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博览  >  非遗博览
非遗传承:油纸伞下的千年晴空

2022-08-22 来源:腾讯文化

伞。

生活中的必需品。

无论是烈日高悬,还是阴雨连绵,它都为人们提供了一方天地。

中国的伞文化已有千年历史,伞的种类也是样式繁多。若一定要从中提起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传统伞具,那一定是油纸伞。

01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伞的国家。

旧时王朝曾一度用伞表明身份地位、彰显威严。

汉代以前的伞更是主要流行于上流社会,其采用较贵重的禽类羽毛和丝帛编织而成,尺寸也比较大,因而价格高昂,普通百姓根本无法支付。

纸被发明后,伞的价格就逐渐降下来了。伞这才被普及而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图 | 选取自节目《油纸伞上的中国》

随着工艺的发展,伞的质量和技艺也得到了提升。将竹削成木条做伞骨,在伞纸表面涂上桐油,油纸伞由此诞生。

相对于此前的伞,油纸伞有较强的防水性,可用来遮雨。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雨伞。

 

图 | 选取自节目《油纸伞上的中国》

早在大唐时期,中国的雨伞就传入了日本,并在日本流行开来。

明清时期,我们的伞具还行销国外。

可以说,中国的伞文化对亚洲,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制作方法等方面的不同,伞的种类、功能也不一样。哪怕对于油纸伞行业,这些伞也有各自的起源和特点。

在这之中,分水油纸伞被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他们至今仍使用桐油、石印来制作传统油纸伞。

分水油纸伞传统制作技艺也成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02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

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图 | 分水油纸伞 | 选取自节目《地理·中国》

分水油纸伞是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镇的民间工艺品。

这里历史悠久,曾是古盐道、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泸州市的分水油纸伞具体时间已无法考证,但据泸州史学界认为这一工艺可以追溯至明朝,至少已有四百年。

《泸县志》中曾对此有过记载:“泸制纸伞,颇为有名。城厢业此者二十余家。崇义分水岭亦多此业,而以分水岭所制为佳。”

分水油纸伞的历史悠久,甚至在过去数百年里诞生了千余位油纸伞业的匠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伞匠。

03

分水油纸伞在选料上就很讲究。

他们选用的竹材有具体的品种及竹龄限制,木材也要用符合国家林木管理规定的香樟木、松木、岩桐木。

纸张更是不能随便乱用,要用枸树树皮制成的手工棉纸。

选料过后,他们就要开始先制作伞件。

伞件包括伞骨、伞托、伞杆、伞面。

 

图 | 制作伞箍 | 选取自节目《北纬30°中国行》

伞架的每一处都有不同的要求。伞骨所用的竹木需宽度均匀,伞衬要齐头。伞托需在水中浸泡至少24小时。而伞杆要使用水竹的中节。

伞箍部分所用的竹片根据大小薄厚,会削到八至十二层不等。

伞面的图案多种多样。但别小看这些图案,他们很多都是先人传下来的图案,有的图案就已有了上百年的历史。

 

图 | 传统伞面图案,石板印刷,这幅图案已有200年历史 | 选取自节目《北纬30°中国行》

伞面的印制有石板印刷、手工绘画等多种方式,但石板印刷在目前的油纸伞行业已不多见。

 

图 | 石印采花

石板印刷也是分水油纸伞的一大特色。

他们在大理石板上,用一种特殊、特制的油墨将图案绘制上去,这叫做“腐蚀印刷”。

 

图 | 手工绘制油纸伞面,牡丹花图案 | 选取自节目《北纬30°中国行》

于伞上直接绘制图案也绝非易事。

纸上作画时颜色浸润会让画面更立体,而油纸伞所用的纸与一般的画纸不同,无法将图案浸开,因而更要依靠于笔尖工艺。

 

图 | 伞骨上穿线 | 选取自节目《北纬30°中国行》

油纸伞在分水岭乡已经成为产业链。通常每家每户有专门负责的一步,制作好后再统一移交给负责下一步的家庭。

尽管大多人只负责其中一个步骤,但他们每个人都有独立做伞的能力。

伞骨穿线后,就要贴伞面了。

油纸伞的伞面共分为七个扇形面。因为伞面与质量息息相关,在贴伞面时,就要保证图案完好拼接,同时还要预留出空间给伞的开合。

 

图 | 选取自节目《北纬30°中国行》

各类伞件做好后,离成伞还相差甚远,组装伞架也是步骤繁琐。

上伞头和伞杆要极为精细地组装在一起,这并没有机器帮忙,而是匠人一针一针穿在一起的。

穿棉线一般分为七个部分穿上去,有2800多针。

如果是大一些的油纸伞,就需要3000多针。

 

图 | 上桐油

分水油纸伞的最后一步是上桐油。

而上桐油所用的工具是浸满了桐油的蚕丝。

伞匠一手托着伞面,一手将桐油蚕丝来回滚擦于伞面。

04

分水油纸伞是油纸伞文化的代表之一。油纸伞的文化在中国的不同地方都有独特的传承。

在广博的伞文化中,制作余杭纸伞、泾县油布伞,以及西湖绸伞等等的传统技艺,均是我们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结语

一把油纸伞,撑起一方天地。

一项非遗技术,尽显源远历史。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就如伞技艺的延续,

世代相传。

匠艺承华夏,

薪火映无疆。

编审:张筱曼

责编:邓莫南

策划:彭 锋

编辑:刘梦迪

分享到:
责任编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