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博览  >  非遗博览
百年喉科外治法 弘扬中医药文化 擦亮非遗金字招牌

2022-03-07 来源:腾讯文化

“传承周氏喉科外治法老的手法的同时,我们也在探索如何与工业化手段相结合,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周氏喉科外治法。”近日,“周氏喉科外治法”第六代传承人周国禹接受采访时,如是表示。

2月9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周氏喉科外治法”入选。据悉,周氏喉科外治法创始于公元1868年同治七年,传承至今已150多年,传承七代且从未断续过,是福建民间中医喉科传承发展的一个缩影。

坚持沿用古法制药

“父辈一直强调为医当怀有仁心,以医技普济众生,治病无穷富贵贱之分。”周国禹说,他一直记着祖辈的遗训,立志将周氏喉科的“火种”广为播撒,延续不断。

在“周氏喉科外治法”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侯德榜故居的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室内,周氏喉散展列其中,这是周氏喉科的“明星产品”,一直坚持沿用古法制药。

由于咽喉、口腔多为黏膜组织,血管神经丰富,痛觉明显。因此,组成喉散的药物必须用料上品、炮制得法、配伍精当、研磨细腻。据周国禹介绍,他71岁高龄的母亲至今坚守在制药一线,把关药品质量。

每年立冬后,周国禹和弟弟、第六代传承人周国沁都会带着此前备好的8至10斤西瓜来到福州海拔较高的北峰山或是太湖镇,挖出西瓜瓢,用上品玄明粉重复提炼,最后放置在室外挂霜,以取得质地纯净、清凉甘润的西瓜霜。

 

第六代传承人周国沁正在制药。叶秋云 摄

“传统手法制作的西瓜霜,不仅要求温度低,还需要气候干燥等条件,近两年制作的西瓜霜都没有成功。”谈及西瓜霜制作失败,周国沁表示,制作失败的西瓜霜不能用于制药,如今制作周氏喉散的西瓜霜只能用往年的存货。

据了解,西瓜霜,仅仅是周氏喉散中的一味配药。之后,还需用上等黄芩、黄柏、大梅片(顶级冰片)等药物,经过选、煅、打霜、碾压、过筛等多道工序,封瓶备用。

在工作室内,周国沁正用研船反复研磨药物。“小时候,奶奶让我们来研磨一组药物给五毛钱,当时可以吃两份扁肉了。”忆及孩童时期的趣事,周国沁表示,每次手都磨出水泡来了,也乐此不疲。

 

第六代传承人周国沁正在制药。叶秋云 摄

周国禹告诉记者,为了提高效率,也试过用机器研磨药物,但效果总不及手工的好。如今大梅片极为紧缺,又没有替代品,仍他们坚持祖训,宁缺毋滥。

周氏世代认为,唯有怀揣匠心,严格保证每味原材料的品质和每道工序,才能保证周氏喉散的功效,才能保证周氏喉科的风骨。“只有做到这两个保证,周氏喉科才能不断前进。”周国禹如是表示。

手握传承的“火种” 延续传统中医药文化

2月15日,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尤溪洲大桥北桥头德榜路的侯德榜故居开馆。台江区在故居内打造了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室,周氏喉科外治法、冷凝合香制作技艺等福建省、福州市非遗项目纳入其中。

 

侯德榜故居外景。叶秋云 摄

周国禹告诉记者,他们将以此为平台,透过第七代传承人林豪、俞婷婷之手,向患者及社区居民推广“周氏简易颈咽操”等中医防治法,将复杂的中医理论简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普及非遗知识,推广中医文化,宣传健康生活理念。

在工作室内,林豪正用抓龙筋手法为一位6岁小朋友治疗。“去年,孩子觉得喉咙不舒服,到医院检查发现是扁桃体肿大及腺样体肿大,医生建议要做手术切掉腺样体。”谈及孩子的病情,小朋友的外婆高林琼表示,后经朋友介绍,找到周医生,透过中药治疗及外治推拿治好了病症。

 

第七代传承人林豪正在为小朋友推拿。叶秋云 摄

周国禹表示,周氏喉科的诊疗手段由口口相传的诊疗理论、喉散及抓龙筋手法等组成。抓龙筋,是一种外治推拿手法,经历代改良成了一种能专门治疗颈咽病的方法。“小朋友的家长十分信任我们,通过几个月的治疗,小朋友目前处于固本培元阶段。”

据悉,针对扁桃体炎、慢性咽炎、口腔溃疡等,周氏喉散颇有效果。为了更适合当今社会的需求,周国禹将祖辈技术整合提升,为喉散配置新型喷瓶。

周国禹表示,不少海外华人华侨回榕探亲,出发前,都会来周氏喉科带几十瓶喉散,这是对祖国传统医学的信赖,也是对故乡的情感依恋。“现在在美国、台湾等地区都有我的学生开设的工作室,推广中医药文化。”

 

第六代传承人周国沁与第七代传承人林豪、俞婷婷一同研制药粉。叶秋云 摄

周国禹说,一直以来,他们坚持“两条腿”走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周氏喉科外治法老的手法的同时,也在探索如何与工业化手段相结合,研发出新的产品。

手握传承的“火种”,延续传统中医药文化。在台江区政府和台江区卫健局的支持和帮助下,周氏喉科外治法于2020年5月在苍霞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成立“周氏喉科”非遗传承工作室;进学校开展系列公益讲座;目前,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拟成立“周氏喉科”非遗传承工作室。

 

“周氏喉科外治法”传承人参与2021年“我是非遗代言人”系列公益讲座。受访者 供图

周国禹告诉记者,下一步,他们将继续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传承工作,守正创新,弘扬其当代价值。

分享到:
责任编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