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报道
千锤百炼铸斑铜

2016-09-07

 

  (1)在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张氏斑铜传习馆,张伟在修整斑铜作品的外形(9月3日摄)。

  云南省东北部的会泽县流传着一种使铜器表面呈现斑驳花纹的民间传统工艺——斑铜制作技艺。今年28岁的张伟是会泽县张氏斑铜第十三代传人,大学毕业后曾应聘进入国企,但为继承和弘扬斑铜工艺,他辞去了稳定的工作,回到家中研究斑铜的制作技艺。斑铜“妙在有斑,贵在浑厚”,一件精美的斑铜作品首先得选取一块含铜量超过90%的天然生铜,然后经过净化、烧斑、精加工、打磨、抛光、露斑等二十余道工序,历时两三个月才能完成。 2008年6月,斑铜制作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原料紧缺、传承严格等原因,手工煅打斑铜的成品数量极少,斑铜制作技艺的传承面临着挑战。张氏斑铜传习馆位于会泽古城的“铜匠街”,过去这里曾汇聚了一批制作斑铜的能工巧匠。张伟说,有时他会把铸造斑铜的工具搬到传习馆门口,面对着老街,向更多人展示这门技艺。“希望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下,能有更多人认识、喜欢上斑铜,让这门技艺好好传承下去。”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2)在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张氏斑铜传习馆,张伟在挑选制作斑铜的天然生铜(9月3日摄)。

  云南省东北部的会泽县流传着一种使铜器表面呈现斑驳花纹的民间传统工艺——斑铜制作技艺。今年28岁的张伟是会泽县张氏斑铜第十三代传人,大学毕业后曾应聘进入国企,但为继承和弘扬斑铜工艺,他辞去了稳定的工作,回到家中研究斑铜的制作技艺。斑铜“妙在有斑,贵在浑厚”,一件精美的斑铜作品首先得选取一块含铜量超过90%的天然生铜,然后经过净化、烧斑、精加工、打磨、抛光、露斑等二十余道工序,历时两三个月才能完成。 2008年6月,斑铜制作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原料紧缺、传承严格等原因,手工煅打斑铜的成品数量极少,斑铜制作技艺的传承面临着挑战。张氏斑铜传习馆位于会泽古城的“铜匠街”,过去这里曾汇聚了一批制作斑铜的能工巧匠。张伟说,有时他会把铸造斑铜的工具搬到传习馆门口,面对着老街,向更多人展示这门技艺。“希望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下,能有更多人认识、喜欢上斑铜,让这门技艺好好传承下去。”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3)在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张氏斑铜传习馆,张伟在烧制斑铜(9月3日摄)。

  云南省东北部的会泽县流传着一种使铜器表面呈现斑驳花纹的民间传统工艺——斑铜制作技艺。今年28岁的张伟是会泽县张氏斑铜第十三代传人,大学毕业后曾应聘进入国企,但为继承和弘扬斑铜工艺,他辞去了稳定的工作,回到家中研究斑铜的制作技艺。斑铜“妙在有斑,贵在浑厚”,一件精美的斑铜作品首先得选取一块含铜量超过90%的天然生铜,然后经过净化、烧斑、精加工、打磨、抛光、露斑等二十余道工序,历时两三个月才能完成。 2008年6月,斑铜制作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原料紧缺、传承严格等原因,手工煅打斑铜的成品数量极少,斑铜制作技艺的传承面临着挑战。张氏斑铜传习馆位于会泽古城的“铜匠街”,过去这里曾汇聚了一批制作斑铜的能工巧匠。张伟说,有时他会把铸造斑铜的工具搬到传习馆门口,面对着老街,向更多人展示这门技艺。“希望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下,能有更多人认识、喜欢上斑铜,让这门技艺好好传承下去。”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4)在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张氏斑铜传习馆,张伟在对一件斑铜作品进行露斑(9月3日摄)。

  云南省东北部的会泽县流传着一种使铜器表面呈现斑驳花纹的民间传统工艺——斑铜制作技艺。今年28岁的张伟是会泽县张氏斑铜第十三代传人,大学毕业后曾应聘进入国企,但为继承和弘扬斑铜工艺,他辞去了稳定的工作,回到家中研究斑铜的制作技艺。斑铜“妙在有斑,贵在浑厚”,一件精美的斑铜作品首先得选取一块含铜量超过90%的天然生铜,然后经过净化、烧斑、精加工、打磨、抛光、露斑等二十余道工序,历时两三个月才能完成。 2008年6月,斑铜制作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原料紧缺、传承严格等原因,手工煅打斑铜的成品数量极少,斑铜制作技艺的传承面临着挑战。张氏斑铜传习馆位于会泽古城的“铜匠街”,过去这里曾汇聚了一批制作斑铜的能工巧匠。张伟说,有时他会把铸造斑铜的工具搬到传习馆门口,面对着老街,向更多人展示这门技艺。“希望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下,能有更多人认识、喜欢上斑铜,让这门技艺好好传承下去。”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5)在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张氏斑铜传习馆,张伟在制作一件斑铜作品(9月3日摄)。

  云南省东北部的会泽县流传着一种使铜器表面呈现斑驳花纹的民间传统工艺——斑铜制作技艺。今年28岁的张伟是会泽县张氏斑铜第十三代传人,大学毕业后曾应聘进入国企,但为继承和弘扬斑铜工艺,他辞去了稳定的工作,回到家中研究斑铜的制作技艺。斑铜“妙在有斑,贵在浑厚”,一件精美的斑铜作品首先得选取一块含铜量超过90%的天然生铜,然后经过净化、烧斑、精加工、打磨、抛光、露斑等二十余道工序,历时两三个月才能完成。 2008年6月,斑铜制作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原料紧缺、传承严格等原因,手工煅打斑铜的成品数量极少,斑铜制作技艺的传承面临着挑战。张氏斑铜传习馆位于会泽古城的“铜匠街”,过去这里曾汇聚了一批制作斑铜的能工巧匠。张伟说,有时他会把铸造斑铜的工具搬到传习馆门口,面对着老街,向更多人展示这门技艺。“希望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下,能有更多人认识、喜欢上斑铜,让这门技艺好好传承下去。”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6)在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张氏斑铜传习馆,张伟对斑铜作品进行打磨(9月3日摄)。

  云南省东北部的会泽县流传着一种使铜器表面呈现斑驳花纹的民间传统工艺——斑铜制作技艺。今年28岁的张伟是会泽县张氏斑铜第十三代传人,大学毕业后曾应聘进入国企,但为继承和弘扬斑铜工艺,他辞去了稳定的工作,回到家中研究斑铜的制作技艺。斑铜“妙在有斑,贵在浑厚”,一件精美的斑铜作品首先得选取一块含铜量超过90%的天然生铜,然后经过净化、烧斑、精加工、打磨、抛光、露斑等二十余道工序,历时两三个月才能完成。 2008年6月,斑铜制作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原料紧缺、传承严格等原因,手工煅打斑铜的成品数量极少,斑铜制作技艺的传承面临着挑战。张氏斑铜传习馆位于会泽古城的“铜匠街”,过去这里曾汇聚了一批制作斑铜的能工巧匠。张伟说,有时他会把铸造斑铜的工具搬到传习馆门口,面对着老街,向更多人展示这门技艺。“希望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下,能有更多人认识、喜欢上斑铜,让这门技艺好好传承下去。”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7)在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张氏斑铜传习馆,张伟展示一件斑铜作品(9月3日摄)。

  云南省东北部的会泽县流传着一种使铜器表面呈现斑驳花纹的民间传统工艺——斑铜制作技艺。今年28岁的张伟是会泽县张氏斑铜第十三代传人,大学毕业后曾应聘进入国企,但为继承和弘扬斑铜工艺,他辞去了稳定的工作,回到家中研究斑铜的制作技艺。斑铜“妙在有斑,贵在浑厚”,一件精美的斑铜作品首先得选取一块含铜量超过90%的天然生铜,然后经过净化、烧斑、精加工、打磨、抛光、露斑等二十余道工序,历时两三个月才能完成。 2008年6月,斑铜制作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原料紧缺、传承严格等原因,手工煅打斑铜的成品数量极少,斑铜制作技艺的传承面临着挑战。张氏斑铜传习馆位于会泽古城的“铜匠街”,过去这里曾汇聚了一批制作斑铜的能工巧匠。张伟说,有时他会把铸造斑铜的工具搬到传习馆门口,面对着老街,向更多人展示这门技艺。“希望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下,能有更多人认识、喜欢上斑铜,让这门技艺好好传承下去。”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更多精彩:  《凯风智见:太子归来-大汉年间的一桩悬案》   

                  《凯风智见:亦真亦幻朱厚照》   

                  《凯风智见:先让官人贵起来》  

                       《凯风智见:慈禧唯一一段可以被证实的畸恋》   

                  《文史新说:安保,保镖?您不知道的神秘江湖!》   

                  《文史新说:关于藏茶的二、三事》   

                       《文史新说:“鬼市”的神秘江湖》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