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博览  >  非遗博览
【非遗博览】遂溪醒狮:金鼓齐鸣 舞动正青春

2022-03-02 来源:腾讯文化

遂溪醒狮在表演。

 

△醒狮造型灯柱公益宣传。罗锦屏 摄

 

李荣仔用毛笔醮朱砂给狮子点睛。

 

李荣仔制作狮头。

金鼓齐鸣,群狮起舞。在鼓点的起承转合中,狮子时而翘首仰视,时而低头回顾,时而转身匍匐,时而摇头摆尾,将狮子出洞时的神态演绎得淋漓尽致……今年新春,来自中国醒狮之乡——遂溪的龙湾醒狮团亮相央视,向全国观众表演醒狮。

醒狮起源于广东佛山一带,后传入遂溪,已有200多年的发展历史。岁月积淀中,遂溪醒狮散发浓厚魅力,愈发引人沉醉。2003年,遂溪这座小县城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醒狮之乡。2006年,狮舞(广东醒狮)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国字号文化名片,助推遂溪醒狮走向全世界。

在狮艺文化的浪潮中,遂溪醒狮并没有沦落为明日黄花,靠的正是那生生不息的传承与发展。非遗如何历久弥新,社会各界一直在探索,剖析遂溪醒狮一路走来的历程,或许能从其中找到一些答案。

●南方日报记者 傅晓冰 受访者供图(除署名外)

积淀

每个村庄都有醒狮队伍

数千年前,古遂溪人饱受自然灾害的困扰,因此选择百兽狮王狮子寄托美好愿望。舞狮,就成为古遂溪人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吉祥的仪式,后来逐渐演变成喜闻乐见的民间传统文化。

据清道光《遂溪县志》(礼俗卷)记载:“上元张灯结彩,舞狮象杂剧游戏,作火树放花炮烟火,打秋千猜灯谜,士庶欢游达旦,曰庆元宵。”这种粤西地区传统贺岁方式——年例,时间长达3个月,为醒狮提供了在乡土社会发展的大舞台。

在遂溪,几乎每一个村庄都有醒狮队伍,每条村都有年例。200多年来,每逢喜庆节日,湛江遂溪县条条村落万人空巷,众人齐聚田间地头,欣赏醒狮憨态可掬的面貌。

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粤西地区唯一国际龙狮运动裁判“遂溪狮王”李荣仔回忆:“每个村子会组织本村人表演舞狮,还邀请外村的狮队来切磋,图的神欢人乐,红火热闹。”

如今,遂溪全县拥有近200个醒狮团,队员近万人。用当地人的话来说,遂溪人对醒狮有着独一无二的热爱,醒狮表演所承载的团结奋斗精神亦激励遂溪人民砥砺前行。

1995年1月,国际龙狮总会成立,同年10月,中国龙狮运动协会成立,随后各省市纷纷相继成立龙狮运动协会,给遂溪醒狮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道路。这不单意味着舞狮竞技动作难度的增加,也给出身草根的民间醒狮团提供更多出路。

彼时,这些民间遂溪醒狮团走出小县城,活跃于国内外。当地相关部门积极引导、扶持遂溪醒狮参加国内外大型赛事或文旅活动。如2019年,遂溪醒狮登上广东卫视庆祝祖国70华诞《飞跃广东》栏目展演,舞出南狮精气神。

随着国际性的舞狮赛事和展演活动日益兴盛,舞狮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民间表演,逐步走向规范化、竞技化和多元化。中国(湛江)国家舞狮邀请赛金奖、中国民间文艺奖最高奖“山花奖”、高桩上狮跃跨度载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韩中国际“木槿花奖音乐舞蹈艺术大赛”斩获金奖……遂溪醒狮,在不同的领域中,书写精彩篇章。

传承

在校园“生根开花”

遂溪醒狮队伍从草根舞台走向大舞台,背后既有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舞狮艺人对遂溪醒狮传承发扬的匠心情怀。“我们传承人就是推动人,要创新发展遂溪醒狮这项民间艺术。”李荣仔说道。

业精于勤荒于嬉。舞狮是门技术活,亦是门体力活,需保持一定的训练量,才能达到熟能生巧之效果。

为避免自家舞狮队员们被现实所蹉跎,作为龙湾龙狮团团长的李荣仔,率先实行现代化管理机制,建立完整薪酬体系。目前,这项措施已实施10多年。团里20多个专职舞狮的队员,不仅有固定底薪,在参加比赛时也有相应提成。“人是很实在的,只有保障他们的生活,才能发挥热爱。”朴实的李荣仔笑着说道,“发工资的钱主要来自外出表演费和狮具厂的经营收入。”

近些年,随着梅花桩、走钢丝等高难度技法不断推陈出新、多重元素在舞狮表演叠加,遂溪醒狮不断舞出新意,舞出青春,强势进入年轻人的视野。

“醒狮的认同感培养要从娃娃抓起,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群众基础。我们积极凝聚传承人的力量,架起年轻一代和醒狮文化的传承之桥。”遂溪县文广旅体局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股股长全雪平说,县里协助遂溪醒狮申报国家非遗保护专项资金,为醒狮传承提供资金保障;制定遂溪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调工作方案,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制度保障。

2017年起,龙湾醒狮团就走进各大校园,开展公益展演活动和舞狮教学,迄今龙湾醒狮团在校园里的“学生”将近1000人。2019年国庆,龙湾醒狮团的100头醒狮走进湛江农垦实验中学,参与百狮迎国庆暨2019湛江市国家级非遗狮舞进校园纪录片拍摄活动。“这次醒狮进校园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李祖杰说,他是李荣仔的儿子,从小受家庭熏陶,大学毕业后步入醒狮行当。

回想起进校园的情景,李祖杰说,每次学生们都会好奇地走向前来,围着队员七嘴八舌地询问舞狮敲打乐器的名称。但舞狮难度大,队员们教学进度慢,“他们需要一遍遍耐心指导学生。”

目前,遂溪县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于2021年共开展10多场醒狮进校园活动。并与城月竹叶塘小学、大成中学等学校签订合作协议,邀请醒狮团在校园开展传承活动,让学生们在实地体验中,撒下非遗传承的种子。

在政府支持下,李荣仔正准备在家门口打造传承性的主题非遗学院。“首先教会他们彩扎狮头的做法,然后再教会他们怎么学舞狮,最后表演舞狮给他们放松身心。”李荣仔开始设想未来学生和游客的体验课程,“从易到难教授技艺,学生们学起来才得心应手,津津有味。”

发展

“非遗+产业”焕发新活力

在遂溪,学醒狮的青年人绝大多数都出生农村,家庭条件一般,普遍渴望学一技之长,在日常演出中获得酬劳,应对接踵而至的生存压力,这是醒狮市场化的最初体现。据悉,许屋村醒狮团曾与上海文化艺术创星有限公司签订10年商业演出合同,每年演出80多场,收入达30万元。

入行以来,李荣仔舞狮的狮具基本自己生产,并在醒狮同步发展的历程中改良彩扎狮头。2003年,李荣仔敏锐地发现狮舞表演巨大的市场潜力,利用自家铁皮平房和楼房,成立家庭小作坊,工人主要是来自周边村落的妇女。如今这间小作坊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狮具厂。

扎作、扑纸、写色和装配……每一个步骤都有工人专门负责,实现流水线化操作。从这里出产的狮头远销国内外,在美国、加拿大、巴拿马以及东南亚地区都有李荣仔的老主顾,订购方式从直接的长途电话演变为网络一键下单。这两年尽管受疫情影响,狮团演出减少,狮具厂订单不胜从前,但是狮具厂的收入还是能维持醒狮团的基本生活。

近年来,醒狮文化精品逐渐走进大众视线,文化产业不断扩大影响力。遂溪醒狮与现代设计巧妙结合,适时推出一系列文化产品,备受年轻人青睐。

“90后”青年许海龙,是湛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醒狮民俗文化代表性传承人,也是以遂溪醒狮为主题的非遗文创店腾艺龙狮客栈的创始人。这几年,许海龙转战网络研究文创产品,推出迷你狮系列手工艺品,赋予迷你狮不同历史人物的形象,如红色代表关羽,象征着正义。“传承首先是传播,要传播就先发展,要发展就需要市场认同,要市场认同就必须做好内容。”这是许海龙在推广醒狮文化时秉承的理念。目前,许海龙正打造一个遂溪醒狮IP形象,试图让文化产业发展和传播有着统一的聚力。

接下来,遂溪醒狮如何走得更远?日前召开的遂溪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提出,要依托遂溪醒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打造辐射粤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园和文创社区。

遂溪县文广旅体局局长李国庆表示,未来遂溪还要提高打造醒狮产业链的力度,走出一条民俗传承、文化旅游、体育竞技、乡村振兴融合的好路子。

■动向

打造年轻化 醒狮IP形象

身姿矫健、眼神坚毅,这是许海龙给人的第一印象。这名“90后”青年从小就与醒狮结下不解之缘,他出生在遂溪许屋村的一个普通家庭,在许屋村浓厚醒狮文化氛围的影响下,许海龙迈向醒狮文化传播之路。

2007年,许海龙创立腾艺醒狮团,组建一支12人的队伍。刻苦闯荡,终带来硕果,之后的醒狮表演活动和赛事中,腾艺醒狮团拥有一席之地,如狮团出演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活动启动仪式。2017年,许海龙创立腾艺醒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目前团队发展壮大到500多人。

“做商业还是不够。”作为从遂溪醒狮文化走出来的青年,许海龙希望各地人们在平常日子里能看到遂溪醒狮背后的故事。近年来,许海龙利用3D打印机设计迷你狮、醒狮挂件等文化创意产品,根据南狮红、黄、黑的三种颜色,赋予迷你狮不同历史人物的形象,如红色代表关羽,象征着正义。

2019年,螺岗小镇一位热爱醒狮文化的负责人,在景区免费为许海龙提供一间店铺。一间以遂溪醒狮为主题的非遗文创店——腾艺龙狮客栈就此诞生。

客栈里充满醒狮元素,墙壁上挂着遂溪醒狮的相关介绍,来到店里的游客还可以观赏舞狮表演。闲暇时刻,许海龙会到店里给游客讲解醒狮文化。

“只是开发文创产品,醒狮文化传播还是比较零散。”在狮舞文化浪潮中,如何让遂溪醒狮更有标志性,是许海龙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2020年全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培训班中,通过与社会各界人士交流,许海龙逐渐产生新的灵感:打造一个年轻化、亲和的醒狮IP形象。

2月11日,许海龙成功以岭南醒狮为主题塑造了IP形象。从整体来看狮头图案设计,狮子头的形态勾勒是湛江遂溪醒狮之乡地理位置图,融合传统元素和西方元素,体现遂溪醒狮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发展理念。

围绕遂溪醒狮IP形象,许海龙开发以醒狮文化为主题的矿泉水。在他看来,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日常的必需品,将醒狮文化融入矿泉水之中,能让群众近距离领略醒狮文化蕴含的正能量。

未来,许海龙希望把分店开到全国的角落,通过遂溪醒狮这个专属IP,传递奋斗的激情、昂扬的力量。

■人物

南派醒狮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荣仔:传统醒狮要“出圈”关键是推陈出新

说起遂溪醒狮,不得不提的人物便是李荣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粤西地区唯一国际级龙狮运动裁判的“遂溪狮王”。从事醒狮、舞龙、鼓乐等民间艺术传承表演和所需道具制作40多年来,他始终以匠心情怀,不断推陈出新,帮助遂溪醒狮“出圈”。

南派醒狮霸气侧漏,离不开精细的狮具制作。李荣仔从小跟随祖父扎走马灯、扎狮头,但当时制作原料简单,粗糙的牛皮胶、本地产的涂料,做出来的狮子通常不尽人意。上世纪90年代,李荣仔决定跑去广佛一带拜师学艺,博采众长,琢磨出一套专属的狮具制作工艺。

遂溪传统醒狮,主要在平地、桌凳或梯子上表演,搭配日常生活用品盆、桶等,注重马步,传达喜庆精神。在学习狮具制作时,李荣仔在南海黄飞鸿狮馆接触和学习“高桩狮”,这给予李荣仔在舞狮方面新的启发。

不满足于原有的套路,1995年前后,李荣仔吸收不同流派技艺,将“梅花桩”引入醒狮表演,不断探索创新高难度技巧,走钢丝、飞跃、360度展体、漂移等动作扣人心弦。而遂溪醒狮的高桩醒狮,展现“新、高、难、险”的特色,早在2005年凌空跨越3.7米高桩,被列入上海吉尼斯世界纪录。

随着中国龙狮运动协会的成立,舞龙舞狮被纳入正规体育运动项目,李荣仔开始学习舞狮竞技的规定套路、动作等,带领自家醒狮团在各类体育竞赛中崭露头角,并在国内外文艺活动频频亮相。

不得不提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李荣仔报名参加“龙狮运动”的文化和实操课培训,在2009年被认定为国际级裁判,率先推动遂溪醒狮走向竞技体育。

时代的浪潮不断翻涌,李荣仔深知,要想让传统民间文化焕发生命力,就得应时而变,遂溪醒狮的受众、风格和潮流不会一成不变。

于是,李荣仔创新使用LED灯光效果,在狮头和狮具上涂上荧光颜料,率队参加央视春晚、央视元宵晚会、中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等10多场大型表演活动,观众纷纷喝彩。

近些年,李荣仔带领创办的全职龙湾醒狮团走南闯北,走街串巷,传授技艺,可谓是桃李满天下,“作为醒狮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我要担当起醒狮传承的重任,让醒狮文化在各地开花。”李荣仔说道。

 

分享到:
责任编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