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博览  >  非遗博览
化州非遗大片上映 拖罗饼、化橘红 、跳花棚、禾楼舞等

2021-09-26 来源:化州市文化馆

为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扩大其社会影响力、创新非遗的传播途径,增进公众对非遗的了解;根据茂名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工作要求,9月16日、19日,化州市文化馆配合茂名市文化馆拍摄省级以上非遗项目宣传片。

01 

跳花棚

16日上午,在化州市博龙村车头江边,伴随着《跳花棚》的欢快旋律,《跳花棚》代表性传承人宁钰萍和夕阳红歌舞团(《跳花棚》老年培训基地)的演员们翩翩起舞。他们戴着具有独特风格的面具,穿着民族服装,在敲锣打鼓奏乐中手持牛角、沙刀、钺斧、锄头、镰刀、稻穗、旗杆等表演道具,用“稳、沉、蹲、跳”的独特舞步表现出了一种古朴、粗犷的形态,舞蹈既明快轻松,又刚劲沉稳,展现了农民庆丰收的喜庆热闹场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民间色彩。

化州《跳花棚》俗称“跳棚”,是流传于广东省化州市民间“傩祭”活动中的民俗民间舞蹈,在每年农历十月小雪至大雪期间择日举行。跳棚傩祭当天,设跳棚台供奉康皇神像,先由道士主祭,接神安座,求神还愿,祈佑风调雨顺,物阜民安,接着便开棚门进行跳花棚表演,是傩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结合。2011年,《跳花棚》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央电视台多次到化州拍摄《跳花棚》并在央视播出,《跳花棚》还数次被邀参加全省各种大型文艺巡游、晚会演出并获奖。

【化州《跳花棚》让现场工作人员、周边群众发现非遗之美,领略非遗魅力】

02

化州拖罗饼制作技艺

16日下午,在化州市丽登饼业有限公司月饼制作间,两位专业师傅正忙着制作“化州拖罗饼”。金黄的色泽、诱人的香味,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和味蕾;娴熟的手法、精湛的技艺让人交口称赞。

化州拖罗饼制作源于我国盛唐时期。其制作工艺非常讲究,主要以上等的面粉作皮面,精选椰丝、叉烧、伍仁、芝麻等作馅料,饼皮经过独特的配方揉搓精制而成,馅料分别经过浸、洗、炒、凉、拌等多重工艺,再经过包、印、烘工艺成型。其工艺流程比较复杂,全手工制作。化州拖罗饼色香味美,千百年来,以其考究的制作技艺和独特的口感风味而饮誉粤西。2012年,《化州拖罗饼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两位专业师傅正在制作“化州拖罗饼”,迎接中秋佳节的到来】

03

化橘红中药文化

19日上午,在化州市宝山公园、丽岗镇尖岗岭化橘红种植基地,《化橘红中药文化》代表性传承人李锋、赖均信向大家展示了化橘红种植、加工及各式各样的化橘红工艺品,让在场的人员对《化橘红中药文化》传承发展现状及成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化橘红素有“南方人参”之称,中药文化源远流长。相传,自汉代时开始种植。根据历代医籍、药典记载,化橘红具有散寒、燥湿、利气、消痰等功能,用于风寒咳嗽,喉痒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等症,曾被列入中国“四大南药之一”和“十大广药之一”。1600多年来,当地的传承人利用化州地域礞石元素含量高,而所产的化橘红药效独特的优势,秉承“药食同源、济世救民”的核心价值观,集化橘红种植、药材炮制、工艺品制作等于一体。2012年,《化橘红中药文化》被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化橘红中药文化》两位代表性传承人正在向大家展示各式各样的化橘红工艺品】

04

禾楼舞

19日下午,在化州市同庆镇乾连村,我市非遗保护中心和彩虹舞蹈艺术培训中心的老师们给大家表演了展现田园劳作的舞蹈《禾楼舞》。面对户外39度的高温天气,演员们不辞辛劳,赤脚在水泥地上忘情地起舞,脸上的笑容比阳光还灿烂。此舞艺术化地表现了化州人民在禾田里辛勤劳作,丰收喜悦的场景,也展现出了化州人民勤劳淳朴、积极向上的优良品质。

《禾楼舞》起源于明末清初,流传于化州那务、播扬等地。相传古代歌仙刘三妹云游此间,见虫多损害庄稼,便唱山歌驱虫。村民为纪念歌仙刘三妹,每年夏播结束,便择日在晒谷场搭禾楼,唱禾楼歌,跳禾楼舞。以对唱、领唱、合唱、对情爱的追求等形式载歌载舞,此舞反映了仙、人共同战胜灾难保丰收以及男女青年追求纯真爱情的美好愿望。2006年11月,化州市文广新局重新编导《禾楼舞》参加广东省国际旅游文化节“岭南民间艺术”汇演荣获优秀演出奖;2007年,化州《禾楼舞》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拍摄现场

【化州《跳禾楼》演员们顶着烈日高温,挥洒汗水,一丝不苟的努力只为弘扬橘乡非遗文化】

分享到:
责任编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