔬菜、鱼类、肝脏、牛奶等,还应适当多吃些脂肪类、糖类食物,这样可使皮脂腺分泌量增加,减轻皮肤干燥及皲裂。

冻疮。它好发于肢体的末端,如手、脚、面、耳等部位。皮肤受冻后,晚期变得苍白,继而出现大小不等的紫红色硬块,有痒和肿胀感觉,如果恣意抓痒,容易使表皮破损。在冻疮的后期常会出现水疱溃疡、糜烂、结痂情景,直到天气暖和时痂皮才零落痊愈。来年冬天往往在原先发生冻疮的部位又再发。冻疮创面还易发生继发细菌感染,溃破后不能碰水,应保持清洁卫生。防止冻疮,首先应摆脱湿冷的环境;同时加强锻炼以适应寒冷气候;还用提前做好防寒准备,注意防寒保暖;对每年易复发者,可在夏季就适当冷水洗脸、洗足、冷水浴,以提高耐寒能力;外出注意天气变化,根据气温变化增减衣服,预防发生冻伤。另外,食物要有充足的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保证身体有足够的热量。

冬季皮肤保养有几个误区

“冬季皮肤瘙痒看似不是什么大毛病,却不能忽视,瘙痒不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对社会和家庭也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而不正确地饮食或服用药物,比如喜欢吃海鲜、牛羊肉、蘑菇魔芋、香菜等发物,或服用抗生素、化学制剂等药物也可能引起皮肤的瘙痒;吸入粉尘、环境因素、皮肤接触物等都可能会引起皮肤的瘙痒。”四川省中医院主任医师米雄飞介绍,在冬季的皮肤保养中,不同年龄段都应注意,避免以下六大误区的发生——

高温热水洗澡,可以杀灭病原体,减轻瘙痒。其实,高温热水洗澡会使皮肤表面油脂流失、缺少一层油脂膜保护,水分蒸发更快,加重瘙痒,所以经常用高温热水洗澡,会出现越烫越痒,越痒越烫,恶性循环,长期如此会加速皮肤老化,老年人皮肤本就老化严重,频繁高温热水洗澡更容易出问题。

用力擦洗皮肤,把皮肤洗干净就不痒了。用力擦洗皮肤,想把皮肤洗干净,反而会破坏皮肤自我保护的能力。

使用一些消毒液进行消毒杀菌。常用的消毒液消毒杀菌效果强,容易破坏皮肤屏障功能,加重瘙痒。

乱抓、用火烤、用刀刮。这些物理手段,会严重破坏皮肤屏障,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感染。

为了追求保暖,穿不透气或紧身的衣服。这些衣服多为尼龙等材质,会刺激皮肤加重不适症状。

使用偏方。易引起接触性皮炎,会加重瘙痒。

中医药防治冬季皮炎有妙招

“冬季自然界中草木凋零、蛰虫伏藏,用冬眠状态来养精蓄锐。此时人体与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一样,代谢相对缓慢。人体气机内敛,阳气内藏,因外界气温下降导致皮肤活动机能低下,油脂、汗液分泌减少,气血运行较迟缓,皮肤腠理缺乏气血津液濡润而变得干燥。冬季空气寒冷干燥,容易耗伤人体津液,肺脏娇嫩,喜润而恶燥,燥邪侵犯肺脏,最容易伤其阴液,不仅会引起咽喉干痒,沙哑的问题,还会伤及肺脏,累及皮肤毫毛,导致皮肤屏障功能下降,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发生瘙痒。”米雄飞说,针对冬季易发的皮肤病,中医药防治有妙招——

传统中医外治法,有中药药浴疗法、耳穴压丸埋豆法、针刺疗法、自血疗法、穴位埋线、走罐、火针疗法等。比如中药药浴法,它是将药水盛于器皿内,浸泡身体的某些部位或全身,利用水温本身对皮肤、经络、穴位的刺激和药物的透皮吸收,达到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的目的。按照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根据不同的疾病,加入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因药物不经胃肠破坏,直接作用于皮肤,并通过透皮吸收进入血液,故较之内服药有见效快、舒适性强、毒副作用少等优点,因此被医学界誉为“绿色疗法”,越来越受到患者的青睐。比如耳穴压丸埋豆法,是将表面光滑近以圆球状或椭圆状的中药王不留行籽,贴于0.6×0.6cm的小块胶布中央,然后对准耳穴贴紧并稍加压力,使患者耳朵感到酸麻胀或发热。贴后患者每天自行按压数次,每次1~2分钟。每次贴压后保持3~7天。皮肤瘙痒可选择神门、肝、脾、皮质下、肺、肾上腺等穴位。

除传统中医疗法中的外治法之外,还为大家推荐三款食疗法:无花果南杏排骨汤,无花果8枚,光南杏15g,排骨500g,陈皮5g,常规煲约2小时,加盐调味;莲子黑米粥,莲子30g、红枣8颗、百合20g、黑米100g、冰糖30g,将莲子洗净后去心,红枣洗净后去核,百合和黑米淘洗干净,冰糖打碎,把黑米、红枣、莲子、百合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先大火烧沸,再改小火煮30分钟,最后加入冰糖屑搅匀即可食用,每日1次,可祛风热、止瘙痒;薏米绿豆汤,取薏米、绿豆各30g,将薏米、绿豆分别洗干净,放入炖锅内,加入适量的水,先大火烧沸,再改小火炖煮35分钟,最后加入盐、味精和香油即可食用,每日1次,可清热、利湿、止痒,对湿热下注型皮肤瘙痒症有疗效。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