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报道
制鼓人 一个不离不弃的守望者

2015-12-21 来源:文苑杂志社

 

  摄影/仲文&朱与蒙 撰文/小石 文来源/自然造物

  他明确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就像常年居住在村里的其他村民一样,他其实知道外面挣钱的机会更多,然而基于对做鼓的热爱,对黄土地的眷恋,他们选择做一个不离不弃的守望者,默默耕耘。

  车子在绵延曲折的盘山公路上行驶,一路上竹林密布,湖水碧绿澄净,两个多小时后,车子沿山坡循循渐进,柳暗花明时忽见一村,发现了豁然而至的世外桃源,那里便是我们这次行程的目的地——沿坑岭。

 

 

 

  我们沿着山路拾级而上,穿过两旁的香菇小屋,制鼓艺人的房舍立于眼前。粗糙的黄泥外围,发黑的木制墙壁,外加一个简单的红漆八仙桌。右手边是房屋主人叶关汉的睡房,墙壁上挂着大大小小四五个二胡以及笛子、唢呐等乐器。屋外的几方空地,上面摆满了制鼓所用的各种器材,成了叶关汉天然的“制鼓工厂“。

 

 

 

  叶关汉,浙江松阳人,现住枫坪沿坑岭,年轻时候跟着师傅学做鼓,至今做了二十多年。叶关汉的鼓里里外外全都是手工制作而成,鼓面用牛皮制作,细处削竹成钉,这样的鼓据说可以用上四五十年。

 

 

  一面鼓的完成,首先需要解板,把杉木切割成弧形进行烘干,然后再将木片拼接起来制作成鼓腔,之后要经过抛光、上腻子、上漆等工艺,一个初具雏形的鼓腔就制作好了。接下来就是鞔牛皮了,也是制作一面好鼓最关键的地方。牛皮质地坚硬,需要长时间用水浸泡松软。把牛皮固定、拉好、绷紧后,就爬上鼓面开始了踩鼓皮。踩鼓皮是为了让鼓面绷得更紧,声音更洪亮。

 

 

 

 

  “没人学鼓,没有徒弟的。年轻的人,现在这种事不干了嘛,是不是啊!可是也没有办法的,他们也不想学,徒弟也没有,没有人做,是不是啊!做鼓嘛,我会做,总是要做的,不会做了,那就不好说了!”在叶关汉不善言辞中,透露着一种质朴的执着,他明确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就像常年居住在村里的其他村民一样,他其实知道外面挣钱的机会更多,然而基于对做鼓的热爱,对黄土地的眷恋,他们选择做一个不离不弃的守望者,默默耕耘。

 

 

  采访末尾,叶关汉给我们表演了一段精彩的乐器演奏,从笛子到二胡再到唢呐样样精通,也因此沿坑岭的村名都叫他“全球通”。

 

 

    沿坑岭做鼓的技艺似乎在叶关汉的鼓声中无可挽回的终结,那一群时代的遗老,纵然还原了一个时代的辉煌技艺,到底也只是描了样子,终究不能唤醒那个业已逝去的年代。

 

   更多精彩:《凯风智见:两大“影帝”飚戏成就清代满蒙联盟 

分享到:
责任编辑: