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博览  >  民俗民风
傣族竹编——青青傲骨竹 化为绕指柔

2022-08-10 来源:腾讯文化

清晨,轻风拂过,满目青翠。“无竹不成寨”的傣寨竹林里传来一阵阵敲击声。芒市轩岗乡等簿村的赛岩喊洼正在选竹,他用刀背敲击竹筒,多年的竹编经验让他能一眼认出适合编织的竹材。

刚砍下的竹子一般需要放置几天,太过潮湿不好破篾。破篾是学习竹编最基础的基本功。划竹是最考验竹编手艺的一道工序,将竹子用锯锯成需要的长度后用刀划开,一片竹能剖出好几层篾片,如何保证竹篾宽度一致、竹片均匀光滑,全凭手指的感觉和个人的经验。划好的竹篾浸泡半小时后阴凉晾干,使其延展性更佳。一根竹篾通常要经过多次处理才能开始编织。

傣家人自古以来就和竹子有着不解之缘,他们爱竹也善于用竹。其生活用具多用竹子编制而成。傣族竹编历史悠久,是世代相传的一项古老技艺。60多岁的赛岩喊洼喜欢在家鼓捣着那些粗细不一、厚薄不等的竹片,编制着琳琅满目的生活用具。家里吃饭用的桌子凳子,下地干活用的背箩,他编制的竹编不但能满足家里的日常需要,多余的还拿到街上去卖贴补家用。“我十四岁就跟着老人学了 ,学的时候很难,最开始学的时候是编匾筢(背箩),学一年学不会要学几年才编得好。到现在我编了46年了。我们傣族竹编用处比较广,现在还能拿到街上卖,大家也喜欢,尤其外地人很喜欢我们的傣族竹编。”赛岩喊洼说道。

印金寨子因离城近,发展较快,村里很多人家盖起了小洋楼,开起了农家乐,但曾经陪伴他们的竹器,依然被他们带进了新家继续使用,生活环境的改善并没有让他们丢了傣寨的传统。“老祖教我的妈妈,妈妈又教我。那个时候只有晚上可以编,白天妈妈她们要去劳作苦工分,只有晚上可以编,有时候熬夜编到12点多,第二天还要到街上卖,不像现在可以整天地编。”方咩红玉说道。

目前印金村全村会编竹编的傣族妇女有近百人。她们擅长编饭盒、扇子等。没有农事的羁绊,平日的闲暇时间,老姐妹们就聚在一起一边拉家常,一边编竹编。你编盖,她编底,穿压、交错、围圈、套入,每一步都动作娴熟,竹篾在指尖一挑一压,交相缠绕,一个竹篾饭盒就完成了。

一经一纬编出无穷创意,千丝万缕织就有形精品。一根根普普通通的竹片,经过巧手编制,就能变成一件件让人惊叹的艺术品。“人家爱买的,因工艺复杂成品率低,便宜的人家又不爱买,越小越精致越喜欢,但我现在年纪大了眼睛不太好也编不了太多。整个芒市只有我们寨子一寨子会编,从祖上几代传下来,如果我们这代不编了,不传下去的话,下几代就不想编了,现在的年轻人不想学了。”方咩红玉说道。

斫竹编青篮,门前开蟹簖。这些看似普通的竹编,蕴含着傣族人民祖祖辈辈的经验和智慧。一份手艺,一份坚守。时光流转指尖,把岁月织进竹编。他们用匠心传承着传统工艺、延续着传统文化,编织着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愿景。

文字:芒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陆礼妮

图片、视频:芒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闫蕾 李翎 张豪杰(实习)

责编:陆礼妮 杨善多

审核:张崇喜

法律顾问:云南泰恒律师事务所 陈苹、胡疆

分享到:
责任编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