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神奇手 满腔热心肠 两位特色店铺修理师的故事

一双神奇手 满腔热心肠 两位特色店铺修理师的故事

一双神奇手 满腔热心肠 两位特色店铺修理师的故事

天下网商 · 2022-01-05 来源: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对于修理行业的修理工来说,维修工作可能只是一种谋生的方式,然而对于集体而言,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行业,正因为这一群体的存在,我们的旧物件能够恢复原貌、“老古董”还能够继续使用……在如今的快消社会里,这些修理工们依然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发光发热,孜孜以求。

修鞋技术 精益求精

彭师傅1997年入行开始修鞋。外人眼里简单的修鞋工作在他看来却不容易,他的活非常细致,修鞋子像在修复艺术品。也正是严谨而又热爱的态度,他的手艺得到众多顾客的认可,他的“康拜修鞋铺”一直营业至今。

进入修鞋行当,是他原先工作的纺织厂倒闭后做出的选择。因为同是手工行业,且看到路边小摊贩修鞋的技术简单,彭师傅以为自己上手会更快。但是“外行人看热闹”,真正开始修鞋后,彭师傅遇到了最大的难题:有些鞋子怎么都粘不上。这是最常见的活计,彭师傅工作24年后总结出,修鞋行业最难的也是粘鞋。

粘鞋需要预先把开胶地方的旧胶水用小刀刮掉,处理干净后打磨,再上一遍化学处理剂。鞋厂将这一步骤称为“起毛”,随后涂抹胶水粘鞋,最后静置近12小时,才算完工。但修的鞋子材质不一,起毛所用药水和胶水需要“因地制宜”,只有用合适的药水和胶水才能粘住鞋子。他入行没有师傅带,只得自己摸索,碰到粘不住的鞋子,就跑去皮鞋厂询问、求教。“对方的回应往往很模糊,只是说这个材料不能用这个处理剂,有时他们对磨损后的材料甚至也不太认识。我就只能反复实验,研究用什么样的药水可以处理什么面料的鞋子,药水需要控制在什么温度……”这样一步一步摸索,彭师傅入门了。

以往鞋子的材质主要就是皮子、橡胶、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及其制成的橡塑发泡材料)、GPR(玻璃增强热固性塑料或玻璃钢,一种复合材料)等等。彭师傅用的5种药水可以粘住大部分鞋子,但市场上鞋子的材质在变化,比如现在出现一种硅橡胶,彭师傅说自己还在不断摸索,找到适合它的处理剂和胶水。

除了修鞋,常有客人的高档鞋子来他这里做保养和维护。拿起操作台上一双全新的Chanel女皮鞋,彭师傅指着鞋底粘住的一片皮对记者说:“我们会在高档鞋底粘一片保护鞋底的皮,最后打磨光滑,这样看起来基本不会有差别,而且顾客穿到鞋子废掉也不会掉的。” 彭师傅认为修鞋一定要保证质量,不粘好的鞋,没穿几天又会裂开。也有喜欢收藏鞋子的顾客光顾彭师傅的店铺,他们每年会带着鞋来做保养。由于他技艺精湛,不会破坏鞋子原有的形状,所以留住了老客人。好多拆迁搬走的老客人,仍然会到彭师傅的店里修鞋。

据彭师傅说,2001、2002年左右,上海曾掀起过修鞋热潮。许多外地人购置了国产的小机器,在路边摆摊修鞋,想借机挣快钱。但彭师傅说,修鞋来钱其实不快,一来二去,顾客都在检验你的手艺,质量出了问题,也就没什么生意了。更别说赚钱,所以有些小商贩没能挺多久,很快百分之七八十的修鞋铺关闭了。

彭师傅修鞋基本无休,尤其在疫情前,忙时店里一天营业额最高达到2000元。新冠疫情发生后,生意受影响,之前大家出国旅游会带回一些好的皮鞋,现在出国人少了,生意不好做了。但他认为,修鞋行业是必不可少的,就像饭店一样,人都要吃饭,所以饭店一直会有。大家都要穿鞋,修鞋的就会一直存在,只不过年轻人对这个行业的认可度不高,不愿意加入。

玩味人生 快乐修琴

前段时间,顺昌路上将要动迁的“小广东”乐器修理铺吸引了不少人关注,连电影导演贾樟柯和王家卫也联系他,想拍摄他搬家的过程。这家修理铺的老板冯顺成阅历丰富,年轻时走遍美国、澳大利亚、南非、泰国,曾和那英、刘欢同台演出,最近还拍摄了个人纪录片。

冯顺成开设的那间仅有10.5平方米的铺子里陈列了大大小小近300件乐器,最老的乐器是从明朝传下来的一把月琴,已经使用了500年。冯顺成说,自己在修理时甚至能感受到前任使用者的手温,因为每次弹琴后,手的热度、湿气都会对琴产生影响。而在这么多年的修琴经历里,他最难忘的是一位女孩送来的一把小提琴。这是她外公留下的心爱之物,过世后,有一天小提琴突然被摔碎了。女孩辗转去过多处,不惜费用希望恢复到原状,但是许多修理店都无法办到。

女孩的述说打动了冯顺成,他让小女孩在小提琴的每个碎片上用铅笔写下名字,并约好一个月后取。到了约定时间,冯顺成拿出修好的小提琴,在女孩面前拉奏起来。看到外公昔日的心爱之物再度恢复生气,女孩忍不住落下眼泪。

一开始,冯顺成没有选择成为一名修琴师,他喜欢新鲜的东西,更喜欢音乐。身边的人都说他不务正业,但他心里却有股不服输的劲。他终于成为了一位跟随乐队演出的吉他手。1986年,冯顺成到澳大利亚留学,当时在国内演奏获得好评的他问老师自己吉他的演奏是什么水准,老师轻淡地说:“中下”。这对冯顺成打击不小,他走出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转而寻找到自己擅长的事情——学习乐器制作和维修。

回国后,他开了家维修乐器的小店,从业22年,修理了上万件乐器,练就一身炉火纯青的技术。在一次采访中,他颇为得意地说:“美国第一代夏威夷电吉他,坏了的话全世界没人会修,但我可以。我专门跑到澳门淘了9000多圈的旧货线圈,从早到晚,一圈一圈绕线,最后将它修好了。”冯顺成是一位洒脱的人,即便是修琴,也要玩够了再修。而且修琴对于他来说,也是一件好玩的事情,也是因为太好玩了,一下子就在这个行业待了几十年。

修理行业需要有工匠和工匠精神,将经手修理的旧物件能够恢复使用,将老古董传承下去。在我们城市不起眼的角落里,修理师们耐住寂寞,孜孜以求。彭师傅的刻苦专研让每一双鞋子发挥出最大的使用价值;冯顺成的痴心不改使每样乐器重获生机。如今谈起这些匠人,一股莫名的敬意和感动油然而生,他们练就的这双神奇之手,惠及了多少认识和不认识的顾客。

记者 / 袁文馨

编辑 / 黄骞文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 经典章节
  • 作者介绍
  • 主要内容

对于修理行业的修理工来说,维修工作可能只是一种谋生的方式,然而对于集体而言,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行业,正因为这一群体的存在,我们的旧物件能够恢复原貌、“老古董”还能够继续使用……在如今的快消社会里,这些修理工们依然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发光发热,孜孜以求。

修鞋技术 精益求精

彭师傅1997年入行开始修鞋。外人眼里简单的修鞋工作在他看来却不容易,他的活非常细致,修鞋子像在修复艺术品。也正是严谨而又热爱的态度,他的手艺得到众多顾客的认可,他的“康拜修鞋铺”一直营业至今。

进入修鞋行当,是他原先工作的纺织厂倒闭后做出的选择。因为同是手工行业,且看到路边小摊贩修鞋的技术简单,彭师傅以为自己上手会更快。但是“外行人看热闹”,真正开始修鞋后,彭师傅遇到了最大的难题:有些鞋子怎么都粘不上。这是最常见的活计,彭师傅工作24年后总结出,修鞋行业最难的也是粘鞋。

粘鞋需要预先把开胶地方的旧胶水用小刀刮掉,处理干净后打磨,再上一遍化学处理剂。鞋厂将这一步骤称为“起毛”,随后涂抹胶水粘鞋,最后静置近12小时,才算完工。但修的鞋子材质不一,起毛所用药水和胶水需要“因地制宜”,只有用合适的药水和胶水才能粘住鞋子。他入行没有师傅带,只得自己摸索,碰到粘不住的鞋子,就跑去皮鞋厂询问、求教。“对方的回应往往很模糊,只是说这个材料不能用这个处理剂,有时他们对磨损后的材料甚至也不太认识。我就只能反复实验,研究用什么样的药水可以处理什么面料的鞋子,药水需要控制在什么温度……”这样一步一步摸索,彭师傅入门了。

以往鞋子的材质主要就是皮子、橡胶、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及其制成的橡塑发泡材料)、GPR(玻璃增强热固性塑料或玻璃钢,一种复合材料)等等。彭师傅用的5种药水可以粘住大部分鞋子,但市场上鞋子的材质在变化,比如现在出现一种硅橡胶,彭师傅说自己还在不断摸索,找到适合它的处理剂和胶水。

除了修鞋,常有客人的高档鞋子来他这里做保养和维护。拿起操作台上一双全新的Chanel女皮鞋,彭师傅指着鞋底粘住的一片皮对记者说:“我们会在高档鞋底粘一片保护鞋底的皮,最后打磨光滑,这样看起来基本不会有差别,而且顾客穿到鞋子废掉也不会掉的。” 彭师傅认为修鞋一定要保证质量,不粘好的鞋,没穿几天又会裂开。也有喜欢收藏鞋子的顾客光顾彭师傅的店铺,他们每年会带着鞋来做保养。由于他技艺精湛,不会破坏鞋子原有的形状,所以留住了老客人。好多拆迁搬走的老客人,仍然会到彭师傅的店里修鞋。

据彭师傅说,2001、2002年左右,上海曾掀起过修鞋热潮。许多外地人购置了国产的小机器,在路边摆摊修鞋,想借机挣快钱。但彭师傅说,修鞋来钱其实不快,一来二去,顾客都在检验你的手艺,质量出了问题,也就没什么生意了。更别说赚钱,所以有些小商贩没能挺多久,很快百分之七八十的修鞋铺关闭了。

彭师傅修鞋基本无休,尤其在疫情前,忙时店里一天营业额最高达到2000元。新冠疫情发生后,生意受影响,之前大家出国旅游会带回一些好的皮鞋,现在出国人少了,生意不好做了。但他认为,修鞋行业是必不可少的,就像饭店一样,人都要吃饭,所以饭店一直会有。大家都要穿鞋,修鞋的就会一直存在,只不过年轻人对这个行业的认可度不高,不愿意加入。

玩味人生 快乐修琴

前段时间,顺昌路上将要动迁的“小广东”乐器修理铺吸引了不少人关注,连电影导演贾樟柯和王家卫也联系他,想拍摄他搬家的过程。这家修理铺的老板冯顺成阅历丰富,年轻时走遍美国、澳大利亚、南非、泰国,曾和那英、刘欢同台演出,最近还拍摄了个人纪录片。

冯顺成开设的那间仅有10.5平方米的铺子里陈列了大大小小近300件乐器,最老的乐器是从明朝传下来的一把月琴,已经使用了500年。冯顺成说,自己在修理时甚至能感受到前任使用者的手温,因为每次弹琴后,手的热度、湿气都会对琴产生影响。而在这么多年的修琴经历里,他最难忘的是一位女孩送来的一把小提琴。这是她外公留下的心爱之物,过世后,有一天小提琴突然被摔碎了。女孩辗转去过多处,不惜费用希望恢复到原状,但是许多修理店都无法办到。

女孩的述说打动了冯顺成,他让小女孩在小提琴的每个碎片上用铅笔写下名字,并约好一个月后取。到了约定时间,冯顺成拿出修好的小提琴,在女孩面前拉奏起来。看到外公昔日的心爱之物再度恢复生气,女孩忍不住落下眼泪。

一开始,冯顺成没有选择成为一名修琴师,他喜欢新鲜的东西,更喜欢音乐。身边的人都说他不务正业,但他心里却有股不服输的劲。他终于成为了一位跟随乐队演出的吉他手。1986年,冯顺成到澳大利亚留学,当时在国内演奏获得好评的他问老师自己吉他的演奏是什么水准,老师轻淡地说:“中下”。这对冯顺成打击不小,他走出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转而寻找到自己擅长的事情——学习乐器制作和维修。

回国后,他开了家维修乐器的小店,从业22年,修理了上万件乐器,练就一身炉火纯青的技术。在一次采访中,他颇为得意地说:“美国第一代夏威夷电吉他,坏了的话全世界没人会修,但我可以。我专门跑到澳门淘了9000多圈的旧货线圈,从早到晚,一圈一圈绕线,最后将它修好了。”冯顺成是一位洒脱的人,即便是修琴,也要玩够了再修。而且修琴对于他来说,也是一件好玩的事情,也是因为太好玩了,一下子就在这个行业待了几十年。

修理行业需要有工匠和工匠精神,将经手修理的旧物件能够恢复使用,将老古董传承下去。在我们城市不起眼的角落里,修理师们耐住寂寞,孜孜以求。彭师傅的刻苦专研让每一双鞋子发挥出最大的使用价值;冯顺成的痴心不改使每样乐器重获生机。如今谈起这些匠人,一股莫名的敬意和感动油然而生,他们练就的这双神奇之手,惠及了多少认识和不认识的顾客。

记者 / 袁文馨

编辑 / 黄骞文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