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博览  >  民俗民风
河南|地方志里的中秋民俗

2022-09-01 来源:腾讯文化

2022年9月10日,中秋佳节再度来临,阖家团圆,共食月饼,这些习俗从古传今,但亦有些许风俗寓意今已鲜为人知。河南地处中原要地,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人文典故不可胜数,从其繁如星辰的方志典籍中,去探寻过去的中秋佳节。

 

郑州:《郑县志》(十八卷·民国五年1916年刻本)

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节”。民间以瓜果、月饼相馈遗。行路者必归家,取团圆之义。是夕,人家有赏月之晏(宴),对酒欢呼,竟宵不寐。乘风走月,谓之“摸秋”,又谓之“走月亮”。《管城纪俗》诗一绝云:“乘风走月话摸秋,姐妹花丛约伴游,鸟雀桥边行去也,不愁无路会牵牛。”

“摸秋”是古人祈求怀孕得子的活动。那些结婚后未生育的女子,中秋之夜乘着月光,在小姑子或其他女伴的陪同下,到别人家的田中去偷摘瓜豆。因为民间相传,摸到南瓜的,即可生男孩,因为“南”与“男”谐音,摸到扁豆则生女孩,因为扁豆也称“娥眉豆”。而这一夜,瓜豆之主非但不责怪“偷摘”者,反而以此为乐。

开封:《开封府志》(四十卷·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刻本)

“中秋”,食月饼、西瓜,置酒肴玩月。

洛阳:《河南府志》(一百十六卷·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刻本)

“中秋节”前,郡城诸果店皆重新结络,陈月饼、石榴、梨、枣、栗、柿诸果品。家家市酒,登楼玩月,丝簋([guǐ],古代盛食物的器具。)鼎沸,宴饮通宵。

新乡:《新乡县志》(三十四卷·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刻本)

“中秋”,戚友交馈月饼,妇女陈瓜果拜月。

安阳:《续安阳县志》(十六卷·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铅印本)

“中秋节”,亲友馈礼。月升时,设瓜果、茅豆,炉月饼以献。以此月之显晦卜“上元”(指元宵节)之阴晴,谚云:“云掩中秋月,雪洒上元灯。”

商丘:《商丘县志》(二十卷·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刻本)

十五日,馈师遗女。晚供瓜饼,家庆合欢,谓之“圆月”。

周口:《淮阳县志》(八卷·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铅印本)

“中秋”,设月饼、瓜果、酒肴,候月升,祭月畅饮,亲朋以食物相馈。(八月)初一日露重,为次年有秋之兆。十五日阴,来岁上元必雨。谚云:“云掩中秋月,雨洒上元灯”。

许昌:《许昌县志》(二十卷·民国十二年1923年石印本)

“中秋”以瓜果拜月,供大蒸饼以像月形,为“赏月会”。

驻马店:《汝南县志》(二十二卷·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石印本)

十五为“中秋节”,亲友馈礼,俗云“追节”。晚间月初升,院设香案,具瓜果、献月饼,望月礼拜,多系妇女。谚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间有男亦拜月,女亦祭灶者,头必戴笠,以表通融之意。拜月毕,具酒馔 [zhuàn](陈设准备食物),阖家围坐赏月,觥筹交错。以是日阴晴占来岁“上元”显晦,谚云:“中秋云遮月,来岁(上元)雪打灯。”

信阳:《重修信阳县志》(三十一卷·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铅印本)

“秋社日”,各乡村演剧酬社神。十五日为“下元节(中秋节)”,民家于是夜陈瓜果、饼酒于中庭,拜月宴饮。

南阳:《南阳县志》(十二卷·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刻本)

“中秋夜”设茶果于庭,焚香祭月。

平顶山:《汝州全志》(十卷·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刻本)

“中秋”陈设瓜果、饼物于月下,毕聚老幼夜享,谓之“伴月”。

鹤壁:《浚县志》(二十二卷·清嘉庆七年1802年刻本)

十五“中秋节”,暮陈瓜果、环饼于庭以祝月。观是夕阴晴以验来岁“上元”之风雨,虽异域无不同者。谚云:“云掩中秋月,雨打上元灯。”

焦作:《修武县志》(十六卷·民国二十年1931年铅印本)

“中秋”夜祀月,馈遗瓜果。

濮阳:《濮州志》(六卷·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刻本)

十五日,以瓜祭月。

漯河:《堰城县志》(十八卷·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刻本)

十五日,至夜列瓜果、酒、饼,士民以类聚,名“圆月”。

三门峡:《陕州直隶州志》(十五卷·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刻本)

中秋赏月,率以月饼相馈遗。

 

从河南17个地级市(不包括省辖县级市济源)相关的部分清代或民国方志中,查找到关于河南各地中秋民俗的记载,除了有与今日相同的“团圆”,还有“天气预报”的风俗,敬请诸君静观今日之“圆月”,可否映照来年之“瑞雪”。

 

 

分享到:
责任编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