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报道
高考来了:盘点那些古代科举奇葩的人和事

作者:杨佳峰 · 2016-06-07 来源:凯风新疆

  一年一度的高考如期而至,备受国人瞩目。在我国实行了一千多年的古代科举制度被视作当下高考的前身。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在封建时代的“高考”涌现出许多奇葩的人和事。下面,小编从历史长河中汲取几件,供各位看官了解。  

  1、最黑暗的一场考试  

  在唐玄宗不理朝政之时,国家事务被奸臣李林甫把持。公元747年杜甫等一大批当时杰出的才子参加考试。当朝宰相李林甫作为主考官,但却是个嫉贤妒能的小人。他尤其嫉恨因为文学才能而得到封赏进官的士人,结果参加考试的人,没有一个被录取。参加那次考试受到愚弄的还有著名诗人高适和元结。那次“零录取”的科举选人被称之为最黑暗的一场考试。  

  2、“诗佛”王维靠扮艺人走秀  

  “相逢意气为君饮”的王维,20岁赴长安参加“高考”时,为了考中状元,拿着自己的“行卷”先投到唐玄宗的弟弟岐王门下。当得知太平公主已经将状元的头衔给了另一个文人张九皋时,王维知道自己没戏了,因为太平公主要比岐王的权势大得多。他听说公主喜欢音乐,于是穿上花花绿绿的衣服,打扮成乐师,抱着琵琶去见公主,被公主相中,一举而登第了。  

 

  3、赵匡胤点交卷第一者为状元  

  宋太祖赵匡胤是个急性子欣赏那种下手快的高手。他确定,参加殿试的举子,都要完成三个题目,谁最先交卷即为状元。有一次殿试,宋太祖同时遇到了两个“快枪手”。开宝八年(975年)乙亥科的殿试中,举子王嗣宗和陈识两人同时完成,同时交卷,宋太祖犯了难,一场科考总不能出现两个状元吧?于是,颇好搞笑的宋太祖就让两人在朝堂之上打了一架,谁赢谁为状元。结果,王嗣宗摔倒了陈识,中了状元,王嗣宗因而被人戏称“手搏状元”。  


  4、自暴自弃写诗博眼球中进士  

  唐懿宗咸通年间,有个叫李昌符的人,参加会试多次都名落孙山。他非常失落。书也懒看,文章也懒写。这天,他深刻地总结了每次会试之所以名落孙山的原因,乃是因为自己没有名气。怎样才能出名呢?他想到一个奇招。“乃作婢仆诗五十首”,散发到长安的公卿大臣家中。李昌符的这些诗水平不高,格调低俗,但是专写奴婢仆人的短处,题材独特,少有人写。他的“诗名”竟然就这样流传开来。最奇葩的是,当年参加会试,他居然就中了进士。  

  5、晚唐词人温庭筠作枪手却自己考不中  

  自从有了考试,也就有了作弊。各种作弊的方法千奇百怪、五花八门。与李商隐齐名的晚唐词人温庭筠就是个著名的枪手。史载他文思神速,多为人作文,即经常帮助别人考试。孙光宪的《北梦琐言》说温庭筠“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虽然他文思敏捷富有天才,但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不得志。  

  6、未满周岁考生也被录取  

  秦桧先后把持朝政十九年之久,他自立门户,收揽奸佞,排除异己,陷害忠良,架空宋高宗赵构,独掌朝纲。不但如此,在绍兴二十四年(1154)的一次科举考试中,秦桧还为其年龄不到一岁(只有九个月)的孙子秦埙谋夺状元。他利用手中权力,命其亲信串通作弊,准备录取秦埙为状元。后经人揭发,状元没有当成,但也高中榜眼。  

  7、因完成录取名额参加者都中第的  

  清政府有规定,每县录取名额不得低于三人。某县地处偏远,教育不兴,来参加考试的一共只有三人。考官把试卷收上来一看,甲考生只写了两个字,乙考生把题目照抄一遍,丙考生交白卷。为了完成招考计划,考官把甲考生取为第一,理由是书法雄浑有力,想必满腹经纶;乙考生第二,理由是誊写毫无差错,足见其才可造;丙考生不轻易下笔,可见其行事慎重,取为第三。  


  8、蒲松龄不中因大意写错卷面  

  蒲松龄蒲松龄19岁时考童子试,成绩名列前茅。后来考举人、进士时却屡试不中。其中一次参加公务员考试,拿到考题时,觉得这题太简单了嘛,奋笔疾书,书完一看,“越幅”了,就是第一页做完后,直接翻到了第三页做,这是没法补救的。糟了,又考不上啦。但这样的打击并没有让他一蹶不振、潦倒终生,反而促使他更加苦读诗书,并将“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当成座右铭,常常深入民间采集素材,终于写出了鸿篇巨著《聊斋志异》。  

  9、因想放屁得了第一  

  清时陕西乡试,一位主考大人赴西安做考官,临行前拜访官至尚书的恩师。两人谈话间尚书想放屁,但又不好意思,移了移屁股,主考官以为有玄机,立马问有啥吩咐。尚书说:“无他,下气通耳!”意思是说:“没啥,只是放了个屁。”主考官理解错了,以为要录取一个叫“夏器通”的。结果在西安,真有一名叫“夏器通”的考生,阴差阳错下这夏器通得了个第一名。  

  10、因名字吉利被慈禧点中状元  

  1903年,正逢慈禧太后七十大寿。这一年的殿试中,主考官们发现应试举子中有个叫王寿彭的人,认为寿彭是寿比彭祖的意思,彭祖是传说中的老寿星,活了800多岁。为讨慈禧欢心,考官们决定拟王寿彭为第一名,呈慈禧太后审定。果然慈禧见了这个名字很喜欢,很顺利就钦点他为状元。  

  无独有偶。最后一位状元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科状元刘春霖。刘春霖考中状元后的第二年,清廷即下令停止科举,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名状元,所以他经常自嘲说是“最后人中第一人”。据说刘春霖开始并不是状元,第一名叫朱汝珍,广东人。当时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她对广东人有偏见,认为梁启超、孙中山这些广东人喜欢造反,所以觉得朱汝珍不可靠;再者她还觉得朱汝珍这个名字里边有一个珍妃的“珍”字,慈禧最讨厌珍妃,所以决定把朱换掉。后来慈禧看到刘春霖,认为这个名字很吉利,于是便把他取为状元。(图文综合自网络)   

版权声明:本文系凯风网独家稿件,欢迎广大媒体转载,请点击此处按要求转载。    

分享到:
责任编辑:友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