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博览  >  非遗博览
剧本杀里学历史 云上直播教汉绣 非遗传承擦出新火花

2022-03-19 来源:腾讯文化

如何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展现当代价值,是我国非遗事业所面临的新课题。近日,极目新闻记者采访多位湖北非遗传承人,听他们分享非遗传承的新“玩法”,以及如何在移动互联时代践行“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博物馆上演“剧本杀”

在位于汉口文体中心的荆楚金石博物馆,馆长、省级非遗项目“金石器物全形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友海向极目新闻记者介绍了馆内的平面拓、全形拓等传拓作品,分享他是如何从一砖一瓦之中,寻找这座城市在滚滚红尘中留下的历史文化密码。

当谈到如何让更多年轻人愿意主动探寻这个密码、走近拓片艺术时,张友海介绍了博物馆推出的一个“大招”——剧本杀。

“剧本杀”是一种主打角色扮演、互动表演的新文化产品,是许多年轻人当下的热门社交活动,但坊间流行的多数“剧本杀”剧情,都是模仿商业电影套路,要么是复制爱情片,要么是照搬悬疑片,缺少值得回味的原创内容。

 

据张友海介绍,他们从去年开始,在馆内推出“剧本杀”活动,将跌宕起伏的历史大戏与非遗项目拓片艺术相结合,邀请参观者一起沉浸式体验,寓教于乐,在游戏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们目前已经推出了几十个成熟剧本,其中有城市限定本和独家本,从收到的参与者反馈来看,大家都很喜欢这种自然不刻意、有文化底蕴的文化传播新手段,一边玩,一边沉浸式体验了咱们的传统文化。”

张友海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该馆目前主打的“剧本杀”戏码是由敦煌研究院打造的《东方美人》,参与的体验者可以化身为和亲的公主、母仪天下的皇后、一心救国的忠诚、或是卷入暗流的侍女,通过剧情的推进共同保护文物、触摸历史,穿越千年感受文化脉搏。

张友海认为,“非遗”从来都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名词,而作为非遗项目传承人,他们有责任紧跟时代步伐,用年轻人喜欢的语法和手段讲好非遗故事,推广非遗品牌。

传承人“云”上教汉绣

热爱非遗艺术的市民,对于位于汉口文体中心的非遗长廊绝不会陌生。这个集传统文化、民间智慧与“貌美建筑”于一身的艺术打卡地,早已被“网红小姐姐”们带火全网。

3月13日,极目新闻记者在汉口文体中心的黄春萍汉绣工作室看到了一批特殊的绣品。据黄春萍介绍,这些绣品出自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化龙堰镇高桥村的留守妇女之手,是“汉绣扶贫计划”的喜人成果。

 

黄春萍在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近些年来,她通过直播、线上教学等方式推广汉绣艺术,希望它能“走”得更远,惠及更多普通人。2020年,黄春萍受邀参加乡村扶贫计划,与高桥村的30多位留守妇女“结对子、种文化”,通过“线上教学+实体辅导”的形式,将该村扶贫对象纳入汉绣手工技能合作社进行技能培训帮扶。

“我教会她们汉绣基础技术、提供所需的完整材料包,等她们做出了绣品,我们再统一定向采购回收。她们不用出一分钱,只要愿意动手做,就能有收入。”黄春萍坦言,教学初期,这些“徒弟”们的手有点慢,“有时几天才能做一个,但大家都很努力,最后都可以一天做好几个。”

在和这些留守妇女的交往过程中,黄春萍常常会被她们的质朴和勤奋所打动,“她们真的都非常优秀,把孩子都教育得很好,但可能因为生活条件的限制,她们大多忽视了对个人能力的提升。我们的汉绣扶贫计划,让她们学到了技术,增加了收入,意识到了自己身上所蕴含的潜力,也激发了她们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

黄春萍表示,她会把这件事一直做下去,也希望能有更多人、更多组织、更多力量加入,一起助力扶贫事业,带动汉绣发展。

 

分享到:
责任编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